关键内容:网关、典型结构。 作者:小步 篇幅:全文约 871字 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提示:以下内容仅为个人分享,有兴趣交流的伙伴可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协议转换指将一个设备协议转换成适用于另一设备的协议过程,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协议之间实现互操作。

本质

协议转换是一种映射,就是把某一协议的收发信息(或事件)序列映射为另一协议的收发信息序列。需要映射的信息为重要信息,因此协议转换可以看作是两个协议的重要信息之间的映射。所谓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是相对而言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加以确定,选择不同的重要信息作映射,会得到不同的转换器。

物联网网关

物联网架构可分为3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连接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技术即物联网网关

作为连接感知层与网络层的纽带,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在无线传感网中,物联网网关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此外物联网网关还需要具备设备管理功能,运营商通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可以管理底层的各感知节点,了解各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

物联网网关组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网关技术方案,包括嵌入式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部分。
1.嵌入式硬件平台嵌入式硬件平台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和外部设备组成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为开源的Linux 3.2.0系统
3.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主要实现业务功能,由3部分组成,包括多协议数据接入系统、网关内部管理系统和网关内部数据缓存系统

关键技术

  • 多标准互通接入能力:目前用于进程通信的技术标准很多。常见的传感网技术包括ZigBee、Z-Wave、RUBEE、WirelessHART、IETF6IowPAN、ANT/ANT+、Wibree和Insteon
  • 网关的可管理性:物联网网关作为与网络相连的网元,其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管理、权限管理、任务管理、数据管理、故障管理、状态监测、远程诊断、参数查询和配置、事件处理、远程控制和远程升级等。如需要实现全网的可管理,不仅要实现网关设备本身的管理,还要进一步通过网关实现子网内各节点的管理。

    网关的典型结构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