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原创Painpain365日
2021-05-06 08:22:15
手机阅读

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 图1

从去年开始读哲学,对自己的很多经历有了比往常更深入的思考。我发现自己总是对于一件想做的事不行动,或者去做这件事的中途感受到痛苦而停下来脚步,都是基于我没有理清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手段、结果三者间的关系。一旦理顺,则势如破竹,很快从情绪中走出来,也能获得比想象中更丰厚的回馈。

为什么
我经常哭

20年6月份第一批产品上线到现在,我哭过很多回。我没有因为第一次无经验导致1000件包包破损而投诉无门而哭,也没有因几乎连续半年无收入而哭,更没有因眼看着创业将走向失败而哭……

但我却因为当客服时遇到一个个得寸进尺的客户还必须要和气回复时而哭,为一而再再而三给工厂涨价却反被工厂直接撂挑子不生产以此“威胁”继续涨价而哭,为自己做每一件明明出发点是善意的事情最终却被不善对待而哭……

每一次哭都是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自己说的话最终落脚点都是“我明明有很多可以赚钱的事可以做,比如回去做博主,甚至是当freelancer接营销项目,既不用委屈求全,还可以挣更多更轻松的钱。”

(写到这里时我又哭了哈哈哈,因为想到了一些经历,别笑话我,哭是我的一种发泄方式,哭完我就好了)

对于上面所说的,我内心也清楚自己大概率不会回去做博主或是靠专业接活的freelancer。一到委屈的时候,都不用朋友安慰我,我就会用下面一套话自我安慰:你创业是为了赚钱嘛?肯定不是,赚钱只是我全力以赴做一件喜欢的事情的结果。如果你创业不是为了挣钱,那是为了什么?因为就现状而言,博主或freelancer很难让我独立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做事,或多或少都要为了某种目的和别人保持关系,但创业是能让我全身心把产品做好就能获得报酬的唯一可行性方案。

想到这里我就笑了。

在每一次受到外界影响后情绪低迷,我都会这样梳理自己慢慢走出来,重新建立起自己创业的动力。

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 图2

为什么
我不更新公众号

我当初不想完全靠内容挣钱转而创业,就是为了杜绝自己是为了讨好读者获得更多利益写作,想通过真诚写作以此影响更多人行动。

既然我都通过创业挣到了钱,那为什么还不更新公众号。因为每当我在白板上面理出写作框架后,都混淆了写作的目的和结果。我希望这篇内容对读者有帮助,当对他人起到帮助是结果,我的目的就是把这篇内容写好就纯粹多了。因为总在想这样写对读者有没有意义,好像没有意义那我换个思路再来一遍,反正最后就是一篇都没有写。

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 图3

事实上我之前写过:“从我开始只写自己的经历以来,也想给阅读内容的读者一个建议:阅读我是为了看到你自己。读到我的好或许拿去做你生活启示的小火苗,读到我的坏尽管一笑置之提醒自己勿入歧途。在网络上写东西分享的我也是同龄“我们”的镜子。不过我不确定事实真的如此,也许是我太自以为是了。”

那么我写作就是为了写自己的经历,至于读者能否从中收获什么只是结果。把结果和目的混淆,不仅会导致我一直不行动。就算最终还是行动了,但因为把影响读者当作目的,内容也会不自然了。

刻意搭建的人造景观与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自然景色比较起来相形见绌,也无法真正带给人美的启发。

除此之外确实因为我每次只要选择做一件觉得可行的事情后,我都会把这件事当作唯一目的,不论是我的生活情感还是其他欲望都要为这件事服务。因此导致更新频率不高,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要检讨的。但目前需要寻找一个更新内容与创业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我的写作应该就会多一些。

叔本华也说过:“对于绝大多数学者来说,他们的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知识领域上取得非凡成就,因为要有所建树的话,那他们所从事的知识或者学问就必须是他们的目的,而其他别的一切,甚至他们存在本身,就只是手段而已。”

如果我没有把创业当成目的,而是为了丰富我自媒体人设的一个手段,那它注定很难真正意义上回馈我些什么。

因为我所见过的创业失败,就是人虽然在创业,但其实只是把创业当作自己身上的一个让别人佩服的标签(手段),无法全力以赴去做某件事,反而会分心去做那些让别人佩服的事情;还有工作得不到自己预期的提升,也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这份工作后没有把工作当作目的,反而说利用这份工作的空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因为工作又不像自己的爱好一样可以随时搁置,必须要花时间行动,耽误了两头。

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导致的失败,但找不到方向时不妨试着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真正的目的。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为什么我从大学开始真正靠自己的意欲去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金钱还是自我成长都有很大的提升,想必就是认定一件事就是把这件事当作目的,除此之外不在想其他的。

当然我没有获得世俗理解较大的成功完全就是我的性格导致的,性格决定命运,在这一点上我不强求。改变顺其自然,简单快乐做自己就好了。

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 图4

为什么
把一件事当作目的这件事就能大概率成

我并不是把创业当作目的,严格来说验证我对市场和产品的感知是否正确才是目的。

创业不过是实现我目的的一个手段。

从第一份工作离职后,我为了这个目的,去过一个创业公司,做过freelancer,但最终发现在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独立做出一些产品时,受控于不对的人的管制,就很难验证我的感知是否正确。

在第二份工作时,我一开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除了本质工作外,还经常和供应链的同事跑线下展览会,每每感知到一个可以让我们的产品与市场某个热点结合的方案,都会尽可能给一套可落地的方案给老板,但无论我怎么争取最终都被否决。事后又眼睁睁看着其他品牌做了我脑海的想法,销量还出奇的好。

当初我的目的就是把这份工作做好,但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都让我觉得无论通过任何手段都达不到我的目的。结果也自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索性离开了。

但我又十分明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创业本身就不是我的目的,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但如果想要通过创业这个手段把目的实现,就是尽可能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

前一年为测试工作内容在小红书写过一些家居爆文,才发现写很多内容都一般的我,一旦涉及家居数据都不错。先是这样被市场选择,我再选择市场。(具体参见营销脑洞|个人/品牌如何找到核心优势

为数不多的工作经验都是与食品类目相关,但自己创业就尽量降低风险不去做不喜欢且没有被市场认可的类目。

但我把验证自己营销想法当作目的,其他一切都是围绕它的手段,我看见一件商品、一篇笔记、一张图片…..都会立即从中抽出我觉得是将来成为爆品的元素。做这些事情时,我从来没有觉得在工作,但反而我去做客服,和工厂沟通等等一切都是在工作了。去年创业虽小有成绩,但我一直称自己只有20%的时间在做有价值的事情,剩下的80%都在痛苦中沉沦。

假期刚读完《心流》,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我想我是找到我的心流状态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自己做事也有目的,但从来也没有为这个目的全力以赴过。我的经验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把结果当作目的。凡是目的是需要外界给予的,都是做事情后可能会发生的结果。比如金钱,工作机会,名誉等。目的必须要是自己能够独立判断达成与否。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当成: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自我提升。至于提升什么,因人而异。因此无论自己主动选择还是被迫接受,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能发挥的价值。

不更新公众号去开了淘宝店,6个月流水破了百万。 - 图5

至于如何从每一件事情找到自己能发挥的价值,我还需要在想想。因为今天的内容写到这里我已经觉得很凌乱了,关于目的、手段、结果我从开始看哲学就对照自己的经验思考这个问题,但似乎自己还是没有说的很清楚。

也可能是太久没有写作了,生疏了,还请各位见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