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愿意投入时间,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学会的。比如说,如果你真的能花上一个周末或者一整天的时间,就去写链表反转这一个代码,多写几遍,一直练到能毫不费力地写出 Bug free 的代码。这个坎还会很难跨吗?

技巧一:理解指针或引用的含义

将某个变量赋值给指针,实际上就是将这个变量的地址赋值给指针,或者反过来说,指针中存储了这个变量的内存地址,指向了这个变量,通过指针就能找到这个变量。
**

技巧二:警惕指针丢失和内存泄漏

拿单链表的插入操作为例来分析一下。
image.jpeg
如图所示,我们希望在结点 a 和相邻的结点 b 之间插入结点 x,假设当前指针 p 指向结点 a。如果我们将代码实现变成下面这个样子,就会发生指针丢失和内存泄露。

  1. p->next = x; // 将 p 的 next 指针指向 x 结点;
  2. x->next = p->next; // 将 x 的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 b 结点;
  1. p->next 指针在完成第一步操作之后,已经不再指向结点 b 了,而是指向结点 x。第 2 行代码相当于将 x 赋值给 x->next,自己指向自己。因此,整个链表也就断成了两半,从结点 b 往后的所有结点都无法访问到了。
  2. 对于有些语言来说,比如 C 语言,内存管理是由程序员负责的,如果没有手动释放结点对应的内存空间,就会产生内存泄露。所以,我们**插入结点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顺序**,要先将结点 x next 指针指向结点 b,再把结点 a next 指针指向结点 x,这样才不会丢失指针,导致内存泄漏。所以,对于刚刚的插入代码,我们只需要把第 1 行和第 2 行代码的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了。
  3. 同理,**删除链表结点时,也一定要记得手动释放内存空间**,否则,也会出现内存泄漏的问题。当然,对于像 Java 这种虚拟机自动管理内存的编程语言来说,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

技巧三:利用哨兵简化实现难度

针对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需要对插入第一个结点和删除最后一个结点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设置一个哨兵解决“边界问题”,不直接参与业务逻辑。
例如,在空链表中,head=null 表示链表中没有结点了。其中 head 表示头结点指针,指向链表中的第一个结点。

如果我们引入哨兵结点,在任何时候,不管链表是不是空,head 指针都会一直指向这个哨兵结点。我们也把这种有哨兵结点的链表叫带头链表。相反,没有哨兵结点的链表就叫作不带头链表

我画了一个带头链表,你可以发现,哨兵结点是不存储数据的。因为哨兵结点一直存在,所以插入第一个结点和插入其他结点,删除最后一个结点和删除其他结点,都可以统一为相同的代码实现逻辑了。
image.jpeg
实际上,这种利用哨兵简化编程难度的技巧,在很多代码实现中都有用到,比如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动态规划等。

技巧四:重点留意边界条件处理

要实现没有 Bug 的链表代码,一定要在编写的过程中以及编写完成之后,检查边界条件是否考虑全面,以及代码在边界条件下是否能正确运行。

比如检查链表代码是否正确的边界条件有这样几个:

  • 如果链表为空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如果链表只包含一个结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如果链表只包含两个结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 代码逻辑在处理头结点和尾结点的时候,是否能正常工作?

技巧五:举例画图,辅助思考

举例法画图法在纸上画出来
**image.jpeg

技巧六:多写多练,没有捷径

如果你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我前面所讲的方法,但是手写链表代码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不要着急。因为我最开始学的时候,这种状况也持续了一段时间。
现在我写这些代码,简直就和“玩儿”一样,其实也没有什么技巧,就是把常见的链表操作都自己多写几遍,出问题就一点一点调试,熟能生巧!

所以,我精选了 5 个常见的链表操作。你只要把这几个操作都能写熟练,不熟就多写几遍,我保证你之后再也不会害怕写链表代码。

  • 单链表反转
  • 链表中环的检测
  • 两个有序的链表合并
  • 删除链表倒数第 n 个结点
  • 求链表的中间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