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问题
主机H1给主机H2发送数据
- 主机具有体系结构中的各个层次;路由器只需有三层(因为他不用面向用户)。各设备通过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进行互连
- 主机H1将待发送的数据逐层封装后,通过物理层将构成数据包的各比特转换为电信号,发送到传输媒体中
- 数据包进入路由器后,由下往上逐层解封到网络层。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网络地址和自身转发表,确定数据包的转发端口。然后从网络层向下逐层封装数据包。并通过物理层将数据包发送到传输媒体
- 数据包最终达到主机H1时,还要由下往上逐层解封,最终解封出主机H1所发送的数据
当我们只研究数据链路层的时候,可以只关心数据链路层,而不考虑网络体系结构的其他各层。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想象,数据包只在数据链路层从左向右沿水平方向传送。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从数据链路层来看,主机H1到H2的通信,可以看成是在4段不同的链路上的通信组成的。
- 链路(Link)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仅有链路还不够,还需要一些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 数据链路(Data Link)是指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在数据链路层上传输的数据包,又称为帧
- 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问题
使用点对点的信道数据链路层,将面临三个问题:封装成帧、差错检测、可靠传输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除了上述三个问题,还有一些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