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说明 优缺点
电路
交换

- 通信之前建立连接;建立好之后,即可进行数据传送;传送结果后,需要释放连接

一旦建立连接,中间的各结点交换机就是直通形式的,比特流可以直达终点 | 优点:通信时延小;有序传输;没有冲突:适用范围广;实时性强;控制简单;
缺点: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灵活性差;难以规格化 | | 报文
交换 |
- 可以随时发送报文,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交换机;全部存储后进行查表转发;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整个报文需要在各结点交换机上存储转发,由于不限制报文的大小,因此需要各结点交换机都具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动态分配线路;提高线路可靠性;提高线路利用率;提供多目标服务
缺点:引起了转发时延;需要较大的存储缓存空间;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 | 分组
交换 |
- 可以随时发送分组,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依次在各结点交换机上存储转发。各结点交换机在发送分组的同时,还缓存接收到的分组
相比报文交换,减少了转发时延。还可以避免过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差错控制 | 优点:无需建立连接;线路利用率高;简化了存储管理;;加速传输;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引起了转发时延;需要传输额外信息量;对于数据报服务,存在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让所有电话机两两相连是不现实的,需要很多电话线
image.png
一种中间设备应运而生,即电话交换机

  • 把它简单看成一个具有多个开关的开关器,可以将需要通信的任意两部电话的电话线按需连通
  • 用这样的方法,就构成了覆盖全世界的电信网

image.png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而电话交换机之间拥有的大量话路的中继线则是许多用户共享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步骤

  1.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建立之后,这条线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2.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image.png

思考:如果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是否可行?

  • 尽管采用电路交换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但是,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这是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
  • 试想一下,当用户正在输入和编辑一份待传输的文件时,用户所占用的通信资源暂时未被利用,该通信资源也不能被其他用户利用,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白白被浪费了

因此,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

优点:

  1. 通信时延小:通信线路为用户双方专用,数据直达,适合连续传输大量数据
  2. 有序传输:数据只在专线上传输,因此不存在失序的问题
  3. 没有冲突:不存在通信双方拥有不同的信道,不会出现争用物理信道的问题
  4. 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 实时性强:得力于通信时延小
  6. 控制简单:电路交换结点交换机及其控制都比较简单

缺点:

  1. 建立连接时间长: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太长
  2. 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一旦建立连接,物理通路就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线路空闲,也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直到被释放
  3. 灵活性差:只要物理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需要重新拨号,建立新的连接。这对十分紧急的通信是很不利的
  4. 难以规格化: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用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在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分组交换机就是路由器
路由器负责将各种网络互连起来,并对接收到的分组(包)进行转发(分组交换)

假设主机H6的用户要给主机H2的用户发送一条消息
image.png

  1. 通常我们把表示该消息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2.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
  3. 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1. “分组”也可简称为“包”
    2. 相应地,首部也可称之为“包头”
    3. 首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首部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
  4. 分组交换机(路由器)接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存储下来, 再检查其首部。按照首部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5. 主机H2收到这些分组后,去掉它们的首部,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image.png=> image.png => image.png

分组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种情况,比如

  1. 各分组(包)从源站到目的站,可以走不通的路径(也就是不通的路由)
  2. 分组乱序:分组达到目的站的顺序不一定与分组在源站的发送顺序相同
  3. 还有分组丢失、误码、重复等问题

在上述的分组交换过程中

  • 发送方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构造分组和发送分组
  • 路由器(分组交换机)所要完成的是缓存分组与转发分组,简称为“存储转发”
  • 接收方:接收分组与还原报文

优点:

  1. 无需建立连接:不需要预先建立专线,用户可以随时发送分组
  2. 线路利用率高: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一条线路,而是在不同时间分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
  3. 简化了存储管理:相对于报文交换,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缓存区大小也固定,管理起来相对容易
  4. 加速传输:由于分组是逐个传输的,这就使得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可以同时进行
  5. 减少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分组比报文小,因此出错概率必然减小,即便分组出错,也只需重传出错的部分

缺点:

  1. 引起了转发时延:在交换机上,要存储转发
  2. 需要传输额外信息量:将原始报文分割成等长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有头
  3. 对于数据报服务,存在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问题;对于虚电路服务,存在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1. 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会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
    2. 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需要重新还原报文,比较麻烦。若分组交换采用虚电路服务,虽然没有分组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报文交换

与分组交换类似,报文交换中的交换结点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但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交换结点需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较少使用,通常被较先进的分组交换方式所取代

优点:

  1. 无需建立连接: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建立连接的时延,用户可以随时发送报文
  2. 动态分配线路:当发送方把报文传送给结点交换机时,结点交换机先存储整个报文,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将报文发送出去
  3. 提高线路可靠性:如果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会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
  4. 提高线路利用率: 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分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
  5. 提供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

缺点:

  1. 引起了转发时延:在结点交换机上经历了存储转发的过程
  2. 需要较大的存储缓存空间:这是因为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
  3.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这是因为报文需要携带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