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atataki.io/p/9439
Kant.
2021-06-28 19:442 独立子站

已关注
A
协议替代平台,网络代替算法,长尾效应替代二八效应,可编程的公共资源,可组合性的爆发。
一个崭新的未来。

技术的可组合

近期观察到的惊喜是ZoraOS,最能打的Erc721发行协议。Zora是ZoraOS的用例,用户流程极简好用,让人第一次体验,就想抄过来。值得一提,近期大火的Mirror.xyz也基于ZoraOS
猜想
下一轮周期,会出现两类Web3战士,产品型与技术型。技术型打磨底层模块,创造优化基础设施;产品型化身缝合怪,组合底层模块,高频PFM,开辟新世界。
WhyYouAreZoraOS的Github进行了代码分析工作,文档联系我。
Zora的泛用性和可组合性很高。NFT的金融泡沫过去会留下什么,金融泡沫与技术革命的关系,一场对web3基础模块的大检验,开放可组合的基础模块会留下。

社交代币

有两种信任网络,一种是UBI型,一种是Token型。
UBI型强调链接,方法是(Trust,Not Trust)、(Trust,%)等;Fan票型强调节点,方法是(Token,Pool)。两种所描绘对象不同,工具不同,网络形态也不同。
Fan票型,或许是下轮周期的板机,UBI型过早,运动式发起还早。

内容的去平台化

Newsletter型媒体的爆发,例如Substack,吸引大批创作者入驻。这类新的用户-作者的激励方式,我们很熟悉——微信公众号。订阅分发的逻辑,涌现更活跃的生态。
猜想
有两种内容分发方式,一种依靠平台的算法,一种依靠订阅分发逻辑。产品在这两种逻辑中交叉。
内容的去平台化,始于平台网络效应的瓦解,平台从创作,发行,渠道全流程大包干,被瓦解为单独的发行平台。创作者,采编,编辑(算法),发行,审核等不再被内部化到平台中,在开放清晰的市场上自由组合。
纯粹的订阅逻辑关系,以它形态的独立性,可组合性,将从中受益。重新回到blog时代,带来新的用户-发行商-创作者的博弈模型。

偷袭Web2

一场基于区块链所构建的全球大数据中台,对网络上各个数据孤岛的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