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穿戴设备层出不穷的今天,你一定不会对智能手环感到陌生。它帮助越来越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步数、心率等健康数据并提供了诸多便捷的功能。
但仅仅做好这些显然是不够的,经历了前两代手环设计后,我们坚信 Keep 手环的核心使命应是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自己、轻松达成运动效果、养成运动习惯。带着这样的初衷,我们设计了全新的 Keep B3 运动手环。
作为一款「运动手环」,B3 手环的重点在「运动」二字上,在传统手表、智能手环的基础信息展示与数据记录功能之外,它拥有丰富的与 App 联动功能,结合自身捕捉的运动数据和更加即时便捷的交互反馈,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
运动手环的定位
分析
为什么是运动手环?这源于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用户使用 Keep App 进行运动时,长久以来存在的体验问题:
- 用户与 App 互动反馈难
使用 Keep 的内容进行运动时,受运动场景限制(比如训练时与手机有一定距离、跑步时手机放在身上等),用户通常不便于查看或操作屏幕,这使得 App 无法直接收到用户的数据和反馈。 - 运动难以开始,更难以坚持
开始运动不够便捷、运动难度不合适、运动形式枯燥等问题,导致运动门槛高,不利于用户开始运动并坚持养成习惯。
运动体验中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Keep 手环恰好都可以解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做的吧~
01 建立便捷的互动反馈
在使用手机的训练场景中,用户通常将手机摆放在一旁,App 无法直接记录到用户的心率、消耗等运动数据。同时用户受到距离、姿势的影响,也很难与课程内容的变化与操作产生互动反馈。
传统训练场景
因此,我们希望借助手环与 App 间双向传递信息数据的能力,重新设计手环的辅助运动模式,将手环作为连接用户与内容的桥梁,带来全新的操控和反馈体验。
手环连接用户与运动内容
# 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为了呈现 B3 手环更丰富的数据,并承载互动功能的操作,我们在设计 B3 手环时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
提升视觉屏占比,将软硬件融为一体
首先,利用设备边框代替界面边距,为信息展示提供更多空间,从视觉上扩大显示区域;同时将界面元素依附硬件外观轮廓,用自然的过渡让界面与手环完美结合。
运动中的手环界面设计
合理规划信息展示和操控区域
其次,在运动场景中将屏幕划分为「状态区」、「数据区」和「操控区」,其中状态区与数据区负责展示当前课程的环节与进度信息,并突出用户运动中最关心的数据、目标等内容。
界面空间规划
同时结合手环不同节奏和强度的震动反馈设计,更直观地传递课程变化与目标达成等关键状态,让用户在运动中无需查看手机,抬手便可了解当前的运动状况。
达成目标的震动反馈提醒
而在操控区中,为了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进行互动反馈,我们设计了课程不同环节最常用的功能,如训练中的「课程小节切换」、休息环节的「延长」和「跳过」等,让原本需要手机才能完成的操作变得触手可及。
通过手环的控制课程
# 数据的记录与互动
得益于 B3 手环数据的实时性,运动中佩戴手环的用户不仅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状况,还能参与到全新设计的手环用户排行榜中,和大家比拼运动水平。
在排行榜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比了多种排名形式,最后选择直接展示根据用户心率实时计算的「卡路里」数据。因为相比分数、评级等复杂的概念,消耗的卡路里能最直观地反映每个用户真实的燃脂水平,实时变化的数值也将使排行榜更具竞争动力,让用户与其他伙伴一起相互激励,收获更好的燃脂效果。
借助手环在直播场景实现互动反馈
此外,手环丰富的数据将帮助记录运动的体验变得更加便捷,在以往需要把手机绑在身上才能记录的运动中,如在进行常见的跑步机运动时,当检测到用户佩戴手环后,将自动把手环更准确的步数、心率等数据反馈给 App,用来计算、展示跑步距离、配速等数据,让用户可以摆脱手机的束缚,仅需佩戴手环便可记录运动。
手环帮助 App 记录运动数据
02 轻松地养成运动习惯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以往普通的训练课程中,冷淡的内容场景与重复跟练的形式,很难产生坚持的动力,这也是养成运动习惯最大的阻碍。而 B3 手环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降低开始运动的门槛、带用户感受运动的乐趣,帮助更多人轻松地坚持运动。
# 感受运动乐趣
为了让佩戴手环的用户在运动中感受更多乐趣,我们基于 B3 手环的动作识别能力,设计了拳击、舞蹈等全新游戏训练模式,在「内容层」上叠加「氛围层」和「互动层」,以便在训练中产生即时的情感反馈和激励。
- 在「氛围层」中,让场景光效跟随手环检测到的用户动作幅度和燃脂水平而变化,使课程氛围能够与用户的运动状态更好地结合;
- 在「互动层」中,通过手环判断用户动作的准确度,在每一次精准出拳或标准的完成舞蹈动作时,触发命中的爆炸效果与实时计算的得分和评价,带来实时的激励反馈,增加用户的 “爽” 感。
手环游戏课程
在原本枯燥的跳绳等计数类运动中,我们利用手环记录的数据,在「互动层」设计了运动频率的合理区间引导,带领用户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同时考虑到运动中用户与屏幕存在一定距离,在「氛围层」加入醒目的状态效果,当用户达到合理区间时,便能够一目了然。此外,为了让用户收获更好的燃脂效果,训练环节中还加入了酣畅淋漓的冲刺环节,将每一次跳动转换为屏幕上源源不断的闪电能量,激励用户冲刺更高分数。
律动跳绳挑战
# 养成运动习惯
要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运动习惯,需要减少用户操作手环、查找运动入口的繁琐操作,所以我们在手环的运动列表中加入了一些不同的展示规则:通过学习用户的运动频率、周期,B3 手环将根据用户的运动习惯,在每一次打开手环准备运动时,把当下最可能想要的运动展示在列表最前方,让用户按照自身习惯轻松开始。
记住用户的运动习惯
更加智能的是,即便用户忘记开启运动记录功能,B3 手环也将根据动作和活动量,自动检测运动类型并记录数据,让用户无需担心遗漏某次运动。
自动记录运动数据
而想要达成燃脂效果,轻松的开始只是第一步,在感受运动乐趣之后,还需要引导用户坚持下去。因此我们以手环记录的运动消耗、时长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双环目标体系,将目标进度以不同形式设计在表盘当中,让每日运动量抬手可见,时刻督促用户坚持完成目标。
丰富的目标表盘
交互体验
当然,全新的手环运动体验,离不开背后的交互定义。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手环界面不仅需要展示信息和数据,还要承载状态变化、通知提醒、互动反馈等内容。
所以我们从手环的「软件、硬件、传感器」3 个维度,分别定义清晰的交互规则,降低手环的操作成本,确保用户在运动中不会因为交互方式而感到困扰。
软硬件交互定义
而考虑到手环屏幕的展示和交互空间有限,我们针对可能同时触发的页面,按内容类型规划了 4 个优先级,并制定冲突时的展示规则。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担心被过多内容打扰,并且可以从容的完成当下的交互。
界面交互层级
建立清晰易用的交互,使手环的运动体验更易上手,才能让用户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佩戴手环,帮助大家更轻松地开始尝试运动,与运动内容产生更好的互动反馈,并坚持下去。
写在最后
B3 手环为用户带来的全新运动体验,是我们在运动手环的探索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随着手环产品的迭代,以后还将增加更多运动场景的支持、并融入手势互动等更多便捷的交互,结合我们对用户运动需求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用户在手环的陪伴、激励下,一起运动起来,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