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西方名言
导言 什么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 | 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哲学思考。 |
---|---|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
张载 | 《正蒙·大心》 | 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
---|---|---|
庄子 | 《庄子·则阳》 | 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 |
庄子 | 《庄子·齐物论》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中国先秦 墨子 | “三表” | 真理要符合“古者圣王之事”,符合“百姓耳目之实”,符合“百姓人民之利”。 |
王阳明 | 《传习录》 |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张载 | 《西铭》 |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尼采 | 世界上本来没有相同的东西。 |
---|---|
莱布尼茨 | 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
第二篇 审美观
| 南朝梁刘勰 | 《文心雕龙·物色篇》 |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
| | —- | —- | —- | —- | | 李白 | 《菩萨蛮》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高楼有人愁。 |
|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畅快之情 | | 李白 | 《秋浦歌》 |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 倍增愁绪 | | 马致远 | 小令《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萧瑟悲凉的情境 | | 姜夔 | 《点绛唇》 | 树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
| | 陶渊明 | 《饮酒》 |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
| | 刘勰 | 《文心雕龙·隐秀篇》 |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
| | 元稹 | 《行宫》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 | 王夫之 | 《古诗评选》 | 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中含情。 |
| | 清叶燮 | 《原诗》 |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
| | 魏晋 | 《世说新语》 | 言约旨远。 |
| | 洪迈 | 《容斋随笔》 | 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
|
| 杜甫 | 《春日忆李白》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 |
| 张九龄 | 《感遇》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丹橘象征诗人高洁品格
形象性语言 |
| 王维 | 《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画意性语言 触发人想象联想 |
| 崔颢 | 《黄鹤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诗的音乐性 |
| 李清照 |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诗的音乐性 |
海德格尔 | 哲学就是与存在者的存在相契合。 |
---|---|
谢林 | 美是以有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限。 |
第三篇 伦理观
庄子 | 《庄子·齐物论》 | 大言炎炎。 | 大言如烈日,照亮万物。 |
---|---|---|---|
荀子 | 《王制》 |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 | 墨子 | 《墨子·兼爱中》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 以利解释仁。 | | 王阳明 | 《传习录》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 知行合一 | | 王阳明 | 《传习录》 |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确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 知行合一 |
朗吉努斯 | 不平凡的文章对听众所产生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奇特的文章永远比只有说服力或是只能供娱乐的东西具有更广大的感动力。 |
---|---|
第五篇 哲学史
庄子 | 《庄子·天地》 | 无为为之之谓天。 |
---|---|---|
零碎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审美观 - 2.15审美价值的一般分类
属性 | 建筑 | 雕刻 | 绘画 | 音乐 | 诗 |
---|---|---|---|---|---|
有形 | √ | √ | √ | ||
无形 | √ | √ | |||
有声 | √ | √ | |||
无声 | √ | √ | √ | ||
有言 | √ | ||||
无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