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米洛!
我正在从0到1打造一个开源的接口测试平台, 也在编写一套与之对应的教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米洛的测开日记,获取最新文章教程!
回顾
上一节我们完善了根据环境执行case功能,也差不多是有了在线调试的功能。随着我们的系统功能陆续完善,那数据清理器(后置条件)这个我们一直没解决的一个点,就不得不搞定之了。
由于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差异很小,并且模式也都接近,所以为了避免重复开发,我决定改造Constructor类,将后置条件并入之。
设计思路
在此,我决定不玩非主流,恢复前置/后置条件的叫法,方便大家理解。但已经定义好的类: Constructor我也不改名了。
前置条件表如何支持后置条件: 加个标志位
我们可以为constructor表定义一个suffix字段,这个字段是个bool值,默认为false。
这样原先有的数据,就都是false,也就代表都是前置条件(能不影响到之前case)。新加的条件,我们用suffix区分它是前置还是后置。
说到数据库的变更,sqlalchemy没有提供特别方便的方式。我一般是用datagrip去修改:
- 选择表,进入编辑表功能

- 新增一个字段

点击+号,接着编辑字段信息。
- 编辑字段信息并选择execute

其实下面已经给出了具体的sql,直接执行也一样。
alter table pity_constructoradd suffix boolean default false not null;
其他的包括索引啥的,都是可以这样编辑的。(如果对建表,加字段等sql不太熟悉的,可以用用这个工具,pycharm就集成了datagrip)

动手实战
说完了核心思路,但其实修改过程中发现不少变化,可能还有一些遗漏。本次修改我可能只展示一部分,更多修改请参考git本次commit:
https://github.com/wuranxu/pity/commit/743afc1c88c6e32d194800a5ef6861ed1bdf488e
- 修改model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olumn, INT, String, BOOLEAN, UniqueConstraint, TEXT, select, descfrom app.models.basic import PityBaseclass Constructor(PityBase):__tablename__ = 'pity_constructor'__table_args__ = (UniqueConstraint('case_id', 'suffix', 'name', 'deleted_at'),)type = Column(INT, default=0, comment="0: testcase 1: sql 2: redis 3: py脚本 4: 其它")name = Column(String(64), comment="数据初始化描述")enable = Column(BOOLEAN, default=True, nullable=False)constructor_json = Column(TEXT, nullable=False)value = Column(String(16), comment="返回值")case_id = Column(INT, nullable=False, comment="所属用例id")public = Column(BOOLEAN, default=False, comment="是否共享")index = Column(INT, comment="前置条件顺序")# 2021-12-18 是否是后置条件suffix = Column(BOOLEAN, default=False, comment="是否是后置条件,默认为否")def __init__(self, type, name, enable, constructor_json, case_id, public, user, value="", suffix=False, id=None):super().__init__(user, id)self.type = typeself.name = nameself.enable = enableself.constructor_json = constructor_jsonself.case_id = case_idself.public = publicself.value = valueself.suffix = suffix@staticmethodasync def get_index(session, case_id, suffix=False):sql = select(Constructor).where(Constructor.deleted_at == 0, Constructor.case_id == case_id,Constructor.suffix == suffix,).order_by(desc(Constructor.index))data = await session.execute(sql)query = data.scalars().first()# 如果没有查出来前/后置条件,那么给他0if query is None:return 0return query.index + 1def __str__(self):return f"[{'后置条件' if self.suffix else '前置条件'}: {self.name}]({self.id}))"
修改点在于:
- 唯一索引新增suffix字段
- 新增suffix字段
- 表继承自PityBase
- get_index中对删除的判断改为deleted_at == 0而不是None
这其中还引发了一个事情,数据库中deleted_at字段要从datetime类型改为bigint,因为历史原因,我们的deleted_at都是datetime,现在我们要一并调整。
可回顾第66节: 测试平台系列(66) 数据驱动之基础Model
需要调整的地方

可以看到引用的地方非常之多,大概就下面几个方向。
- 遇到Constructor.deleted_at == None的(
判断条件是否被删除),要改为等于0
对应功能: 获取前后置条件,删除前后置条件等
- 执行case的日志,要能够区分前后置条件
对应功能: 用例执行前后置条件
- 接受ConstructorForm字段要加上suffix,并且必填
对应功能: 新增/编辑前后置条件
- 查询前后置条件的时候,要带上suffix
对应功能: 前后置条件的复制
这一波改动挺大,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留言反馈。
前端改动
前端改动相对较小,只是在切换tab的时候多了一个suffix字段的维护:

切换到后置条件,把suffix变为true,切换到前置条件则改为false。这样编辑前后置条件的时候,只需要读取那个suffix字段即可。
当然还有一点微调,这里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展示了。参考commit:
https://github.com/wuranxu/pityWeb/commit/86af44531c500c7acb22f2fb7a386ab00598551c
看看最终的效果
.png#crop=0&crop=0&crop=1&crop=1&id=GoCxA&originHeight=822&originWidth=1886&originalType=binary&ratio=1&rotation=0&showTitle=false&status=done&style=non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