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初级产品经理经常会问道这个问题,原型到底要画到什么程度?

    有些朋友一画原型,上来就是线框图,对齐,上色,动态面板,效果一顿加,结果评审发现,逻辑出问题了,被开发批,领导补需求,这时候,拿起原型,重新改起来,浪费了很多时间。

    请思考,什么是原型?

    原型,又叫DEMO,可以理解为具有示范及演示功能的模型。

    原型的类型有哪些?
    1.低保真:概念阶段。明确目标用户、用户场景,提炼用户需求,策划落实的方案;
    线框图和手绘(比较支持线框)来输出低保真原型,
    2.中保真:不用上色、不用图标、不做交互,表现出产品结构、功能、信息即可。但该描述的逻辑,需要描述清晰。
    3.高保真:接近视觉稿的原型图,有交互细节;
    5个维度来呈现产品方案:视觉、功能、逻辑、交互、数据

    产品原型是一个小成本的解决方案,能够跟所有人讲明白,你想要做什么,在最短时间内把握复杂需求并探索和确定产品的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那么原型图要画到什么程度,应该分为3个阶段来考虑
    第一个阶段,头脑风暴阶段,尽量用低保真原型图来进行沟通,期间会跟总监、市场、运营、架构师等不同的角色去确认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个阶段,原型输出阶段,尽量用中保真的原型图来进行沟通,这时候要区分,产品是偏交互性的界面还是偏功能性的界面,比如移动端,如同大家所知,移动端的交互都是比PC端要复杂很多的,所以这时候的中保真原型的主要阅读对象,就是交互设计师(UE),需要描述清晰功能范围、业务逻辑、业务流程、展示字段信息、数据 的流转。如果没有交互设计师,那就要自己把交互的细节补充进中保真原型,让这份文档向高保真原型靠近。
    我这边的建议是
    重交互型产品(App/H5/复杂web等)——由交互输出原型;
    轻交互型产品(控制台/后台等)——由产品直接输出原型;
    第三阶段,补充产品架构、产品概要、产品修改记录、产品流程图等细节、产品交互,完成中保真原型的描述等

    高保真原型的输出阶段就是交互设计师去完成的,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对于技术团队来说,中保真原型+需求描述+交互说明,已经足够了

    需要跟领导或者客户演示的话,就让视觉交互设计师帮忙出图即可,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作为产品经理,核心还是思考需求的价值,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贴切用户场景,发现用户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才是最关键的。

    平时多收集一些组件库,画原型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
    另外,我们画原型,尽量用黑白灰来呈现,用最简单的原型来表达,这样也可以避免干扰到UI在做图时的思路。
    输出原型过程中,记得把边界、异常、特殊场景考虑上,写到原型中,让开发小哥在阅读时,可以顺利阅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询问。

    切记别成为原型的工作者,带着思考去做产品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是阿星,愿我们一起突破黑暗夜,再见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