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内存深入辨析
在所有的网络通信和应用程序中,每个 TCP 的 Socket 的内核中都有一个发送缓冲区(SO_SNDBUF)和一个接收缓冲区(SO_RECVBUF),可以使用相关套接字选项来更改该缓冲区大小。
当某个应用进程调用 write 时,内核从该应用进程的缓冲区中复制所有数据到所写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如果该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容不下该应用进程的所有数据(或是应用进程的缓冲区大于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或是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中已有其他数据),假设该套接字是阻塞的,则该应用进程将被投入睡眠。
内核将不从 write 系统调用返回,直到应用进程缓冲区中的所有数据都复制到套接字发送缓冲区。因此,从写一个 TCP 套接字的 write 调用成功返回仅仅表示我们可以重新使用原来的应用进程缓冲区,并不表明对端的 TCP 或应用进程已接收到数据。
Java 程序自然也要遵守上述的规则。但在 Java 中存在着堆、垃圾回收等特性,所以在实际的 IO 中,在 JVM 内部的存在着这样一种机制:
在 IO 读写上,如果是使用堆内存,JDK 会先创建一个 DirectBuffer,再去执行真正的写操作。这是因为,当我们把一个地址通过 JNI 传递给底层的 C 库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这个地址上的内容不能失效。然而,在 GC 管理下的对象是会在 Java 堆中移动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我把一个地址传给底层的 write,但是这段内存却因为 GC 整理内存而失效了。所以必须要把待发送的数据放到一个 GC 管不着的地方。这就是调用 native 方法之前,数据—定要在堆外内存的原因。
可见,站在网络通信的角度 DirectBuffer 并没有节省什么内存拷贝,只是 Java 网络通信里因为 HeapBuffer 必须多做一次拷贝,使用 DirectBuffer 就会少一次内存拷贝。相比没有使用堆内存的 Java 程序,使用直接内存的 Java 程序当然更快一点。
从垃圾回收的角度而言,直接内存不受 GC(新生代的 Minor GC)影响,只有当执行老年代的 Full GC 时候才会顺便回收直接内存,整理内存的压力也比数据放到 HeapBuffer 要小。
堆外内存的优点和缺点
堆外内存相比于堆内内存有几个优势:
- 减少了垃圾回收的工作,因为垃圾回收会暂停其他的工作(可能使用多线程或者时间片的方式,根本感觉不到)
- 加快了复制的速度。因为堆内在 flush 到远程时,会先复制到直接内存(非堆内存),然后在发送;而堆外内存相当于省略掉了这个工作。 而福之祸所依,自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 零拷贝技术可以减少数据拷贝和共享总线操作的次数,消除传输数据在存储器之间不必要的中间拷贝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零拷贝技术减少了用户进程地址空间和内核地址空间之间因为上下文切换而带来的开销
可以看出没有说不需要拷贝,只是说减少冗余(不必要)的拷贝。
下面这些组件、框架中均使用了零拷贝技术:Kafka、Netty、Rocketmq、Nginx、Apache。
Linux的 I/O 机制与 DMA
在早期计算机中,用户进程需要读取磁盘数据,需要 CPU 中断和 CPU 参与,因此效率比较低,发起 IO 请求,每次的 IO 中断,都带来 CPU 的上下文切换。因此出现了 DMA。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是所有现代电脑的重要特色,它允许不同速度的硬件装置来沟通,而不需要依赖于 CPU 的大量中断负载。
DMA 控制器,接管了数据读写请求,减少 CPU 的负担。这样一来,CPU 能高效工作了。现代硬盘基本都支持 DMA。
实际因此 IO 读取,涉及两个过程:
- DMA 等待数据准备好,把磁盘数据读取到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
- 用户进程,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 copy 到用户空间。
传统数据传送机制
比如:读取文件,再用 socket 发送出去,实际经过四次 copy。
伪码实现如下:
1、第一次:将磁盘文件,读取到操作系统内核缓冲区;buffer = File.read()
Socket.send(buffer)
2、第二次: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copy 到应用程序的 buffer;
3、第三步:将应用程序 buffer 中的数据,copy 到 socket 网络发送缓冲区(属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
4、第四次:将 socket buffer 的数据,copy 到网卡,由网卡进行网络传输。
分析上述的过程,虽然引入 DMA 来接管 CPU 的中断请求,但四次 copy 是存在“不必要的拷贝”的。实际上并不需要第二个和第三个数据副本。应用程序除了缓存数据并将其传输回套接字缓冲区之外什么都不做。相反,数据可以直接从读缓冲区传输到套接字缓冲区。
显然,第二次和第三次数据 copy 其实在这种场景下没有什么帮助反而带来开销,这也正是零拷贝出现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read 和 send 都属于系统调用,每次调用都牵涉到两次上下文切换:
总结下,传统的数据传送所消耗的成本:4 次拷贝,4 次上下文切换。4 次拷贝,其中两次是 DMA copy,两次是 CPU copy。Linux 支持的(常见)零拷贝
目的:减少 IO 流程中不必要的拷贝,当然零拷贝需要 OS 支持,也就是需要 kernel 暴露 api。mmap 内存映射
硬盘上文件的位置和应用程序缓冲区(application buffers)进行一对一的映射(建立一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由于 mmap() 将文件直接映射到用户空间,所以实际文件读取时根据这个映射关系,直接将文件从硬盘拷贝到用户空间,只进行了一次数据拷贝,不再有文件内容从硬盘拷贝到内核空间的一个缓冲区。
mmap 内存映射将会经历:3 次拷贝: 1 次 cpu copy,2 次 DMA copy;
以及 4 次上下文切换,调用 mmap 函数 2 次,write 函数 2 次。
sendfile
Linux 2.1支持的 sendfile
当调用 sendfile() 时,DMA 将磁盘数据复制到 kernel buffer,然后将内核中的 kernel buffer 直接拷贝到 socket buffer;但是数据并未被真正复制到 socket 关联的缓冲区内。取而代之的是,只有记录数据位置和长度的描述符被加入到 socket 缓冲区中。DMA 模块将数据直接从内核缓冲区传递给协议引擎,从而消除了遗留的最后一次复制。但是要注意,这个需要 DMA 硬件设备支持,如果不支持,CPU 就必须介入进行拷贝。
一旦数据全都拷贝到 socket buffer,sendfile() 系统调用将会 return、代表数据转化的完成。socket buffer 里的数据就能在网络传输了。
sendfile 会经历:3(2,如果硬件设备支持)次拷贝,1(0,如果硬件设备支持)次 CPU copy, 2 次 DMA copy;
以及 2 次上下文切换
splice
Linux 从2.6.17 支持splice
数据从磁盘读取到 OS 内核缓冲区后,在内核缓冲区直接可将其转成内核空间其他数据 buffer,而不需要拷贝到用户空间。
如下图所示,从磁盘读取到内核 buffer 后,在内核空间直接与 socket buffer 建立 pipe 管道。
和 sendfile() 不同的是,splice() 不需要硬件支持。
注意 splice 和 sendfile 的不同,sendfile 是 DMA 硬件设备不支持的情况下将磁盘数据加载到 kernel buffer 后,需要一次 CPU copy,拷贝到 socket buffer。而 splice 是更进一步,连这个 CPU copy 也不需要了,直接将两个内核空间的 buffer 进行 pipe。
splice 会经历 2 次拷贝: 0 次 cpu copy,2 次 DMA copy;
以及 2 次上下文切换
总结 Linux 中零拷贝
最早的零拷贝定义,来源于
Linux 2.4 内核新增 sendfile 系统调用,提供了零拷贝。磁盘数据通过 DMA 拷贝到内核态 Buffer 后,直接通过 DMA 拷贝到 NIO Buffer(socket buffer),无需 CPU 拷贝。这也是零拷贝这一说法的来源。这是真正操作系统 意义上的零拷贝(也就是狭义零拷贝)。
随着发展,零拷贝的概念得到了延伸,就是目前的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拷贝都算作零拷贝的范畴。
Java 生态圈中的零拷贝
Linux 提供的零拷贝技术 Java 并不是全支持,支持 2 种(内存映射 mmap、sendfile);
NIO 提供的内存映射 MappedByteBuffer
NIO 中的 FileChannel.map() 方法其实就是采用了操作系统中的内存映射方式,底层就是调用 Linux mmap() 实现的。
将内核缓冲区的内存和用户缓冲区的内存做了一个地址映射。这种方式适合读取大文件,同时也能对文件内容进行更改,但是如果其后要通过SocketChannel 发送,还是需要 CPU 进行数据的拷贝。
NIO 提供的 sendfile
Java NIO 中提供的 FileChannel 拥有 transferTo 和 transferFrom 两个方法,可直接把 FileChannel 中的数据拷贝到另外一个 Channel,或者直接把另外一个 Channel 中的数据拷贝到 FileChannel。该接口常被用于高效的网络 / 文件的数据传输和大文件拷贝。在操作系统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该方法传输数据并不需要将源数据从内核态拷贝到用户态,再从用户态拷贝到目标通道的内核态,同时也避免了两次用户态和内核态间的上下文切换,也即使用了“零拷贝”,所以其性能一般高于 Java IO 中提供的方法。
Kafka 中的零拷贝
Kafka 两个重要过程都使用了零拷贝技术,且都是操作系统层面的狭义零拷贝,一是 Producer 生产的数据存到 broker,二是 Consumer 从 broker 读取数据。
Producer 生产的数据持久化到 broker,broker 里采用 mmap 文件映射,实现顺序的快速写入;
Customer 从 broker 读取数据,broker 里采用 sendfile,将磁盘文件读到 OS 内核缓冲区后,直接转到 socket buffer 进行网络发送。
Netty 的零拷贝实现
Netty 的零拷贝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在网络通信上,Netty 的接收和发送 ByteBuffer 采用 DIRECT BUFFERS,使用堆外直接内存进行 Socket 读写,不需要进行字节缓冲区的二次拷贝。如果使用传统的堆内存(HEAP BUFFERS)进行 Socket 读写,JVM 会将堆内存 Buffer 拷贝一份到直接内存中,然后才写入 Socket 中。相比于堆外直接内存,消息在发送过程中多了一次缓冲区的内存拷贝。
在缓存操作上,Netty 提供了 CompositeByteBuf 类,它可以将多个ByteBuf合并为一个逻辑上的 ByteBuf,避免了各个ByteBuf之间的拷贝。
通过 wrap 操作,我们可以将 byte[] 数组、ByteBuf、 ByteBuffer 等包装成一个 Netty ByteBuf 对象,进而避免了拷贝操作。
ByteBuf 支持 slice 操作,因此可以将 ByteBuf 分解为多个共享同一个存储区域的 ByteBuf,避免了内存的拷贝。
在文件传输上,Netty 的通过 FileRegion 包装的 FileChannel.tranferTo 实现文件传输,它可以直接将文件缓冲区的数据发送到目标 Channel,避免了传统通过循环 write 方式导致的内存拷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