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作流程

(1)产品人员设计完原型和文档后,召开需求评审会,参会人员有开发,测试,产品。需求评审后之后,会产生一个完善之后的原型和需求文档。
(2)测试组负责人需要依据需求文档,项目周期、项目特点、工具、人员安排制定测试计划。
(3)测试人员就开始写测试用例(需要有冒烟测试用例和普通的测试用例),在写用例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要及时和产品人员确认清楚,并要求他们回归需求文档。(开发就开始概要设计和编码)。
(4)测试人员完成用例后,组织测试用例评审。参与人员有开发,测试,产品。
(5)等待开发提交测试版本,提交后优先执行冒烟测试。冒烟测试的结果,需要邮件周知相关人,开发,测试,产品,其中重要的是开发领导,测试领导和产品。冒烟不通过等待开发重新提交版本,冒烟通过了进入执行用例进行测试阶段。
(6)测试阶段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需求定义不明确,业务逻辑有冲突,要和相关人员沟通并定义清晰,得到结论后必须要求产品人员更新文档。
(7)每个人负责的模块测试结束后,小组内部要进行交叉测试(此时会进行一些性能测试)。
(8)测试通过后提交产品验收。产品验收期间协助产品验收。
(9)产品验收完毕后,项目部署仿真环境。此时需要线上的账号,所以一般也是产品和业务人员验收为主,各个公司情况不同,有些会给测试人员分配账号,进行基本流程的测试(细节视公司情况而定)。
(10)仿真环境ok了,部署线上。
(11)有些公司从测试环境提交验收的时间点开始,会要求写一些操作手册之类的文档,一些测试的报告,比如bug统计,bug的覆盖
项目确立之后,一般会提前两到三天把需求给我们,我们会对需求进行分析,有哪些功能点,那些测试点,不懂的我们会做上标记,之后我们会开一个会议,需求评审,参加会议的一般有测试,开发还有产品等相应的人员,会对需求进行评审,我们有不懂的,我们可以在评审的时候提出来,在就是写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再就是写测试用例了,我们会根据功能点和测试点来写测试用例,写完测试用例,我们就对用例进行评审,也就是完善我们测试用例,看有没有遗漏的功能点,再就是做一个冒烟测试,确定基本流程能走通,再执行所有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我们会发现一些bug,我们用禅道提交bug给开发,开发修改完了之后,我们会验证bug是否已经解决,解决了的话,我们会关闭bug.最后再就是写测试报告,也就是测试的情况,bug的解决情况。测试通过之后,提交给产品验收。产品验收通过,部署到准生产环境进行二次验收。准生产环境验收通过,部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