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教学目标:提升笔试的成功率 知识目标:了解笔试类型 能力目标: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笔试技巧 重点:了解笔试类型,为笔试做好准备 难点:将方法运用于实践中
开场词
各位同学,大家好!从小我们都是在考场中战斗过来的,但每次考试都是有老师为我们讲重点的。有一些求职也是需要考试的,我们称之为笔试,但这场考试没有人为我们划重点,以至于很多同学会在笔试环节失败。那今天我们也邀请到了三位同学,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笔试的心得,那首先请各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计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赵吉彤,毕业后就职于阿里巴巴集团。
提问环节
- 三位同学的去向都很好哈?那我想先问问大家都经历过什么类型的笔试呢?
- 智力测试:是一种灵活度非常高的测试方式,一般不需要提前准备。
- 在线笔试:在「软件开发」相关岗位,一般是考察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算法能力,通常是 Online Judge 的形式,有较大区分度。
- 面试前的笔试:简单的手写代码、基础知识等等。
- 听三位同学一说,笔试的类型还是比较多样的,那大家认为各类笔试的考查点是什么呢?
- 智力测试:考察应聘者最基本的素质,面试官不会看你的答题情况,一般是系统自动阅卷并给出反馈,其结果通常不会直接作为淘汰应聘者的理由。
- 在线笔试:考察点主要是三个——计算机知识基础、专业知识、算法能力。
- 计算机知识基础在大学四年的课程中都会覆盖到,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所以「非科班」出身会有些吃亏。
- 专业知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国内企业最看中的。在软件开发大领域下,细分了各自不同的方向,而专业知识的考察一般是和你应聘的工作岗位直接相关。
- 算法能力也是取决于你应聘的工作岗位。有些开发岗位对你的算法能力要求比较低,那么就会更侧重考察「专业知识」、有些岗位是和算法关系密切,那么这部分能力的考察也会加强。很多国外的企业对校招生的算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比如 Google、Facebook 等,优先级是领先于「专业知识」的。
- 面试前的笔试更像是面试官和你相互熟悉的过程,考察点与「在线笔试」比较类似。
- 那三位都顺利通过了笔试,大家是如何准备笔试的呢?
- 长期的积累。
- 笔试前注重复习下「基础知识」。
- 参考「前辈们」参加笔试后写的「面经」。
- 大家觉得读书期间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提前积累以应对笔试的吗?还是我们求职前进行准备就可以了呢?
大部分都应该在大学读书期间积累,求职前临时抱佛脚是远远不够的。 有能力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求职方向、目标企业等等,并且通过个人项目或实习等方式积累了很多「专业能力」,这些都是最终笔试、面试的信心来源。 还有一些同学大学期间没有考虑这些,而是在求职前几个月才开始准备。这种情况下,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专门培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差距、积累经验。但是许多企业对这种「培训出来的」会带着「有色眼镜」来对待,因为短时间学到的很有限,瓶颈期也会来的非常快。并且现在大环境下,各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打着培训的旗号骗钱也不在少数,同学们需要提高鉴别能力。
- 大家笔试后也都经历了面试,那你们认为笔试和面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啊?
笔试考察客观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面试考察主观表达能力。 通常情况下,笔试不会淘汰很大比例的应聘者,哪怕你没发挥好也会给你机会的,但面试淘汰率会比较高。
- 最后想问大家,有没有没通过的笔试啊?大家觉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没通过的笔试。在应聘 Google 的时候,Kick Start rank 不够高,没能成功通过笔试。 之前也说到了,有一些外企对「算法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 Google 便是其中之一。由于我本身是做一些开发的,跟算法的交集没那么多,所以这方面的积累不够多;而且笔试前也没有系统的练习,最后没通过也是意料之中的。
- 感谢三位的分享,相信学过这节课程内容的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收获,那最后大家还有没有特殊提示需要给同学们呢?
- 每一次笔试、面试都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你可以借此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一定要珍惜。
- 投简历的时候要把握好「度」。首先,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哪些企业是我肯定不会去的、哪些企业是非常有机会去的,不要好的坏的乱投一气,对双方都是一种浪费;另外,「广种薄收」是一种坏习惯,哪怕你心仪的企业非常多或者你是个大佬想成为「面霸」,投过多的简历都会带来负收益。
- 校招就是自我认知摧毁以及重建的过程,重要的是心态上一定要坚信自己的价值。
- 找工作是一个相互匹配的过程,即便你们心仪的大厂 fail 掉你了,也许只是你们之间不合适,而并不是你这个人本身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结束
好的,再次感谢大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