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中下,本篇为中,创业失败后,尝试提笔超过 5 次,每次都往事历历在目,而心中丘壑难平,直到 2018 年春节,才动笔写下上篇的一半文字,能不能写下去不知道,但思路上是打算写 3 篇:

上篇:创业将死的最后几个月怎么过? 中篇:拉团队再次创业还是回炉大公司? 下篇:带团队进入新创业公司怎么做?

三篇都以问开题,尽量客观还原事实主观还原情绪,大家走我老路时可以来咨询我(WX: codingdream)。

上篇回顾离开阿里去创业的起心动念,历经资本和团队动荡,到最后败势已现面临解散,我面前摆着 3 条路:

  1. 给大家一个月的缓冲时间过渡,等大家找好工作,我选择去一家大公司回炉重造,比如阿里
  2. 拉着团队,一起打包进入一家新的公司,比如正在接触的宋小菜,去实现卖菜的理想
  3. 不去大公司,团队也不解散,重新组织大家选择若干创业方向,通过试错的方式继续创业下去

这三条路如何选,都会影响到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包括我自己,而给我考虑时间只有 6 月份这一个月,这个月后,我自费也无力养团队了,所以 1 个月里面需要赚钱养团队,还要继续接触外面的公司,只能凑碎片化的时间思考,说实话,我确实面临了一次艰苦的选择,之所以艰苦是因为选择的背后,是我内心的柔软和不甘,或者说是稚嫩与倔强。

柔软是源于我不舍得好好的队员解散,不甘是相信这一群人一定能做成一件事,到今天再重新评论,稚嫩就是心智不成熟,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而倔强则是骨子里不认命,还想再战一次,重新爬起来。

每一次碎片化的思考,都会推翻我上一次思考的结果,三个选项在脑海中翻天地转,直到我慢慢摸到了脉络:人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无情无义,并且活在世上一定要做出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才能踏实的安身立命,做这样一件事要选择一群人,这一群人一定是你愿意相信且相信你的人。

摸到脉络之前,我对着三个选项分别进行了分析:

一、好聚好散回炉大公司

一个月里面,保证月底给大家开出工资(我自费大部分),然后帮大家修改简历、指导话术,同时借助我的关系,能内推阿里内推阿里,能去其他公司就去其他公司,每个人的工作都帮他们搞定。

心情:失落,离别的伤感,无奈的陆续散场(就像大学毕业宿舍一个个人离开一样)
前途:通过内推,都能进入到很不错的公司甚至很不错的团队,各自发展轨迹都会不错
风险:极个别的同学(比如运营)可能匹配不到更好的岗位,可能需要进小公司过渡一下

这个选项,由于我内心的煎熬,而把它排除掉了,其实这不失为是一个好的选项,大家都能找到好的归宿,工作后还时不时能经常聚。

二、打包团队进创业公司

一个月里面,在已经有意向的公司中选择一家打包加入(包括宋小菜这个选项),开始一段新的创业历程,只不过这次是换了一个赛道,大家仍在同一个公司甚至同一个团队,感觉就是没离开彼此。

心情:开心,没有散伙后的如释重负,依然在一起共事的安全感(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人)
前途:通过陆续的对接,大家都能打包进入一家新公司,前途跟公司绑定在一起,这些公司看上去还都不错
风险:依然是创业,并且换了赛道,刚刚经历失败,这次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这个选项,显然最后被采纳了,采纳的主要原因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个更保底更平稳的过度,而公司也需要有这样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将整个技术组织的整体能力再提到新的高度,是双赢的结果。

三、继续选择赛道去创业

从这个月开始,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活下来,同时开辟新的创业赛道,还是这一波人另起炉灶做新项目,无论它这次是能成功还是失败,只不过这次的创始团队已经历过历练,掌舵人由别人变成了我。

心情:忐忑不安、兴奋激动、大雨将来的期待感,肩上更重的责任感
前途:风险较高,自己从纯技术创业切换为完全的创业状态,创业赛道的选择也过于临时和冲动,但有信心活下来
风险:大家能活下来,但是不是能获得很好是个未知数,同时这种微型创业团队带来的回报和成长可能也有限

这个选项,由于对于新赛道的持续快速盈利的把控力,以及整个团队当下的能力和心情状态不稳定,最后被排除掉了,但哀兵必胜,并且也找到了明确能盈利的途径,也不失为是一个选项,最重要的是所有人还在一起。

这三个选项,差不多断断续续想了一个月,综合所有的回报和风险,能力和心情,最终选择打包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只不过这个公司的选择,最后定的是宋小菜,之所以定宋小菜,除了大家不分离,也有如下几个原因:

  1. 我有很要好也很信任的朋友在小菜,也是他极力推荐我加入,创业这件事我更相信人同时兼顾事,不再像过去一样把事作为唯一核心丈量标准,而把人作为次要因素
  2. 生鲜行业水够深,重塑也够难,而宋小菜在这个行业耕耘了 3 年,还有机构在持续的跟投它,说明资本也都看好它这个模式包括这群人
  3. 生鲜领域从业者生活生意都很难,这件事情做成了,感觉自己内心会很满足,因为创造了直接的社会价值,还反映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4. 技术角度看,小菜的技术栈是 RN,刚好跟我近一年的技术栈匹配,同时是 toB 的应该有大量的中后台建设,对于效率要求更高,而 Nodejs 是我的强项,相信集合后可以带来更多技术可能性

当然,跟公司的创始人和 CTO 聊下来,被两句话打动到:第一句是创业就是找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第二句是这家公司的使命 - 让我们的农业更轻松更健康,于是就带着团队打包加入了,从 2017 年 7 月至今已两年有余。

我们再回到本文的问题:拉团队再次创业还是回炉大公司?最终的答案是两个都没选,再次创业是风险最高的一个选项,回炉大公司是最稳的一个选项,最终选的是一个有更多想象力同时风险介于二者之间的一条路,两年走过来,完全不后悔,判断不后悔的标准是,如果这件事是今天发生,我具备这一段新里程,从内心深处我依然会这样选。

基于上面的选择,可以从侧面也能看到我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把人情人义放到第一位,这种感情的先入为主会阻挡我很多决定,只不过这一路走来,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最开始我开掉或者劝退一个员工,我都会喝酒买醉不省人事,长达一个月都在惆怅,到今天我可以坦然的面对任何一个员工的加入和离开,并且是由衷的为他找到新组织感到开心,这放到从前的我是做不到的,自责自怨就可能把我击垮了。

如果你是一个内心有团火的创业者,假如今天你也遇到这样的选择,是回炉大公司求稳,还是重新再来,还是进一家有潜力的新公司继续干,我可以提供的建议就是:抛开所有的情绪,你觉得这样的选择是否匹配你的内心,自己想要的自己能要的,和选择后所能带给自己的是不是对等,如果不对等,就不要逼自己做违背意愿的选择,因为你一旦心中有团火,任何与这团火的对抗都注定被消解掉,而发过来,如果这团火被你自己慢慢灭掉了,也正好证明了,你其实并不适合创业,因为你的这团火不是三昧真火,而是随机的野火。

:::info Scott 近两年无论是面试还是线下线上的技术分享,遇到许许多多前端同学,由于团队原因,个人原因,职业成长,技术方向,甚至家庭等等原因,在理想国与现实之间,在放弃与坚守之间,摇摆不停,心酸硬扛,大家可以找我聊聊南聊聊北,对工程师的宿命有更多的了解,有更多的看见与听见,Scott 微信: codingdream,也可以来关注 Scott 语雀跟进最新动态,本文未经许可不许转载,获得许可请联系 Scott,否则在公众号上直接转载,尤其是裁剪内容后转载,我都会直接进行投诉处理。 :::

image.png

创业维艰,送个稻谷鼓励下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