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例」
有两个公司,房地产公司和服装制造公司。
「抽象公司」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rp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produce(); // 生产产品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sell(); // 销售
public void makeMoney() {
// 先生产,再销售,从中获利
this.produce();
this.sell();
}
}
「房地产公司实现」
public class HouseCorp extends Corp {
// 盖房子
protected void produce() {
System.out.println("房地产公司盖房子...");
}
// 卖房子
protected void sell() {
System.out.println("房地产公司出售房子...");
}
// 计算利润
public void makeMoney() {
super.makeMoney();
System.out.println("房地产公司赚大钱...");
}
}
「服装公司实现」
public class ClothesCorp extends Corp {
// 生产衣服了
protected void produce() {
System.out.println("服装公司生产衣服...");
}
// 卖服装
protected void sell() {
System.out.println("服装公司出售衣服...");
}
//赚钱
public void makeMoney() {
super.makeMoney();
System.out.println("服装公司赚小钱...");
}
}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房地产公司是这样运行的-------");
HouseCorp houseCorp = new HouseCorp();
houseCorp.makeMoney();
System.out.println("-------服装公司是这样运行的-------");
ClothesCorp clothesCorp = new ClothesCorp();
clothesCorp.makeMoney();
}
———-房地产公司是这样运行的———- 房地产公司盖房子… 房地产公司出售房子… 房地产公司赚大钱… ———-服装公司是这样运行的———- 服装公司生产衣服… 服装公司出售衣服… 服装公司赚小钱…
服装厂转到小钱后,决定转型,于是开始生产山寨IPod,其他不变
public class IPodCorp extends Corp {
protected void produce() {
System.out.println("生产IPod...");
}
protected void sell() {
System.out.println("IPod畅销...");
}
public void makeMoney() {
super.makeMoney();
System.out.println("IPod赚钱...");
}
}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System.out.println("-------房地产公司是按这样运行的-------");
HouseCorp houseCorp = new HouseCorp();
houseCorp.makeMoney();
System.out.println("-------山寨公司是按这样运行的-------");
IPodCorp iPodCorp = new IPodCorp();
iPodCorp.makeMoney();
}
这样的小厂,随时都会根据市场的动向进行业务调整,而且是相对比较大的改变。所以不要把产品和工厂绑得太死。
-
- 具体的实现就省略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duct
public class House extends Product
public class IPod extends Product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rp
中添加一个有参构造,传入产品,子类都要重写父类的构造,以传入产品进行相应的业务。这种情况下,假如房地产公司进行业务细化,将公司分为公寓房公司,别墅公司等等,对类图的也不会有太大的修改。
- 增加公司,要么继承
Corp
类,要么继承HouseCorp
或ShanZhaiCorp
,不用修改原有的类。 - 增加产品,继承
Product
类,或者继承House
类,要把房子分为公寓房、别墅、商业 用房等。 - 唯一要修改的就是
Client
类。类都增加了,高层模块也需要修改,也就是说Corp
类和Product
类都可以自由地扩展,而不会对整个应用产生太大的变更,这就是桥梁模式。
2. 「定义」
Decouple an abstraction from its implementation so that the two can vary independently.
- 将抽象和实现解耦,使得两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通用类图
- Abstraction——抽象化角色
- 定义出该角色的行为,同时保存一个对实现化角色的引用,该角色一般 是抽象类。
- Implementor——实现化角色
- 它是接口或者抽象类,定义角色必需的行为和属性。
- RefinedAbstraction——修正抽象化角色
- 它引用实现化角色对抽象化角色进行修正。
- 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化角色
- 它实现接口或抽象类定义的方法和属性。
一句话就是:抽象角色引用实现角色, 或者说抽象角色的部分实现是由实现角色完成的。
「实现化角色」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
//基本方法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public void doAnything();
}
「具体实现化角色」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1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业务逻辑处理
}
public void doAnything() {
//业务逻辑处理
}
}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2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业务逻辑处理
}
public void doAnything() {
// 业务逻辑处理
}
}
「抽象化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
// 定义对实现化角色的引用
private Implementor imp;
// 约束子类必须实现该构造函数
public Abstraction(Implementor _imp) {
this.imp = _imp;
}
// 自身的行为和属性
public void request() {
this.imp.doSomething();
}
// 获得实现化角色
public Implementor getImp() {
return imp;
}
}
添加一个有参构造,是为了让子类传入实现类,明确实现者。
「具体抽象化角色」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
//覆写构造函数
public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_imp) {
super(_imp);
}
//修正父类的行为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uper.request();
super.getImp().doAnything();
}
}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 {
Implementor imp = new ConcreteImplementor1(); //定义一个实现化角色
Abstraction abs = new RefinedAbstraction(imp); // 定义一个抽象化角色
abs.request(); // 执行行文
}
桥梁模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它只是使用了类间的聚合关系、继承、覆写等常用功 能,但是它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稳定的架构。
3. 「优点」
- 抽象和实现分离
- 这也是主要特点,它完全是为了解决继承的缺点而提出的设计模式。
- 实现可以不受抽象的约束,不用再绑定在一个固定的抽象层次上。
- 优秀的扩充能力
-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
- 细节已经由抽象层通过聚合关系完成了封装。
4. 「使用场景」
- 不希望或不适用使用继承的场景
- 例如继承层次过渡、无法更细化设计颗粒等场景,需要考虑使用桥梁模式。
- 接口或抽象类不稳定的场景
- 明知道接口不稳定还想通过实现或继承来实现业务需求,那是得不偿失的,也是比较失 败的做法。
- 重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设计的颗粒度越细,则被重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采用继承则受父类的限制,不可能出 现太细的颗粒度。
5. 「注意事项」
📌:桥梁模式非常简单,使用该模式时主要考虑如何拆分抽象和实现,并不是一涉及继 承就要考虑使用该模式,那还要继承干什么呢?桥梁模式的意图还是对变化的封装,尽量把可能变化的因素封装到最细、最小的逻辑单元中,避免风险扩散。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发现类的继承有N层时,可以考虑使用桥梁模式。
6. 「最佳实践」
- 继承的优点有很多,可以把公共的方法或属性抽取,父 类封装共性,子类实现特性,这是继承的基本功能。
- 缺点是强侵入,父类有一个方法,子类也必须有这个方法。这是不可选择的,会带来扩展性的问题。
-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Father类有一个方法A,Son继承了这个方法,然后GrandSon也继承了这个方法, 问题是突然有一天Son要重写父类的这个方法,他敢做吗?绝对不敢!GrandSon要用从Father继承过来的方法A,如果修改了,那就要修改Son和GrandSon之间的关系,那这个风险就太大了!
- 桥梁模式描述了类间弱关联关系。Father类完全可以把可能会变化的方法放出去,Son子类要拥有这个方法很简单,桥梁搭过去,获得这个方法,GrandSon也一样,即使你Son子类不想使用这个方法也没关系,对GrandSon不产生影响,它不是从Son中继承来的方法!
- 对于比较明确不发生变 化的,则通过继承来完成;若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变化的,那就认为是会发生变化,则通过桥梁模式来解决,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