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调用栈的过程

  • 函数调用栈是指程序运行时内存一段连续的区域,用来保存函数运行时的状态信息,包括函数参数与局部变量等。
  • 称之为“栈”是因为发生函数调用时,调用函数(caller)的状态被保存在栈内,被调用函数(callee)的状态被压入调用栈的栈顶
  • 在函数调用结束时,栈顶的函数(callee)状态被弹出,栈顶恢复到调用函数(caller)的状态。
  • 函数调用栈在内存中从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长,所以栈顶对应的内存地址在压栈时变小,退栈时变大。

image.png
函数调用发生和结束时调用栈的变化

函数状态主要涉及三个寄存器--esp,ebp,eip。esp 用来存储函数调用栈的栈顶地址,在压栈和退栈时发生变化。ebp 用来存储当前函数状态的基地址,在函数运行时不变,可以用来索引确定函数参数或局部变量的位置。eip 用来存储即将执行的程序指令的地址,cpu 依照 eip 的存储内容读取指令并执行,eip 随之指向相邻的下一条指令,如此反复,程序就得以连续执行指令。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函数调用时,栈顶函数状态以及上述寄存器的变化。变化的核心任务是将调用函数(caller)的状态保存起来,同时创建被调用函数(callee)的状态。

  • 首先将被调用函数(callee)的参数按照逆序依次压入栈内。如果被调用函数(callee)不需要参数,则没有这一步骤。这些参数仍会保存在调用函数(caller)的函数状态内,之后压入栈内的数据都会作为被调用函数(callee)的函数状态来保存。

image.png
将被调用函数的参数压入栈内

  • 然后将调用函数(caller)进行调用之后的下一条指令地址作为返回地址压入栈内。这样调用函数(caller)的 eip(指令)信息得以保存。

    image.png
    将被调用函数的返回地址压入栈内

  • 再将当前的ebp 寄存器的值(也就是调用函数的基地址)压入栈内,并将 ebp 寄存器的值更新为当前栈顶的地址。这样调用函数(caller)的 ebp(基地址)信息得以保存。同时,ebp 被更新为被调用函数(callee)的基地址。

    1. ![image.png](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2/png/12844977/1643971201707-f3ffb413-e54a-433e-b580-ff787b320e0c.png#clientId=uc26fb9ee-efab-4&from=paste&id=u59e2d2b7&margin=%5Bobject%20Object%5D&name=image.png&originHeight=478&originWidth=720&originalType=url&ratio=1&size=97822&status=done&style=none&taskId=u0e819f6d-a871-4af9-b6f2-9c955cb9f10)<br /> 将调用函数的基地址(ebp)压入栈内,并将当前栈顶地址传到 ebp 寄存器内
  • 再之后是将被调用函数(callee)的局部变量等数据压入栈内

image.png
将被调用函数的局部变量压入栈内

在压栈的过程中,esp 寄存器的值不断减小(对应于栈从内存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长)。压入栈内的数据包括调用参数、返回地址、调用函数的基地址,以及局部变量,其中调用参数以外的数据共同构成了被调用函数(callee)的状态。在发生调用时,程序还会将被调用函数(callee)的指令地址存到 eip 寄存器内,这样程序就可以依次执行被调用函数的指令了。

看过了函数调用发生时的情况,就不难理解函数调用结束时的变化。变化的核心任务是丢弃被调用函数(callee)的状态,并将栈顶恢复为调用函数(caller)的状态。

  • 首先被调用函数的局部变量会从栈内直接弹出,栈顶会指向被调用函数(callee)的基地址。如下图所示

    <br />![image.png](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2/png/12844977/1644747896319-8de1f3aa-df6a-467a-b49d-4a47e4763529.png#clientId=u82709559-2e6e-4&from=paste&id=ucf096acd&margin=%5Bobject%20Object%5D&name=image.png&originHeight=475&originWidth=720&originalType=url&ratio=1&size=99131&status=done&style=none&taskId=u35a5fa94-3ed6-4de6-b80a-1d1d21de0d2)<br />                                                    将被调用函数的局部变量弹出栈外<br />然后将基地址内存储的调用函数(caller)的基地址从栈内弹出,并存到 ebp 寄存器内。这样调用函数(caller)的 ebp(基地址)信息得以恢复。此时栈顶会指向返回地址。
    

image.png
将调用函数(caller)的基地址(ebp)弹出栈外,并存到 ebp 寄存器内
再将返回地址从栈内弹出,并存到 eip 寄存器内。这样调用函数(caller)的 eip(指令)信息得以恢复。
image.png
将被调用函数的返回地址弹出栈外,并存到 eip 寄存器内
至此调用函数(caller)的函数状态就全部恢复了,之后就是继续执行调用函数的指令了。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