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词“支钉”什么是支钉 支钉就是宋代少数瓷窑使用的一种支烧工具汝窑、官窑、哥窑等多用支钉支烧,其状呈山字形、上尖下圆,在圆形垫饼上有不同数量的支钉,也有只有一个支钉的。用支钉支烧的瓷器,底部都留有细小支钉烧痕。汝窑支钉痕最小,呈香灰色;官窑、哥窑支钉痕稍大,呈铁黑色。
    汝瓷支钉烧制是什么? - 图1
    支钉烧制是汝瓷的特点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支钉烧制,满釉支烧瓷器在晚唐开始烧造的。因为釉在高温时候熔融,如果挂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一定会使器皿粘在窑里,造成无法拿取下来,所以以前的器皿底部是不挂釉的。后来人们为了使底部挂满釉,就发明了支钉以便解决这一问题。釉也粘支钉,但是支钉毕竟面积小,待出窑之后,用东西敲下去就行了,所以底部满釉的器皿通常会有支钉痕迹。一是能大幅度解决和克服了“流釉粘板”的难题。二是实现“底足满釉”的实用性。在古代,是没有任何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先进烧制工艺”,完全依靠烧制经验来烧制陶瓷。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瓷器在烧制过程出现“流釉粘板”的概率是极高的。因此,在古代采用“支钉支烧”能大程度地克服和解决“釉层粘板”的难题。即使是“支钉支烧”的烧制法,出现“器皿变形”的概率很高,但“支钉支烧”在当时的年代里,已经能较高程度地提升“成瓷率”。这也是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进步性表现。
    汝瓷支钉烧制是什么?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