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早早聊大会-与掘金联合举办-全年学习

1586617813234-210fd839-fd31-477e-aa5e-e42d8f7299df.png

一、关于我

大家好,我是阿里云业务中台前端团队的城池,目前负责阿里云核心的官网、营销、售卖、商业化、销售等整个端到端业务流程。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做职业规划,当拿到这个主题的时候还是比较虚的,有点类似讲成功学。本身也不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好,只不过是躺的坑比较多。今天会花一点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过去的一些经验。

先看下我过去的职场经历:

  • 入职百度

2010 年 8 月 - 2013 年 4 月在百度。负责百度指数、百度风云榜,比较倾向于数据可视化,但当时没这个概念,所以当时主要当特效在写。实质上这俩产品相对来说比较边缘,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百度大搜索、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所以心态上会比较尴尬,觉得做的是边缘产品。

这里有个小插曲,我当时面试百度的时候,我也不是学计算机的,很多东西也不会。当时面试官让我手写了个 Ajax 的创建全过程,写的还算比较好吧,就这么运气的进去了,然后就负责这俩产品的研发了。

再到后来,自己认为百度旅游前景比较好,就内部 transfer 过去了。很遗憾的是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已经挂公告通知停服了。这个很戏剧,自己当时认为很有前景的产品已经下线了,而自己认为边缘的产品一直在提供服务,并持续赚钱。当时确实有些迷茫,工作上也做的不太好,经不住猎头撺掇就去了后来的猎豹浏览器。

  • 入职猎豹浏览器

2013 年 5 月 - 2014 年 5 月在猎豹浏览器。由于环境、工作模式跟百度差异,虽然后期作为名誉的主管,开始招聘、团队管理,但最终还是觉得跟自己的规划相背离,并最终选择在一年期的时候离开了猎豹。

  • 入职阿里云

2014 年 5 月 - 至今在阿里云。当时入职的时候是 P6,主要负责控制台相关项目。当时比较流行的 SPA 实现是 Angular,包括网上也能看到大漠穷秋各种推广的文章。我们当时在集团、在行业里算是比较大规模使用 Angular 的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开发经验,所以当时慕课网也特意找过来跟我们有过一次整体团队关于 Angular 的合作,慕课网上应该还能找到。

2015 年的时候有一次较大组织调整,我就被调整到现在的业务中台部门。开始了我从 0 - 1 的团队组建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非常痛苦。边写代码、边招人,且是异地管理,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 1 点后开始睡觉的,就连休婚假都是抱着电脑蹭网干活,好在一路坚持过来了。

二、为什么要职业规划

大家可以看下额头左右,或者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发量如何,想下你主管的发量如何,对照着就能看出他的资深程度了。

image.png

不过我的头发还是很好哈,这可能是遗传的原因。从图里可以看到中级就开始秃顶了,好悲惨。但是更惨的是我们可能还没到资深,头发还没秃多少的时候,我们已经 35 岁了,已经开始迷惘了。网上流传着各种 30、35 岁大龄码农找不到工作开始开始迷茫的 Case,比如知乎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这种赤裸裸的年龄歧视。

image.png

这个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年龄大了战斗力不强,加班没小年轻给力。但也不一定都这样,比如我也快 35 岁了,至少我目前还没迷茫。

为了克服 35 岁的迷茫,所以我们必须做职业规划。只有通过合适的职业规划我们才能找到一条捷径,通往未来成功之路。你是希望自己是未老先衰的 26 岁的约翰 —— 做程序一点都不累。

image.png

还是做旁边的职场高富帅?

image.png

通过职业规划可以给职场带来助燃剂。

image.png

听起来比较绕口,主要是讲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我们再来看下通常大家都会碰到的迷茫有哪些?

image.png

每个人都会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总结起来就几种: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不知道自己适合干啥、不知道自己想要干啥。

三、什么是职业规划

社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成功学相关的资料,但不一定适合你。什么是职业规划,我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image.png

这里有 3 个核心关键:

  • 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
  • 选择最佳职业奋斗目标
  • 做出最有效的安排

四、如何做职业规划

4.1 认识自己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更彻底的认识自己。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认识你自己。MBTI 的全名是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实质上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理论模型。可能有些同学不信,这种模型是否能挖掘自己真实的性格表现。

过去几年校招面试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做没做过,校招的时候会让你先做一套素质测试题,这个题会有对聪明度、受挫折调整的能力、逻辑能力、数据能力等等很多方面评估,从后续学生的实际发展来看,跟测试分数还是大体趋势能吻合的。所以我希望没有做过的都可以网上搜索下,做一做,看看自己是啥类型。

我测试的结果是:INFP。INFP 特别敏感,对事物的感受也非常深。INFP 看起来安静而随和,不过,揭开他们那温柔而沉静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一颗并不平静的心,他们深切地、热情洋溢地关注着某几个特殊的人,或自己钟爱的事业,而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让这个世界恢复宁静;INFP 做事细致而缜密,他们能够很好地倾听他人所想并能平息人们心中的波澜。描述比较好,但可以看到还是比较感性、情感,所以开始带团队的时候,也有很多时候比较心慈手软。这个结果只是一定程度上可参考,并不是绝对。

image.png

其次,你需要做下灵魂深处的拷问,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是希望一直写代码下去呢还是希望写到 35 岁走管理?这个是每个人的选择,同时也得看自己适合什么。比如诸葛亮适合做军师,而刘备适合当主帅。程序员不一定到 30、35 岁就非得走管理,一直想代码也是 OK 的,但前提是你对写代码真的有兴趣,一直持续不断的研究下去。在校招面试做素质题时,确实也有看到有部分同学,非常优秀,但是不想管人,只想管理好自己。所以你一定要自我想清楚,什么才是你想要的。

4.2 选择最佳职业奋斗目标

职业规划的第二点就是:选择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有很多种,这里提醒下,如果你家境非常好,建议直接关掉视频,出门右拐吧 (开个玩笑)。做程序员还是一条非常辛苦的事,你需要牺牲很多业务时间去钻研技术,也需要经常加班,如果没准备好未来能吃这个苦,还是尽早选择别的道路吧。程序员是门手艺活,如果不花时间是学不好的。

我们继续往下看,在喜欢编程的基础之上,在一路升级打怪,从程序小白到中级,再到高级,当你比如在 P7 这个层级的可能面临选择,是继续带团队呢还是继续做纯的技术。我这里讲的带团队只是相对的有部分管理的职责,阿里云在 P8 及以下不会有纯管理岗位,P9 才是总监,管理岗位。

因为我之前在百度待过,百度的组织方式是:一个团队有一个管理岗位的项目经理,同时还有一个技术的高工相互搭配。经理只管人,而项目高工负责团队技术方向。我个人是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好,因为在 P8 及以下去做纯管理时会废掉一个人。管理是以人为主,人是最复杂的,没有什么书啊、经验之类的可以作为宝典、圣经,很多事要自己去摸索。当你花很多心思去思考这些的时候,必然会消耗掉你很多精力,就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技术学习了。

另外当你层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你去别的公司也不一定给到你合适的管理岗位。所以千万不要过早去做管理。另外还有一条路是做 IT 管理培训,也有阿里的同事,还挺有名的出去做 IT 培训的,我觉得这个也挺好的,还能帮助整个行业前端提高。

4.3 做出最有效的安排

再来看下阿里这边对 P5/P6/P7 的 Job Model 的描述:

image.png

  • P5 强调的是基础知识扎实,且能独立负责一个技术模块。
  • P6 强调的是能把基础知识落地在实践中,并辅导他人。并且可以负责多个子模块或者全部模块,具备一定的复用性。
  • P7 强调的是子领域的负责人影响团队子领域决策。并且方案能够系统化沉淀和复用,同时需要考虑什么做和不做,用什么方式做,需要考虑一定的 ROI(投资回报率)。

大家都知道每个公司的晋升其实都是不容易的,阿里同样也是这样。但也有那种一年一级坐飞机上去的同学,我就认识一位校招生 2014 年本科入职 P5,一年一级到 2018 年已经是 P8 了。那他们快速成长有没有什么秘籍?我观察后,总结主要是这 3 点:

image.png

  • P5:基础一定要打牢,网络、安全、数据结构和算法,框架等等。强调一定要有广度,同时需要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点上有深度。另外一定不要只干老板交给你的事,给你任务 A,你要能出色的完成 A,同时还能想到 A 可能未来会发展成为 B,把 B 也提前构想好。
  • P6:基础知识打好,在项目中可以尽可能的使用。考虑项目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架构去实现同一个需求,尽量让你扎实的基础能发挥出来。另外不要只听老板讲的话,要知道这话背后的含义。尽可能的多做,也开始需要了解项目背后的原因,多跟其他协同角色沟通,帮助其他角色一起完成项目方案,拿到一个好的结果。不要怕麻烦,多帮助其他角色,成为其他人口中的靠谱先生,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 P7:P6 阶段的秀技的花式要开始收敛了,方案要体系化。在项目中能带领几个同学 cover 一个稍微复杂的项目,注重 Leadership,主动成为项目 Owner。帮助大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深入了解业务洞察业务。在没有实质项目、团队管理 Title 的时候,已经做到成为实质性的影响和决策者。另外这个阶段,可能工作已经 5 - 10 年了,不要有思维定式,不要认为自己只能干这个、只能干那个,这个方案肯定不能这么做,要保持好奇心谦卑摒弃思维定势
  • 除了这些之外,我强调下英语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非常重要。新技术,或者技术深度方面,你可以再国外网站学习到第一手的资料。因为翻译的资料,首先翻译者英语得到,其次他自己技术也得好,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还有就是跨界,或者叫跨栈、跨端。很多时候,纯前端还是比较不容易解决问题的,你需要能有跨界的能力才能整体性的解决一个问题。

五、我职场经历的三段感悟

image.png

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开了挂的,也有像我一样自己很辛苦的摸爬滚打而来。我也把我过去的积累的经验抽象成三个阶段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1 初入职场的迷茫

2010 - 2013 年的时候,原本负责的产品比较有前景,却因为当时自己的认知,觉得产品较为边缘,转岗到百度旅游。换岗后由于团队同学基本都是刚毕业的新同学,由于资历较老虚拟带了几个同学负责目的地方向,但自己做的并不好。这个阶段更多的是技术上不够扎实、心气上又高,很是迷茫。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却最后灰溜溜的逃避,离职了。

5.2 回归初心、归回技术

离职加入到猎豹后,上班路程比原来远很多,坐地铁来回时间要长很多。每天较为漫长的地铁时光,大量阅读了比如 jQuery 源码,博客园上关注了很多当时的知名博主,比如小胡子哥、司徒正美等等。在猎豹的一年时间里,主要负责猎豹浏览器相关的前端工作。同事之间的关系较以往和谐很多,比较欢乐。但最终因为跟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有差异,最终选择待了一年就离职,然后入职了阿里云 P6。

在刚入职阿里云的那段时间里,仍然以技术为主,阅读了 Angular 的源码,并把自己的积累运用在工作中。在阿里云第一年,我算了算应该独立写了好几个控制台。熟悉阿里云的同学可能知道,阿里云的各产品之间的管控页面还是有些共性的。为了减少重复劳动,也充分发扬懒人价值,用工程化的方式提效,并推广使用,还是有一定的成果,以至于到 2018 年左右还有人找到我,问我某段源码的含义。

技术有一定的积累后,自己也开始尝试影响力的建设:写文章做分享。我口才不好,不太擅长演讲,所以可以通过一些分享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我也不会做 PPT,所以分享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

5.3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

在 2015 年 4 月份的时候,我原计划是转岗到淘宝的,当时流程都走完了,不过最后由于其他原因,我还留在了阿里云。并开始从 0-1 开始组建现在的阿里云业务中台前端团队。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苦逼,边写代码边组建团队。那几年应该是我所有工作经历里最黑暗但成长最快的几年。也感谢过去几年我的历任老板们对我的帮助和谅解吧。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自己要提前有准备,否则机会来了你不一定能接住。

另外就是,机会给了你,你还需要不断保持学习,能跟上或者超过团队的发展速度,否则依然会被团队所抛弃。在带团队的经验当中,我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事必躬亲,你一个人效率提升一定没有一群人效率提升所带来的价值大。作为团队 Leader你更多的是教练而不是 Manager。你还需要深入理解业务,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行业里你的竞品公司是如何做的。

六. 总结成长中一些较为深刻的点

只有亲身经历的坑才是经验,总结过去我希望这些点对每个阶段的你都能有所帮助:

  • 专注 —— 10000 小时定律。做任何事都需要持续的专注,我最开始也说了技术是一门手艺活,如果吃不了苦要提前改行。当然现在各种新兴媒体涌现,比如:得到、极客时间、凯叔讲故事、樊登读书、社群圈子等,打破了 10000 小时定律。你应该庆幸,因为这些媒体的出现,让你有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 专家思维:碰到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有这样你才能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后续再碰到能快速解决,并沉淀经验帮助其他人
  • 不要急于证明自己:频繁跳槽,短时间内薪水看起来会比较高,但可能无法长远。如果你不厚积薄发,突破那个天花板,你的薪水也只会是那个上限,突破了才能有更大的未来。
  • 建立个人品牌:不要害怕吃亏,多帮助别人,成为别人口中的靠谱先生。
  • 坚持写作:日课、总结。比如玉伯等大佬都保持写日课的习惯。经常总结反省得失
  • 写 PPT:大家可能会觉得 PPT 大神很虚。我不提倡过度写 PPT,但比如月度、季度等 PPT,你还是要写写。PPT 很能锻炼一个人的结构化和抽象思维,提升你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它是个锻炼的工具。
  • 以战养兵:通过在压力下锻炼自己对项目的把控,训练自己的项目经验,训练跟别人协同把事做好。
  • 最后,希望你能通过这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达到最高的无我境界。

七、几个有助于你比其他人优秀的模型

虽然说每个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是成功的人总有那么一些相同之处。我总结起来过去这几个模型对我帮助还是比较大的。我今天讲的我过去的经验,可能你只是当段子来听,听后就忘记了。我不希望浪费大家下午这一个小时时间,可能还有些人是花了钱,不能骂主办方对吧,虽然我们都是公益的,哈哈。希望大家在未来工作中,碰到迷茫时,在潜意识里能保留一丁点下午的记忆。为了让这记忆深刻些,我总结了这四个模型可能对你会有帮助:

7.1 管理好你的时间

image.png

工作中、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事情,如果你处在混乱中,不知道如何抉择时,请按这个方式梳理下所有事情吧,也许就不会那么难了。

7.2 管理好你的总结

刚才讲的 PPT 是个好工具,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那具体如何训练呢?结构化应该是个好模型,如图:

image.png

7.3 工作分解

项目太复杂?解决问题太难?不妨在开始之前先把事情做个层层分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image.png

7.4 跟别人沟通

沟通是需要技巧的,如何沟通更为顺畅,希望能通过这个方式提升你的沟通能力:

image.png

八、结束

image.png

image.png

我,阿里云城池。感谢大家的聆听。


别忘了点下方送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