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联网已经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智能设备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得以在线化和数据化,未来这些数据也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本身。

希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能够掌握软硬一体的设计方法走进物联网的世界,一起去构建数字化的用户体验。

image.png

image.png
物流场景的基本特征,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样场景下,我们都进行了哪些软硬一体的设计尝试。我们通常会把物流归纳为包裹通过运输的方式,从仓库到分拨中心到网点到末端站点的过程,这个以包裹为核心的链路是一个多对多不断发散的网状链路,一个仓库对应多个分拨,一个分拨对应多条运输线路。

image.png
当这张网络面向全国就会变得无比复杂,我尝试将这样的行业特征归纳为以上6点:

image.png
物流的链路长所以看问题的视角多,同时又链接很多的场景,但场景与场景之间链接的关系有比较弱,物流以效率为核心,但背后的每个节点的利润又很低。在这样的环境下,菜鸟网络的目标是要做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达。

image.png
菜鸟每年在双十一后会更新这样一张图。每年双十一一天,全天的物流单量都在成倍的增长而包裹签收的破亿的这个时间却越来越快,只有菜鸟在不断地对于整个物流的全链路进行优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全球范围内包裹网络也初步形成这个网络在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就是通过这张全球的包裹网络,第一时间补充重要的医疗物资
image.png

image.png
几年来中国的包裹在翻倍增长,我们通过菜鸟驿站减轻快递员压力的同时帮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早的收到包裹,如今末端代收包裹的心智已经逐步的养成。

image.png
以设计思维结合智能装备不断的提升物流的服务品质。2016年,通过Hololens搭建了完整的AR智慧物流场景,验证了AR在物流场景的未来价值。

image.png
为了扩大创新范围,在公司搭建了一个智能装备的生产车间,通过车间连接了全公司的创新人才,开始孵化一个有一个的智能产品。

image.png
2018年我们首次生产了100台装在运输车辆上的智能小盒帮助多条的运输线路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时间预测。

image.png
同样是2018年,我们尝试定义了可以装在家门口的菜鸟小盒,首次实现了复杂产品的设计并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跑通了整个的服务的流程。

image.png
2019年,我们连接了民间的智慧帮助菜鸟驿站打造了自助取件的一体机,实现了规模化的量产。目前自助取件一体机帮助每一家菜鸟驿站,实现了消费者自助取件的能力。

image.png
同年,我们为物流工作者专属定制了人手一把的生产了工具,帮助物流工作者在释放双手的同时更加轻松的完成工作

image.png
2020年 我们同菜鸟裹裹团队合力打造了智能寄件一体机让越来越多的场景实现了轻松地无人寄件的服务,有效的拉进了消费者和寄件服务之间的距离。

image.png
同年 我们重新定义了物流场景计算机,实现了物流场景低成本的搭建,也简化了物流工作者使用计算机的流程

image.png
2021年,随着光学技术的成熟和突破,我们为物流工作者打造了专属的智能眼镜更加彻底地解放双手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物流工作者接受信息效率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终端的时代。

通过几年不断地尝试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开始改变着物流服务,软硬一体的设计趋势也逐步清晰。软硬一体的设计,带来的强链接,强感知的能力,更加容易的去影响复杂链路的服务体验,越来越多的菜鸟网络设计师都开始加入物联网设计的大家庭。
image.png

image.png
明确了软硬一体的设计价值,让我们正式进入本期课题的第一部分,找到软硬一体的设计机遇。

找到软硬一体设计机遇

image.png
软硬一体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研发成本的投入,我们在寻找软硬一体设计机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更全面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在这里带来了一个洋葱雷达,我们可以把业务的核心指标放到场景的全链路当中,一起去做观察。

image.png
比如我们把之前介绍的物流链路搭建一个环环相扣的雷达我们可以从收益的视角去看物流全链路当中的收益占比,
我们可以从成本投入的视角去看我们在哪里的成本投入最多,我们可以从效率出发,比如拉一下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的70个小时的时间数据,看一下这70个小时重点消耗在哪一个节点上,
我们可以从全链路数据链接角度去看业务中我们数据在线化的整体程度,从而发现数据的薄弱环节,还可以从基础设施、规模化的程度去看设施的投入情况,比如我们在北京到上海的这条线路中我们建设了多少个仓库,
最后我们可以从人力投入的情况去看整个物流服务、人力、成本消耗的情况。我们就知道去哪个环节优化人力的效率和减少人力的投入。
image.png

最终我们可以形成一张多维洞察的观察图谱,从图谱中的大树跟小数中找到业务当中的主要情况。
image.png

我们设计师已经很擅长专注在流程的细节的数据当中去挖掘体验价值,在这里我更加呼吁我们从业务的大树着手。从多个维度去看同一个链路当中的数据情况,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方法,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通过刚刚的洋葱雷达,我们可以得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素。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和体验的强弱关系进行分类。
image.png

接下来我们把关键要素建立一个简单的象限,去寻找满足所有要素的关键场景、关键问题或者关键产品。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快的发现了一个站在关键问题十字路口的产品。物流的工作者在物流的服务中,经常会通过扫码的方式对商品和包裹进行识别的工作。通过这样的PDA的产品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的任务分发,并完成工作过程中数据的链接,但这样一台重要的设备,至今没有做到人手一台,通过我们建立的要素象限进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聚焦问题,并评估治理问题的发挥空间。
image.png

同样我们从用户体验的视角也能看到,无论在学习成本和使用体验还是携带体验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image.png

通过聚焦关键问题,我们决定把行业多年不变的产品打造成一个类似极简遥控器的产品,image.png

寻找设计机遇的过程其实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设计创新路上的每一天,今天分享的洋葱雷达,从多维视角观测业务场景,只是挖掘设计机遇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决策细节,需要设计师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深刻的理解业务,不断地去深入一线去体验用户的困惑。希望今天多维洞察可以帮助大家找到自己业务场景当中的软硬一体的设计机遇,既然我们定义了一个软硬一体的设计目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0—1把这个目标实现
image.png

如何进行软硬一体设计

image.png
通过一个多维洞察的洋葱雷达分享了如何找到软硬一体的设计思路,并且以物流场景为案例,归纳出了4个问题的关键要素

image.png
并通过聚焦关键问题,我们决定把行业多年不变的产品打造成一款类似极简遥控器的产品

image.png
我们以打造一款极简的PDA产品为目标案例,一起了解如何进行软硬一体设计。

image.png
我尝试吧软硬一体的设计过程归纳为构建物理形态、构建交互形态、构建信息形态和构建空间形态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全面的去发现设计过程当中解决问题的视角。

Step 1:构建物理形态

image.png
image.png
体验设计一直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软硬一体设计也是一样。我们在定义一款产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产品的使用主题,明确产品的主要行为和次要行为,明确产品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明确产品的核心功能。PDA这个产品是一款物流工作者需要产期佩戴,每天平均扫描3000次,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用双手工作的产品。它主要行为是扫描条形码,它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如何在双手工作的同时还能优雅的佩戴。

image.png
于是产品的形态会重点放在如何实现每天高频舒适使用且能够解放双手上。我们会通过分析物流工作者的最佳握持方式来定义产品的最佳轮廓。

image.png
通过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参数为产品设计一个有效提升扫描体验降低手腕疲劳度的30度折角。

image.png
并在这个折角下方增加了一个金属指环,实现了通过轻巧的翻转产品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同时调整了产品的配重让翻转的体验更加轻松。

image.png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的对产品的形态进行验证和调整,大大加速了物理形态构建的过程。

image.png
最后通过交互方式和软件形态的综合评估就能够把极简PDA的基本形态进行定义。

image.png
在构建物理形态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对构成产品功能背后的核心模组有一定基本的了解。明确内部的基本分布,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同电子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深入的沟通,并重视功能模组的位置、使用和体验之间的关系。

image.png
物理形态构建过程当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知识的盲区,极简PDA的产品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扫码。为了让按键每一次按下去都能够清晰的反馈需要对按键的结构的细节做细致的特殊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应领域最优秀的产品并从中吸收设计经验。

Step 2:构建交互形态

image.png
完成了产品物理形态的基础构建让我们进一步对产品的交互形态进行定义。这个过程其实和物理形态没有绝对的先后关系,大部分都是并行思考的。

image.png
软硬一体的交互设计过程会更为复杂,需要设计师结合产品的特色对交互类型进行有效的分类,面对极限PDA这个产品,我们可以把交互的形态的类型拆解为与现实交互也就是用户使用设备所产生的行为和与实体交互也就是用户同设备软件产生的行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交互的职责进行划分。

image.png
软硬一体的交互形态构建过程中如何定义产品的按键,如何有效的解决主要操作和次要操作,在极简PDA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大胆的取消了触摸屏,坚持了以按键为核心的交互方式,同时把所用的按键控制在7个以内确保产品更加容易上手。同样,为了让7个按键实现有效的输入,我们为产品定制了专属的十字输入法,并满足了场景输入效率的要求。

image.png
在交互形态构建的过程中,信息反馈方式的设计也能够充分体现软硬一体的设计优势。在极简PDA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震动、声音、灯光三个模态的反馈,确保产品使用状态的精准表达。

image.png
在多模态设计过程中并不是强化所有模态的感知,而是要从用户、环境、空间、设备形态等多个方面对模态的效果进行建模和评估。

image.png
并在实际的使用流程中结合信息反馈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这是一个模态的合理假设的过程。

Step 3:构建信息形态

image.png
在构建交互形态的过程中,信息形态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交叉分析和定义

image.png
软硬一体设计过程中能够让我们从整个产品的主体来看待软件信息的构成,面向物联网屏幕不再是解决信息问题的核心。我们在为一个全新的终端定义软件时需要考虑信息传递过程当中的衰减情况。极简PDA是一个分步骤传递任务指定的产品,我们需要通过软件精准表达每一步操作的指令,并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传递当中的干扰因素。

image.png
在极简PDA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地追问每个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尽可能的确保每一个页面只传递一个指令,并通过黑白双色卡片区分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image.png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每个页面都在精准的向物流的工作者传递我要做什么,去哪里做的信息,并确保这一过程的交互方式足够的纯粹。

image.png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成功的实现了在两寸的屏幕当中,承载仓库作业中最复杂的边捡边分的工作流程,并收获了整个产品一单上手一日熟练的体验口碑

Step 4:构建空间形态

image.png
在进行软硬一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要忽视产品所应用的空间价值。

image.png
我们可以对用户场景当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归纳,甚至参数化。

image.png
我们需要关注用户在空间的动线,分析动线和工作的关系,找出空间中影响产品使用工作效率的节点。

image.png
我们需要关注空间中环境对于工作状态的影响。

image.png
在极简PDA的一些标杆场景中,我们尝试对空间导视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把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则划分,把场景的规则和产品信息的规则进行关联,并为物流工作者带来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image.png
同时空间本身也是个有效解决问题的载体,我们优化了空间中需要物流工作者,扫描的条形码的展示格式,提升了现场的扫码效率。我们设置了解决问题的异常卡片,把处理异常从低效的软件中剥离出来,同时我们通过场景中的广播系统,结合游戏化的大屏,在提升现场工作愉悦度的同时,也在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image.png

今天通过带着大家从0—1的打造一款极简PDA的生产工具的方式,讲述了软硬一体设计过程当中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

本期课程当中强调了物流形态追随行为的理念,分享了交互降级带来体验升级的过程,强调了信息简化指令唯一的极简设计理念,并且鼓励不要忽视空间的价值,尝试让空间来解决体验问题。

软硬一体设计关键要素

image.png在上一讲中我们通过0—1打造一款极简PDA的生产工具,了解到了物理形态、交互形态、信息形态、空间形态四个维度,对一款智能产品的影响。

image.png
让我们正式进入本期的课题,软硬一体设计的关键要素。

image.png
作为一名由体验设计师逐步转变为一名软硬一体设计师的我,尝试把菜鸟网络5年创新经验归纳为以上九个思考的锦囊,这九个要素已经成为我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且依然在不断反思的过程当中。接下来让我们一个一个的分别探讨。

现场设计

image.png
第一个要素现场设计,从我第一天加入菜鸟网络就在不断地被提及。在菜鸟网络创新的5年当中,对现场设计的触感也越来越深刻。从简单的调研到深入的体验每个岗位,到深入现场办公,到完全的去负责管理一个现场,从一点点的被现场每一个细节所影响,到能够跳出所有的细节去思考问题,现场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我们把极简PDA的工作室直接搬到了仓库当中,这个行为极大地帮助我们做了很多正确的决策,少走了很多弯路。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更加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现。同时在现场我们参与了产品从推广到培训到管理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帮助我们整个创新过程更加纯粹和专注。

成本优先

image.png
成本也许是很多设计师最反感的词,好的设计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成本投入,但对于一款智能产品有效的控制成本会给产品本身带来很多先天性的市场竞争优势就像极简PDA,400元一台可以让仓库最小的投入实现人手一台,如果3000元一台会直接导致产品无法规模化的应用。但成本优先并不代表不做好的设计,而是把设计控制在一个合理有效的范围内。我们要从品质收益、功能收益、时间收益和体验收益等维度来看待成本。在极简PDA上我们采用了一块很便宜的LCD的屏幕,这个屏幕在显示上都会出比较大的色彩偏差,我们可以以5倍的价格去采购更好的屏幕,但我们没有场景去把这块屏幕的能力发挥得更好。

减法设计

image.png
在上一期的课程当中我们只是介绍了每个形态构建过程当中的要点,四个形态看似是一个不断叠加的加法过程。在软硬一体的设计过程当中,形态与形态之间的主导思维模式其实是减法设计。我们只有通过对比形态构建之间的关联关系,用减法思维去进行设计才能确保产品最终形态的基建。

软硬主权

image.png在软硬一体设计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到底是通过硬件来解决还是通过软件来优化,软件和硬件会不断的博弈,最终导致设计师无法做决策。我们可以通过成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是一个影响面广的长期问题且硬件具备兼容解决所有长期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硬件优先的思路来去解决。如果是一个短期的问题我们可以优先考虑软件来解决,比如极简PDA设计过程当中输入法的问题,我们当时也讨论了很久,到底是增加按键的数量还是增加点击的次数,最终通过计算的方式,因为保持最少的按键为产品带来的综合收益大于增加实体按键带来的收益,最终以硬件为第一主权。

用户主体

image.png
一台好用的智能生产力工具会加大对人的控制力,就像如今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手机行为。我们不知不觉当中就在被系统或者产品控制住了,所以在设计智能产品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用户主体的设计理念。我们通过智能工具并不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人,而是通过减轻人的负担的方式来增加每个人的收益,极简PDA产品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在不断的追求让用户更少的思考,同时还通过建立疲劳度的模型,提醒物流工作者更加科学的去休息

关注盲区

image.png
软硬一体设计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产品规模化应用带来的全新问题,我们要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关注产品,完成产品的设计不是终点,围绕产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验才是全部,我们要关注产品生产后的交付体验,产品应用前的实施和运维的体验,产品使用中的管理体验,以及产品使用后的售后体验。图中是我们极简PDA规模化后仓库管理设备的一种形态,设备如何充电、如何分发、如何管理,是我们需要持续解决的后续工作。

多端能效

image.png
物联网的发展会激发智能终端的多样化,负责移动APP的设计师一定能够对这个现象有更多的感慨,手机的多样化已经对设计师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的困扰,软硬一体设计如果不加以克制会让这个困扰不断的放大,我们在定义极简PDA这个产品时,同时打造了一个D代码的搭建工具,我们把应用搭建的规则进行了封装和定义,让每个应用研发过程在需求沟通时就完成了应用的搭建,并可以快速地进行现场的操作体验。

环境融合

image.png
在本次课题当中我多次提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每研发一个产品都会以为环境的问题吃尽苦头。我们需要对产品所应用环境当中的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噪音、静电进行参数化的测量。因为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导致你的产品不可用,比如在物流仓库当中的近电的含量远高于我们办公室的近电含量的,导致设备因为近电的干扰而失效。比如图中仓库大面积的使用绿色的中转箱导致用户对界面当中的绿色变得极度的不敏感。

新·数据连接

image.png
新·数据连接是需要我们持续挖掘价值的要素,每一个新的智能产品都会带来全新的数据,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极简PDA中,我们实现了基于蓝牙的室内定位,每一个使用PDAde工作者,我们可以获取到他们每天工作的行为数据,通过研究这些行为数据,我们可以指导这个仓库的生产方式进行优化。

image.png
课程讲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期的课题我通过一颗洋葱,带领大家找到设计机遇;通过一颗钻石,帮助我们掌握软硬一体的设计方法,通过一个魔方提醒我们软硬一体设计思维的精髓。希望物流场景下的软硬一体设计课程可以帮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进入物联网世界的大门,让智能传感器成为全新的设计方式。

最后我也开始进入我的下一个全新的创新历程,我将不断的探索光学领域带来设计变革,以全新的智能终端重新升级软硬一体设计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