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

认知的四个层次: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有人说焦虑是源于迷茫,是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比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似乎好太多。
“知道自己不知道”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看到(or 没找到)自己所处的赛道,跑到别人的赛道上去了。

玉伯大大说:

“语雀在功能上的取舍,经常会涉及大舍大拿的决策。决定一个产品灵魂的,往往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需要抵挡住大量诱惑,但在抵挡过程中,因为人力和时间都有限,可以逼你去真正想清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从而逐步形成产品的独特之处,开始有产品的灵魂。”

把这句话里面的“产品”换成“人”,也就是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有不知道的事情,而且大部分事情都是你不知道的,而当你”知道自己知道“的领域以后,就可以去跟别人合作共赢,去找知道你不知道的领域的人一起做成一件事情。

十境说“人不是因为完美而可爱,而是因为真实”。如果你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大IP,那基本上就是掉入了这样的陷阱。

关于老去

老去看起来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相对于幼稚,换个说法,“成熟”我应该会更加喜欢。
“还是太年轻”毕竟这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对吧。

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年轻:
熬夜、行万里路、愤青、一惊一乍、眼里有光、在乎、颜控…

什么东西证明你正在老去:
眼角的皱纹、保温杯、熬不起的夜、不敢看体检报告、去哪里都觉得没有了荷尔蒙、暗淡的眼神…

什么东西证明你成熟:
读万卷书、难得糊涂、云淡风轻、嗯…

小时候有一篇经典的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经常会想当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希望快速在脑海闪现的这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后人会给我一个怎样的盖棺定论。

我希望儿孙满堂,因为我会和奶奶一样成为一个优雅的老太太,越老越风骚,哈哈
我应该会养一辈子的宠物,也许它们会一个一个离开,但是就像小王子一样,人生嘛,有个相互驯养的伴那是多一个爱你的家人。
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经济上我不是贫困潦倒的,不奢侈但是不辛苦。
我希望大家看到这个老太太会说她脾气不好,没事不要去惹她,是的,我不喜欢杂七杂八,吵吵嚷嚷的。
我希望不管多老,我牙口还是可以很好,虽然吃遍天下物,仍旧可以吃麻麻香。
我希望追着一个人去探索这个世界,不停的问“这个是什么,那个为什么呀”,其实他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我有问他必有答。
儿孙们总是骂骂咧咧的说,一天到晚倒腾,老太太也不嫌累的慌。
我给孩子们在西湖边讲JS是最好的语言,哈哈哈哈
。。。

当你拉长你生命的长度的时候,每件事情都那么小,那么的无足轻重。

关于对错

“没有力量也要保护的人”,我们都有,可是要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这几乎不可能,无关是否善良,是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听一个妻子说“我知道当你愤怒的摔桌子,无理取闹的把自己变成让人讨厌的样子,其实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是的,没有人会喜欢蛮不讲理、胡搅蛮缠、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人,我们觉得你是个成年人,应该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背景不同,在妻子的面前这也许不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可是这无关对错,在我看来这个男人只是没有那么聪明。

但是真的万事万物都没有对错吗,1+1=2 这是对的。

今年整体心态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自己要做一件事情,会目标感特别明确的去做,去推进,很少顾及别人的立场和感受,当我知道我在做一件对大家都有价值的事情时,别人的懈怠我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不是说利必趋之吗。

现在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他们的牵绊,看到他们各自角度上的目标,看到他们距离我的目标上的障碍,逐渐懂得并非对的,也并非有利就能看到好的结果。比如大家都知道在以瘦为美的时代,瘦是有利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很多人都瘦不下来,因为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径太远。

所以如果你想落地一件事情,无关对错,而在于是否足够简单。我们管理群里,有些管理者妄自菲薄,觉得没有你公司照样运行,也有些管理者觉得做管理不能让人感觉在做任务分配,可是这个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

其实也就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先确保做正确的事情,再确保正确的做正确的事这句话的含义。

关于时间

把你的人生拉长了来看时,会发现时间啊真的是无价之宝。
除了抓住重点以外,还有就是不要迷失在一地鸡毛里,这一地鸡毛的克星就是工具化,程序化的提效。

2020年

了解

  • haskell
  • Next.js 框架
  • 编译原理

巩固

  • 函数式编程
  • 设计模式:MVC、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