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一些通用的方法。

先看文档,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文档是对代码的高度凝练,一个高质量的开源一般会包含tutorial、specification、API reference等documents,通过选择性的略读、精读这些文档,就能大致了解项目的整体架构、设计原则。正确的路线是通过文档去认识这个项目,然乎通过阅读代码去验证文档、深入细节,而不是通过直接啃源码来了解这个项目,以偏概全。

理解代码组织,文件名,类名

当需要看代码的时候,不要找到一个文件就开始,先看看代码组织,粗略看看文件名、类名,基本就能猜测到每一部分。比如redis的源码就组织得很好,基本上看文件名就可以快速定位每一个command的实现位置。

关注一个问题,从问题追踪代码

看源码的目标决定了此时此刻的关注点,不管是解决遇到的bug还是学习某个算法,都让我们聚焦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这个具体的问题去追踪代码,忽略掉当前无需关注的细枝末节,步步深入,直达目标。当然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尤其是学习的时候,此时只需记录新问题(放到收集篮,不要立即发散),待之前追踪的问题解决之后,再来看新发现的问题。

解决一个issue

如果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就帮忙解决别人的问题,通常来说,开源项目都有许多待解决的issue,从中选择一个入手即可。

调试

只要可以,一定先让代码编译通过、跑起来,这样不管是加log、打印调用栈还是断点调试都方便很多。尤其是对于像python这种动态类型代码,不跑起来很难知道到底在干啥。

加注释,做笔记

如果某份源代码的阅读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日后还可能回顾、重新阅读,那么就一定要做好代码注释和笔记。笔记主要是框架图、类图、流程图,目标是建立索引,方便日后快速回忆。而注释就是阅读代码时的细节,重新阅读的时候看注释(特别是函数的注释)能节省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