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如何定义变量

单声明变量

var名称类型是声明单个变量的语法。

  1. 第一种,指定变量类型,声明后若不赋值,使用默认值

    1. varname string
    2. name="bobby"
  2. 第二种,根据值自行判定变量类型(类型推断Type inference)

如果一个变量有一个初始值,Go将自动能够使用初始值来推断该变量的类型。因此,如果变量具有初始值,则可以省略变量声明中的类型。

  1. varname="bobby"
  1. 第三种,省略var, 注意 :=左侧的变量不应该是已经声明过的(多个变量同时声明时,至少保证一个是新变量),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简短声明)
    1. varaint=10
    2. varb=10
    3. c : =10

这种方式它只能被用在函数体内,而不可以用于全局变量的声明与赋值

  1. package main
  2. var a = "bobby"
  3. var b string = "imooc"
  4. var c bool
  5. func main(){
  6. println(a, b, c)
  7. }

多变量声明

  1. 第一种,以逗号分隔,声明与赋值分开,若不赋值,存在默认值
  1. var name1, name2, name3 type
  2. name1, name2, name3 = v1, v2, v3
  1. 第二种,直接赋值,下面的变量类型可以是不同的类型

    1. var name1, name2, name3 = v1, v2, v3
  2. 第三种,集合类型

    1. var (
    2. name string
    3. age int
    4. )

    注意:

  • 变量必须先定义才能使用
  • go语言是静态语言,要求变量的类型和赋值的类型必须一致。
  • 变量名不能冲突。(同一个作用于域内不能冲突)
  • 简短定义方式,左边的变量名至少有一个是新的
  • 简短定义方式,不能定义全局变量。
  • 变量的零值。也叫默认值。
  • 变量定义了就要使用,否则无法通过编译。

如果在相同的代码块中,我们不可以再次对于相同名称的变量使用初始化声明,例如:a := 20 就是不被允许的,编译器会提示错误 no new variables on left side of :=,但是 a = 20 是可以的,因为这是给相同的变量赋予一个新的值。

如果你在定义变量 a 之前使用它,则会得到编译错误 undefined: a。如果你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却没有在相同的代码块中使用它,同样会得到编译错误,例如下面这个例子当中的变量 a:

  1. func main() {
  2. var name string = "bobby"
  3. fmt.Println("bobby, imooc")
  4. }

尝试编译这段代码将得到错误 a declared and not used
单纯地给 a 赋值也是不够的,这个值必须被使用,所以使用在同一个作用域中,已存在同名的变量,则之后的声明初始化,则退化为赋值操作。但这个前提是,最少要有一个新的变量被定义,且在同一作用域,例如,下面的y就是新定义的变量

  1. package main
  2. import (
  3. "fmt"
  4. )
  5. func main() {
  6. x := 140
  7. fmt.Println(&x)
  8. x, y := 200, "abc"
  9. fmt.Println(&x, x)
  10. fmt.Print(y)
  11. }

匿名变量

在使用多重赋值时候,如果不需要在左值中接收变量,可以使用匿名变量 _, python中也经常有这种用法

2.2 常量的定义

常量

常量是一个简单值的标识符,在程序运行时,不会被修改的量。

  1. 显式类型定义: const b string = "abc"
  2. 隐式类型定义: const b = "abc"
  1. package main
  2. import "fmt"
  3. func main() {
  4. const LENGTH int = 10
  5. const WIDTH int = 5
  6. var area int
  7. const a, b, c = 1, false, "str" //多重赋值
  8. area = LENGTH * WIDTH
  9. fmt.Printf("面积为 : %d", area)
  10. fmt.Println(a, b, c)
  11. }

常量可以作为枚举,常量组

  1. const (
  2. Unknown = 0
  3. Female = 1
  4. Male = 2
  5. )

常量组中如不指定类型和初始化值,则与上一行非空常量右值相同

  1. package main
  2. import (
  3. "fmt"
  4. )
  5. func main() {
  6. const (
  7. x uint16 = 16
  8. y
  9. s = "abc"
  10. z
  11. )
  12. fmt.Printf("%T,%v\n", y, y)
  13. fmt.Printf("%T,%v\n", z, z)
  14. }

常量的注意事项:

  • 常量中的数据类型只可以是布尔型、数字型(整数型、浮点型和复数)和字符串型
  • 不曾使用的常量,在编译的时候,是不会报错的
  • 显示指定类型的时候,必须确保常量左右值类型一致,需要时可做显示类型转换。这与变量就不一样了,变量是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值

    iota

    iota,特殊常量,可以认为是一个可以被编译器修改的常量
    iota 可以被用作枚举值:
    1. const (
    2. a = iota
    3. b = iota
    4. c = iota
    5. )
    第一个 iota 等于 0,每当 iota 在新的一行被使用时,它的值都会自动加 1;所以 a=0, b=1, c=2 可以简写为如下形式:
  1. const (
  2. a = iota
  3. b
  4. c
  5. )
  1. package main
  2. import "fmt"
  3. func main() {
  4. const (
  5. a = iota //0
  6. b //1
  7. c //2
  8. d = "ha" //独立值,iota += 1
  9. e //"ha" iota += 1
  10. f = 100 //iota +=1
  11. g //100 iota +=1
  12. h = iota //7,恢复计数
  13. i //8
  14. )
  15. fmt.Println(a,b,c,d,e,f,g,h,i)
  16. }

如果中断iota自增,则必须显式恢复。且后续自增值按行序递增
自增默认是int类型,可以自行进行显示指定类型
数字常量不会分配存储空间,无须像变量那样通过内存寻址来取值,因此无法获取地址

使用iota能简化定义,在定义枚举时很有用。

每次 const 出现时,都会让 iota 初始化为0.

2.3 匿名变量是什么

python中如何定义匿名变量?

  1. my_list = ["bobby", "imooc", "test"]
  2. #不打印 index
  3. for index, item in enumerate(my_list):
  4. print(item)

上面的第5行并没有打印index,实际上有些情况下,我们并不会使用index这个变量。但是这个时候index的变量不使用但是index这个名称却被占用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匿名变量。将上面的代码改成:

  1. #定义匿名变量
  2. my_list = ["bobby", "imooc", "test"]
  3. #不打印 index
  4. for _, item in enumerate(my_list):
  5. print(item)

将上面的index改为下划线 “_”,表示这个地方的变量是一个匿名变量。这样既不用占用变量名又可以多一个占位符。

注意:python中申明了变量名后续代码中不使用并没有问题,但是go语言中声明了变量不使用就会报错,所以匿名变量在go语言中会更加的常用。

go语言中定义匿名变量

  1. func test() (int, error) {
  2. return 0, nil
  3. }
  4. func main() {
  5. _, err := test()
  6. if err != nil {
  7. fmt.Println("函数调用成功")
  8. }
  9. }

说明: 第6行代码中接收函数返回值的时候使用到了匿名变量。因为此处我们并不打印返回的值而只是关心函数调用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