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网络
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用于传送数据,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断开连接三个阶段。 最典型的电路交换网是传统电话网络。
特点: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是在一条管道中传送。
优点:数据直接传送、时延小。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不便于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网络
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校验码等辅助信息,然后封装成报文。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再转发给下一个结点,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到达目的结点。每个报文可以单独选择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 报文交换网络也称 存储-转发 网络。
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线路容量。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可以实现格式转换,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访问,可以实现差错控制。
缺点:增大了资源开销(如辅助信息导致处理时间和存储资源的开销),增加了缓冲时延,需要额外的控制机制来保证多个报文的顺序不乱序,缓冲区难以管理(因为报文的大小不确定,接收方在接收到报文之前不能预知报文的大小)。
分组交换网络
也称包交换网络。其原理是将数据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中加上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组成分组(包),以存储-转发方式传输。
特点:单个分组(它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除具备报文交换网络的优点外,分组交换网络还具有自身的优点:缓冲易于管理;包的平均时延更小,网络占用的平均缓冲区更少;更易于标准化;更适合应用。现在的主流网络基本上都可视为分组交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