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享
你在工作中曾经体验过最“快”的经历是什么?欢迎在课后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关于产品你还有哪些问题,也欢迎向 腾讯产品专家提问,主讲老师将回复你的问题。
你好,欢迎来到腾讯大学出品的《腾讯产品18讲》。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每天都需要和团队中不同角色的同事们相互沟通和配合。因此,产品经理的职责,除了要理解用 户的需求,并输出可被设计、开发、测试等同事理解的需求文档外,通常,还会承担部分项目管理的工作。
下面,邀请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不要着急作答,可以仔细想一想:
第一个问题,“我们团队太小了,所以做不好大的产品”,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第二个问题,“越大型的产品,越需要更长的设计时间,因此也需要更长的封闭开发时间”,你觉得这么说有道理 吗?
第三个问题,“版本规划越详细越好,完成率越高越好”,你觉得这么说对吗?
这里,我们停三秒钟,你可以好好想想。
你会不会觉得,这几个问题,乍一听上去,感觉都挺有道理的,但又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妥。我们邀请你带着这几 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程,相信你听完后,一定会对这几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
为什么要快?
这一讲的标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什么要强调“快”呢?
我们说,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快。过去单机软件、操作系统,基本都是按年更新;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软件的更新频 率越来越快,例如腾讯电脑管家从几年前就已经保持了每天上午、下午各一个版本的更新节奏;又比如《王者荣耀》 不断推出新英雄、新玩法,让人目不暇接;就连微软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也都采用了SaaS在线更 新方式,确保用户第一时间可以修补漏洞、补丁,并及时体验到新特性。
从传统软件到互联网,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传统大型软件通常有明确的客户,较为明确的需求,版本发布和一旦发现Bug进行修复的成本极高。这个时候,质量 就是生命线,无论怎么强调测试和质量保证,都不为过,发布前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质量保证流程,所以很多电信业 的软件产品或项目,往往以年甚至几年为周期。
而互联网行业,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要面对海量用户,我们对互联网产品细分市场的认识,是一个从“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一 开始就有一个准确、深刻的前瞻性认识,是很有难度的事儿;而相比传统大型软件,互联网产品的迭代成本很低,从 概念到原型,周期短,从Alpha(内测)用户到志愿者用户、再到海量用户,可以灰度放量求证。这就给了我们通过快 速迭代,来换取深度认识业务、理解用户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用户的注意力消散很快,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网 民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只有24到72个小时,如果用户遇到问题,我们没有第一时间跟进,很有可能就失去了这些用户。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加快迭代的速度,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敏捷软件开发,是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比较热门的开发和项目管理方法论,腾讯的敏捷(Agile)方法论,也常常被 总结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果说敏捷对于传统大型软件来说,主要是为了提升研发效率,降低过程性风险, 那“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对于腾讯或互联网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快速求证对用户的猜想,降低方向性的风险。
快的体现有哪些?
腾讯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都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呢?
第一,跑得快。我们可以通过更清晰的需求管理,更顺畅的沟通协作流程,更高效的研发管理工具,来提升整体研发 的效能,不断加快版本的发布速度。
第二,试错快。前面说过,腾讯敏捷开发的目标在于快速验证我们对用户的猜想。
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从心态上接纳“产品不是一竿子做成的”,在容忍产品不完美的基础上,不断进化。很多人可能不知 道,2011年发布的微信1.0版本,只能发送文本消息,连现在看起来最基本的语音都不支持,随着语音、视频、朋友 圈、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在微信上不断进化,微信才逐步成为超过10亿用户的生活方式。
其次,用好灰度发布,在小范围内不断检验猜想,实现螺旋上升。2015年以前,腾讯应用宝APP平均2到3个月发布一 次新版本,对用户需求的响应很不及时,为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2015年上半年,应用宝产品团队进行了敏捷转 型,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点 就是让团队拥有了“发布灰度版本”的能力,新的产品需求在代码分支上开发完成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灰 度系统,将一个特殊的分支版本发布给少量的真实用户进行体验,通过特殊的版本号,观察用户数据表现,来评估产 品需求的效果,只有经过验证效果不错的需求,才会被合并到代码主干,并跟随正式版本,发布给全量用户升级使 用。应用宝团队通过不断进行小范围灰度验证试错,从灰度版本的数据表现及用户对需求的反馈,不断验证产品经理 的猜想,提升团队对用户的理解,在2015年下半年,成为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安卓应用商店。
第三种体现,转型快。当出现新趋势,或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应该及时调整方向,顺势而为,跟随行业发展的 趋势。例如,面对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需求、在线教育需求,QQ产品团队迅速响应,完善QQ群作业功能,优化QQ 音视频通话能力,为老师们搭建直播课堂,扛住了QQ创立20年以来,最大的音视频流量高峰,成为最稳定的主流在线 学习平台。
第四种体现,内容快。在产品运营方面,需要敏感反应,内容紧跟时事和市场热点,让用户感觉产品是有生命的,更 容易建立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关于这一点,上一讲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快是有节奏的——快中有慢、快中有序
跑得快、试错快、转型快、内容快,我们除了强调快,还想进一步强调,快是有节奏的。
腾讯原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项目经理们,曾根据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把移动互联网产品分成了竞争型产 品、创新型产品、口碑型产品和平台型产品四个类型。所有产品的初始状态都是竞争型产品;当它在激烈的竞争中渐 渐脱颖而出,就会成为创新型产品;创新型产品会逐步成长为口碑型产品;随着口碑型产品继续成长,将有机会成为 产品的终极形态——平台型产品;而在平台型产品上又可以生长出新的竞争型产品,进入下一轮循环。
这里,竞争型和创新型产品都还属于成长阶段,口碑型和平台型产品已经进入了运营阶段。其中,对于创新型和口碑 型产品,最关键的任务是“极致的用户体验”;而竞争型和平台型产品最关键的任务,则是“稳定的发布节奏”,也 就是“快”。
你可以点开文稿,看看我们为你准备的一张示意图。
为什么说稳定的发布节奏就等于快呢?中国飞人刘翔,在力量和爆发力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正是凭借非凡的节奏, 打破了110米栏的世界记录。2007年大阪世锦赛期间,法新社评价到:“刘翔的节奏比刘翔还伟大”。产品通过“小 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法论,通过一个个迭代,逐步达成产品目标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放慢了许多倍的一场跨栏 比赛,每一个迭代,就是一个跨栏。
为什么节奏那么重要?试想在一场中长跑比赛中,一开场就全力用百米速度冲刺的选手,确实在开始阶段会取得领 先,但很快会因为耗尽体力,而被反超甚至退出比赛。产品开发也是一样的,固然可以通过高强度加班冲刺,解决某 个特定问题,但若想在产品的长跑中取得胜利,一定要找到适合产品团队的迭代节奏并坚持下去,张弛有度的节奏, 会成为产品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法宝。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第三条写到:“经常性的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版本发布 节奏变快以后,除了可以更快地响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让团队更聚焦在满足高优先级的需求,并提升资源利 用率。
我们来看看2013年的手机QQ,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平台型产品,每个版本都包含数百个需求,需求变更多,平均3 到4个月发布一个版本,业务满意度不高。经过对版本节奏进行优化,到了2014年,手机QQ 的版本发布周期优化到1 个月,不但可以更快地打磨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还发现原来3个月发一个版本时可以排上的需求,现在不需要做了, 因为一个月后又会产生新的更重要的需求。这样一来,团队的精力都聚焦在高优先级的需求上,团队也更加有成就 感,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作为平台型产品,拥有稳定可预期的发布节奏,也更方便与组织内外的合作团队达 成协作。
快是有节奏的,除了快中有慢,还需要快中有序。这里所说的“序”,指的是需求价值的层级,我们需要从基础到高 级,依次向上逐级满足,不能跳跃,需要有长周期深入洞察和理解的部分,不能变来变去,要有稳定的输出。
比如微信的核心能力,从微信的版本发布记录,可以大概看到熟人关系链、陌生人关系链、线下关系链、盘活关系 链、商业化这样的脉络。再比如微信支付,需要先解决基础可用性,再去加载更丰富的场景,而不是在可用性很差的 情况下,就猛补贴、砸市场,这样就砸坏了产品的口碑。
快,不是均匀用力
快,不是均匀用力,而是在最核心的优势上持续发展,使长板足够长,借力打力。这里,我们要能够清楚地定义**产品 的核心体验是什么,然后围绕核心不断巩固,在产品优化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保持与用户的高频互动,识别真实的需 求,不断迭代。 **
让我们看一下腾讯会议是怎么样围绕核心取得快速发展的。腾讯会议作为一款功能型产品,一开始就把性能和效率定 义为自己的核心。2019年12月底正式发布第一个版本时,核心体验就确定为“最低的接入门槛”,围绕这个核心,重 点支持了两个能力:第一,无需注册,即可接入;第二,多渠道覆盖全场景,不论是电脑软件、手机App、微信小程 序、电话,都可以无障碍接入会议。
之后伴随着疫情爆发新局势,从2020年除夕夜开始的40天里,腾讯会议接连发布了14个版本。对腾讯会议这一个多月 的版本迭代进行复盘,会发现团队始终围绕性能和效率这两个最核心的体验在进行优化。2月3日,复工第一天,腾讯 会议就开始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 以此来满足激增的用户需求,确保服务的稳定性。
除了性能的提升,迭代版本的功能,也围绕着怎么让开会更有效率在展开:围绕会议组织者的体验优化,腾讯会议支 持了水印功能,提升了会议内容共享的安全性,以及主持人可以设置锁定会议以提升控场能力等等;围绕会议参与者 的体验优化,腾讯会议提供了快速选择音频设备的功能,还有背景虚化以保护发言人隐私等功能。
随着核心体验的稳定和持续优化,再加上疫情催化多方协作、线上会议需求暴增,到2020年3月,腾讯会议每天的活 跃用户数快速超过千万,并连续多日登顶App Store免费排行榜。
对于一个才发布几个月的新产品,可以取得这样快速增长的成绩,一方面,团队做到了前面所讲的研发效率快、应对 市场转型快;同时,很关键的是,在快速迭代的背后,死死抓住产品的核心价值点,不断优化核心功能,夯实核心体 验,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才把握住了增长的契机。
总结
今天这一讲,主要和你分享了做产品为什么要快,“快”要有节奏,以及“快”要聚焦核心而不是均匀用力。我们再 回到课程开头邀请你思考的三个问题那里:
第一,“我们的团队太小了,所以做不好大的产品”;
第二,“越大型的产品,越需要更长的设计时间,因此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封闭开发”;
第三,“版本规划越详细越好,完成率越高越好”。
到这里,你有没有新的启发与思考呢?
腾讯内部有一门课程叫《海量之道》,其中一条核心的针对互联网服务的技术价值观,叫做“动态运营”。根据“动态运营”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好的团队,是动态迭代成长起来的,小团队通过小步快跑,持续兴奋,可以在迭代中获 得成长,并在迭代中壮大。3到5个人做不好的事情,如果换30到50个人来做,大概率会做得更烂,高举高打的失败概 率非常高。
同时,好的产品,是在无数次动态迭代中进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完美设计出来的。要避免过度设计,采用以“运 营”为中心的设计、开发、验证模式,以用户数据为核心,通过用户模型,确定系统模型,小步快跑,持续迭代,持 续收集用户反馈,并通过运营数据,来修正用户模型,方可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