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相关职业方向(入坑了解)

UI(User Interface Design):用户界面设计
UX(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
IXD(Interactive Design):交互设计
UR(User Research):用户研究,我估摸着这就是为何国内总把UE当交互缩写,毕竟用研交互不分家PD(Product Design):产品设计
PM(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
RD(Reserch & Develop):研发(ios/安卓开发)
FE(Front End):前端(H5/PC开发)
BE(Back End):后端
QA(Quality Assurance):测试(产品研发功能点梳理测试,反馈bug,保障产品运行)

02 UX工作流(作品集高频使用术语)

Competitive Analysis:竞品分析
Data Analysis:数据分析
User Stories:用户画像(故事版)
Red routes/Key User Journeys:核心用户行为路径
User Flows:用户使用流程
Brainstorm & Sketch:头脑风暴与草图绘制(sketch是草图的意思哦,可不是黄钻石hiahia)
Wireframe:线框图
Prototype:原型
Finalise Layout:定义布局(这里指最终敲定方案)
User feedback:用户反馈
Focus Group:焦点小组
User Interviews:用户访谈
Usability Test:可用性测试

03 组件与规范(关键词搜索常用)

UI Kits:UI组件/组件库(不要再去度娘之后写UI components之类的啦~)
Design Principle:设计原则
Design Guidelines:设计规范
Landing Page:落地页(一般以H5形式展现给新用户拉新注册的)
Splash(Splash Screen):闪屏页
Launch(Launch Screen):启动页
Walkthrough:引导页
Navigation:顶部导航
Tab Bar:底部导航
Sidebar:侧边栏
Status Bar:状态栏
Search Bar:搜索栏
Breadcrumb:面包屑
Dropdown:下拉菜单
Pagination:分页
Pagination Dots:分页点/轮播点
Steps:步骤条
Avatar:头像
Checkbox:多选框
Radio:单选框
Text Field:输入框覆盖超广的UX全链路专业/业务术语(中英对照 注释) - 图1
Selector :选择器(PC端的叫法)
覆盖超广的UX全链路专业/业务术语(中英对照 注释) - 图2**Picker:选择器(移动端的叫法)
覆盖超广的UX全链路专业/业务术语(中英对照 注释) - 图3**Popover:气泡卡片
Message:轻量级全局提示(安卓常称为Snackbar/toast、iOS常称Alert)
覆盖超广的UX全链路专业/业务术语(中英对照 注释) - 图4**Modal:模态弹窗(模态与非模态的区别就在于点击弹窗外的地区是否收起弹窗)
Action Sheet:操作器(勉强这么翻译8,可以进行有限选项操作的浮层,例如分享什么的)
image.gif
Badge:徽标(红点Dot包含在这个分类里)
Tag:标签
Slider:滑动器
Button:按钮
Switch:开关

04 交互手势

Gesture:手势
Hover:鼠标悬停
Disable:不可点击态
Click:鼠标点击
Tap:手指点击
Double Tap:手指双击
Pinch:手指缩放(缩小)
Spread:手指缩放(放大)
Scroll:滑动(纵向)
Slide:滑动(横向)
Long Press:长按
Drag:拖动

05 主流设计语言与模型

Atom Design:原子设计(基础组件化设计思路)
iOS Design:苹果系统设计
Material Design:原质化设计(著名的谷歌MD设计语言)
Metro/Modern UI:现代化设计(微软win8开始使用的设计语言,一开微软扁平化的先河)
Ant Design:蚂蚁设计(阿里研发的企业级B端设计语言,非常好用,PC后台的组件搭建可以参考AD)
Kano Model:卡诺模型,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来划分需求优先级的模型
Double Diamond Model:双钻模型,用来描述设计过程的一种发散和聚合的思维
Google Heart Model:谷歌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用来量化体验设计成果的。项目负责人们可以借鉴用来建立团队评估体系。

友情提示💡:设计模型其实有很多,但是主流的模型我推荐大家深度了解这3个(卡诺、双钻、谷歌heart)就差不多了,基本涵盖了整个设计流程闭环。知识摄入需讲究实际应用性价比,否则容易陷入理论派误区。

06 职场黑话系列

ROUND 1 业务通用类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评定一些岗位年终绩效的业绩指标)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很多公司都会用来在年初时候让大家写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

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平台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比如阿里巴巴1688

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对个人,平台的一端为商家一端为普通用户,比如京东和天猫的自营

C2C(Customer-to-Customer):个人对个人,平台交易的双方都是普通用户,比如淘宝、咸鱼、转转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比如滴滴、美团、贝壳

ROUND 2 产品类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决定C端产品量级的核心指标,业务导向的公司常问的一个数据)

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数(最简单理解:一个账号一天内无论点击了多少次都是1个UV数)

PV(Page View):页面浏览数(最简单理解:一个账号点击多少次就有多少PV数)

IP(Internet Protocol):独立IP数(最简单理解:一个路由器的网下的电脑点击了多少次,多少个账号,都是一个IP数)

TP(Time On Page):页面停留时长(内容消费型产品关注:比如抖音)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电商类产品常用】(即一款商品:例如:iPhone X 64G 银色 是一个SKU,Phone X 64G 金色又是一个SKU)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标准产品单位【电商类产品常用】(即一类商品:例如:iPhone X是一个SPU)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产品需求文档(产品提供设计、技术做需求的详细文档说明)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用最小的成本(资源投入)进行产品试错,多用于孵化类项目0-1。常见方式:灰度发布

GrayRelease/dark launch:灰度发布,简单来说就是让一部分用户先用上新版本的内容,另一部分还用旧版本,慢慢过渡实现全面新版本覆盖。

ROUND 3 运营类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者(一般做内容的运营常用来泛指自带大波流量的网红-可以制作精良的优秀自媒体输出者)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专家制造内容(这里一般指介个app的内容比如新闻、视频都是由产品内容人员编辑生产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这里一般指介个app的内容比如视频、图片等都是由app的使用用户生产的)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资回报率/投入产出比,用来衡量活动运营是否值得,能得到多少价值(运营们鸭梨也hin大,拿着大家的钱得花在刀ba上。)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销售额,成交总金额(电商类关注业务指标)

AARRR模型: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这一款移动应用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分别为:获取用户、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自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