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作为结构化数据的载体,承载了对数据的保存、展示、对比分析、排序、筛选、新增、下钻至详情页等操作。
设计原则
易读
统一格式外观,信息排布规则有序,突出关键信息。
易用
合理的方式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快速查找、快捷操作与批量编辑。
展示形式
列表
单维度的数据整理,能将数据在一行中井然有序的展示,保持数据的有序与整洁。页面内可提供统计功能供用户了解总体进展。
使用场景:多以查看为主,编辑需求为辅。
应用实例:工作台、待办项。
表格
多维度数据进行统一的结构化展示,让用户清晰的看到在同一主题下的多条数据的对比,使数据能够进行多维度的展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使用场景:增删改查为主,查看为辅。
应用示例:订单审批等广泛对数据进行查阅和操作的界面。
列表
标注列表
提供每条数据的概览信息,点击列表的操作可进入其详情。
卡片列表
以卡片的形式展示信息,将信息以组的概念呈现,无需以特定顺序浏览信息,每条信息呈现方式更为丰富,视觉表现力更强。
表格
类型
1、基础表格
基础用法,由行与列的单元格组成。在使用层面上能满足用户多维度查看数据的需求。
2、树形表格
当数据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时,可采取树形表格,通过逐级大纲的形式来展现数据间的层级关系,让整个信息结构变得一目了然。如项目管理、类目管理。
3、嵌套表格
当一条主数据下有多条数据结构不同的关联数据,可进行表格嵌套。它能够对主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解释,详细的了解主数据中数据的含义。
4、交叉表格
表格里面有多条数据在同一个维度进行展示时,为交叉表格,又叫表头分组,视觉上是表头有多个分组进行区分。
5、图表表格
表格里面有多种图表数据进行展示时,即为图表表格,是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展示形式。
构成
- 数据查看
- 标题:对表格信息内容的整体概括;
- 表主体:由表头和单元格组成;
- 表头:对所属行或列数据的描述,可以进行排序、搜索、筛选等操作;
- 单元格:表格呈现数据信息的基本单位,可以是计数、百分比、均值、“-”等任何数据,支持对所在行的数据进行操作;
- 表尾:一般是统计类数据,例如合计、平均数等,相比表头使用频率较少;
- 行:由一个个横向单元格组成;
- 列:由一个个纵向单元格与表头组成;
- 数据过滤
- 搜索:
- 模糊搜索:用户查询内容与待检索内容进行模糊匹配;
- 精准搜索:针对某一字段查找所需的数据;
- 筛选:通过筛选器的选择来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
- 下拉筛选:筛选的内容放置于选择器当中,点击选择器下拉来选择需要筛选的内容;
- 平铺筛选:将筛选项内容直接置于页面之上,通过点选的方式直接进行筛选;
- 高级筛选:筛选项置于气泡或弹窗中,通过点击「高级筛选」按钮触发;
- Tab选项卡:同范畴内容但属于不同类信息的信息切换
- 分页:
- 搜索:
- 数据操作
- 全局操作:作用于整个表格数据的操作,及设置表格属性的操作;
- 行内操作:作用于行内数据的操作;
- 批量操作:作用于批量选中数据的操作,配合复选框使用;
设计及交互
1、数据查看
1.1 标题
标题位于表主体左上方,是对表格信息内容的整体概括,便于用户对表格内容有整体的认知。
如果导航菜单层级清晰,能起到很好的标题作用,可视情况去掉标题。
标题名称
清晰简洁,遵循“少一个字不可”原则,当标题过长或者是专业名称时,有 2 种处理方案:
① 标题右侧添加提示图标,鼠标悬停时出现 Tooltip
,对标题进行解释说明;
② 不加图标,解释说明紧随标题之后,但不可超过一行;
数量统计
标题可带数字徽标,展示数据条数,用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到相关的数据量。
标题切换
标题切换的场景,有 2 种处理方案:
① 数量 ≤5 时,空间允许情况下直接平铺展示,可带数字徽标;
② 数量 ≥5 时,采用下拉切换的形式,可带数字徽标;
1.2 表主体
由表头和单元格组成,其中行由一个个横向单元格组成,列由一个个纵向单元格与表头组成:
1.2.1 表头
表头名称
简单清晰,精简字段名称,遵循“少一个字不可”原则:
当字段名称过长又必须展示才能理解其意思,用专有名词代替,右侧添加提示图标,鼠标悬停时出现 Tooltip
,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表头排序
排序分升序和降序,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一般默认排序的方式为按最近创建排序,由新到旧。并非所有的行都需要排序,需根据业务做出选择,同时,支持排序的列用需要用图标做出标识,反馈当前排序状态:
表头筛选
通过点击表头旁的筛选图标按钮激活筛选条件,对某一列数据进行筛选。并非所有的行都需要表头筛选,需根据业务做出选择,支持筛选的列需要用图标做出标识:
表头拖拽
表头允许用户拖拽调整列宽,以显示因字段过长而被隐藏的内容。分割线默认不展示,鼠标悬停表头时出现:
1.2.2 单元格
单元格是表格呈现数据信息的基本单位。
高度
采用前端盒子模型的思想,单元格行高是个变量,受其内容高度的影响,单元格高度 = 内容高度 + 上边距 + 下边距:
为了展示更多内容,将文字大小设置为12px,行高设置为20px,上下左右边距设置为12px。
数据类型
单元格数据可以是文字、百分比等任何数据,一般常见的单元格数据类型有:
① 文本:最基本、最常用的数据类型
② 树:常见于树形表格
③ 进度:常用于流程进度可视化、容量可视化等
④ 开关
⑤ 标签
⑥ 属性标识,如状态
⑦ 操作
⑧ 特殊的数据类型:
- 没有数据的单元格,即空数据的情况,用“-”表示;
- 数据为零的单元格,填上0,且小数点后位数、单位要与列的数据格式保持一致;
- 单元格数据为度量单位时,单位在表头标识,如:金额(万元)
单元格状态
三大状态:Normal默认状态(奇数行、偶数行)、Hover鼠标悬停、Select已选择
**
1.2.3 行
行高 = 单元格高度。为了让不同设备分辨率下能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在全局操作的表格属性设置中增加「宽松」「标准」「紧凑」三种显示密度,让用户进行选择:
- 宽松:上下左右边距为16px
- 标准:上下左右边距为12px
- 紧凑:上下左右边距为8px
1.2.4 列
展示列设置
不同用户想看的数据侧重点不同,除了提供默认的列展示信息外,还要支持用户自定义列展示:
用户可通过「拖拽」「移到列首」「移到列尾」等操作手动调整列的展示顺序,点击「重置」还原为初始状态。展示列不能全部取消勾选,至少保留一列,即用户取消勾选最后剩下的列,此时 CheckBox 状态为不可点击。
列宽
列宽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固定列宽、自适应列宽、手动拖动。
在实际设计方案中,一般综合采用这三种方法,列宽度允许用户自由拖动调整列宽,当列字段是「状态」「时间」等固定格式时,采用固定列宽的方法,其余列按百分比等分自适应。当字段数量过多超过列宽时,以“…”显示,鼠标悬停时出现气泡显示完整内容。
1.2.5 行、列冻结
当行、列的数量过多时,一屏不能完全展示所有信息,而表格中的关键信息与操作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展示出来,此时需要冻结行、列。
表头冻结
垂直滚动时,冻结表头能让用户明白当前单元格数据信息的属性和含义,体现界面友好性,而且当进行批量操作时,表头有操作,冻结表头也能减少上下滚动时寻找操作按钮的次数,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首尾列冻结
呈现大量数据时,表格列数会超过页面能支持的最大表格宽度,此时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冻结首尾位列,即第一列或前几列(最重要的前几列)以及操作列冻结,中间列水平滚动。
不过考虑到很多用户对于表格横向的滚动,会选择使用鼠标对横向滚动条拖拽,体验并不友好,因此对于大量数据的表格,最好寻找替代方案(如能否减少字数、换行、字段图形化、内容转换为浮层抽屉形式展示等),宁可纵向滚动(如换行)也要尽量避免横向滚动。
1.2.6 分割线
水平分割线:减轻表格在垂直方向的视觉重量,提升横向数据对比的速度;
垂直分割线:强调数据上下间的对比,便于纵向对比,默认省略垂直分割线;
使用垂直分割线的场景:
- 数据量级较大,如带表头分组的表格;
- 需要纵向对比数据;
1.2.7 斑马线
采用横向斑马线的设计(奇数行无斑马线、偶数行有斑马线),让行间界限更为明显,加强视觉流的横向引导:
1.2.8 对齐方式
基于人的惯性阅读顺序,阅读信息从左往右读,所以文本包括混合型文本(数字、文字、字母组成的混合数据)采用左对齐;
在对比数字时首先看个位,然后再看十位、百位,当个位数对齐时,可快速对比多个数的大小,因此金额、数量等数字(序号除外),采用右对齐;
对于表格分组的表格,父分组列采用居中对齐,子分组采用左对齐:
2、数据过滤
帮助用户梳理表格信息,精准定位的数据项。
2.1 搜索
模糊搜索:用户查询内容与待检索内容进行模糊匹配。
- 优点:减少记忆负担;
- 缺点:相关内容被检索出来,可能包括了一些用户不想要的信息;
精准搜索:针对某一字段查找所需的数据。
- 优点:匹配精准度高;
- 缺点:每次只能对单一条件进行搜索
如何选择:
- 搜索意图不明确的场景——模糊搜索
- 需要精准查找的场景——精准搜索
2.2 筛选
针对内容较少的字段进行查找的一种方式,通过筛选器的选择可以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取消用户输入的过程,提升查找效率。
下拉筛选:筛选的内容放置于选择器当中,点击选择器下拉来选择需要筛选的内容。
- 优点:空间利用率高,有很好的收纳作用,通用性强,数据请求压力小;
- 缺点:无法直观看到所有筛选项的内容;
平铺筛选:将筛选项内容直接置于页面之上,通过点选的方式直接进行筛选,点选后 立刻刷新 表格数据。
- 优点:操作效率高,筛选项内容一目了然,支持输入更多筛选条件;
- 缺点:空间利用率低,不适合选项太多的情况,数据请求压力较大;
高级筛选:将筛选项置于气泡或弹窗中,通过点击「高级筛选」按钮触发
- 优点:比下拉筛选更能节约空间,有更好的收纳作用;
- 缺点:无法直观看到筛选项,不适于高频操作;
如何选择:
- 信息排序:以目标导向为依据,将高频的筛选项排列到前面,低频的筛选项置于后面;
- 下拉筛选:筛选数量较多,可考虑使用下拉筛选,兼顾批量查询与空间利用率;
- 平铺筛选:筛选数量不多,且对操作效率有较高要求时,可考虑使用;
- 高级筛选:筛选项为低频操作时,可考虑使用;
2.3 Tab选项卡
同范畴内容但属于不同类信息的信息切换,作为标题的二级切换。
2.4 分页
严格意义上讲,分页属于导航类组件,不属于表格,但是当数据超过用户所设定的阈值时,需要使用分页拆解数据,故常将分页和表格联系在一起。
3、数据操作
对表格的数据进行操作,根据其控制范围可分全局、行内和批量操作三种。
3.1 全局操作
分两部分:
- 作用于整个表格数据的操作,如「新增」「导入」「导出」等;
- 作用于设置表格属性的操作,如「刷新」「展示列」「密度」「全屏」;
3.2 行内操作
作用于行内数据的操作,如「查看」「详情」「编辑」「下架」「删除」等
详情查看
当表格需要展示的内容过多时,表格往往只展示部分重要信息,其余信息则放到详情页展示。详情页的入口采用将首列的名称做成文字可点击的方式,点击打开详情页。
详情页的展开形式根据信息量的多少有四种:行展开、弹窗、抽屉、进入子页面
3.3 批量操作
作用于批量选中数据的操作,需配合复选框使用,如「复制」「批量删除」「批准」「批量下架」等
勾选后,批量操作出现在表头区域,覆盖原来列标题,CheckBox右侧文案提示已选择多少项,及相关快捷选择项,而右侧则是操作项。
3.4 如何布局
- 全局操作:置于表主体右上方;
- 行内操作:置于每列数据的列尾;
- 批量操作:选中复选框后,表头处激活批量操作;
布局
基于筛选位置与表主体的位置关系做布局划分。
1、基础布局
满足多数简单的场景,通过表头的筛选操作或者高级筛选对数据进行过滤。可分为单行与双行两种状态。
- 优点:能对小屏( ≤1366 )设备较为友好,能节省纵向空间,首屏显示更多数据;
- 缺点:批量查找效率不高;
单行状态
双行状态
Tab选项过多或者因为其他情况导致当行模式容纳不下所有元素时,可采用双行的模式。
2、分离式布局
将筛选与表主体分离,从上往下堆叠,通常筛选条件较多( ≥5 )或者表头筛选不能满足需求时使用,采用该布局时表头仅保留支持排序功能。
- 优点:批量查找效率高;
- 缺点:占用纵向空间,小屏设备首屏可显示的数据较少;
模板
参考:
1.如何设计B端表格?这篇近5000字的干货帮你完全掌握!https://www.uisdc.com/b-end-form-design-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