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书名 《法治的细节》 作者 罗翔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阅读日期 2022年8月
豆瓣评分 8.4 我的评分 ☆☆☆☆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书摘

序言
  • 但是人类的经验和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追求最优选择的初衷,最后往往会带来最坏的结果,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

    一、法律与道德
  •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 人的内心确实有幽暗的成分,有时人并非不知道对错,而是明知是错,却依然要选择错误。
  • 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通过对人的内心约束来维护秩序,但它的力量是有限的。
  • 托马斯·索维尔提醒:智慧是从你经历的一切中获得理解,它并非头脑中的智力游戏。智力的反义词是迟钝,智慧的反义词是愚昧,愚昧比迟钝会带来更大的危险。很多智力发达的人也许非常愚昧。
  • 怀疑的目的是修正,而不是彻底的破坏,从而陷入虚无。怀疑主义的根本错谬在于,对其怀疑本身是不怀疑的。我们认识的真理是有限的,但并不代表真理是相对的。
  • 我们每个人都并不优越于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我们时常需要聆听苏格拉底的德尔菲神谕,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渺小和幽暗。愿法治能带给大家相对的确定性。

    二、法理的思辨
  • 法律不能根据事后的标准来决定事前的行为。

  •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没有一个人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的,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剧本是你所选定的,我们无法决定出生、身高、智商、父母、家庭条件、贵人相助,人生能够决定的其实很少,也许连5%都到不了。
  •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推导出百分之百绝对合理的结论,很多事后法律的推理只是一种经验上的相对合理。
  • 抽象的关爱与具体的帮扶之间的距离也许比从天到地都远。

    四、性刑法
  • 自由不能成为放纵私欲的借口,也不能成为强者剥削弱者的说辞,否则人与兽就没有区别。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在任何时候,避免人的物化,重申对人的尊重,都是法律要极力倡导的价值。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偏见之中,我们有出身的偏见、种族的偏见、地域的偏见、性别的偏见,而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各种偏见中寻找一种平衡之道,在各种对立的利益中寻找出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
  • 艺术是自由的,但并非无拘无束
  • 对艺术家的推崇主要是人们对浪漫主义和乌托邦思想的向往。

    五、读经典
  •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否定性的,也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 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又让我们真正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阅读营造一个假想的世界,却不愿意走入真实的世界,并关心真实世界中他人真实的苦楚,那么,这种自我欺骗式的阅读,其实毫无意义。
  • 我们今生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超越今生。
  • 人类只有站在伟大的观念上,才能感到自己的高贵和价值。伟大的观念创造伟大的人类,我一直觉得,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师,更不在大官,而在于伟大的观念。
  • 我们无知,所以我们读书,我们读书,所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
  • 人类普遍视为良好的每一种习惯,几乎都需要经过或多或少痛苦而艰辛的努力才能养成。(P10)不可能指望人会自发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没有道德施加的自律,个人会倾向于过一种游手好闲、了无生趣的生活,既没有高雅的教养,也缺少追求伟大人格的动力。
  • 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
  • 想象中的人类越可爱,越是觉得身边之人乏味恶心。因为抽象的人类如此可爱,而具体的人如此麻烦。对抽象的人类的爱是无需付出代价的,凭空想象,收放自如。但对具体的人的爱则总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真正的爱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牺牲越大,爱心也就越大。无需付出代价的爱不是为了欺骗自己,就是为了欺骗他人。
  • 仁慈只有当其生长于正义岩石的缝隙中,才能开花。若将其移至人道主义的泥沼,它将变成食人草,而其可怕之处更甚,因为它依然顶着可爱绿植之名。
  • 我们伫立于大雪弥漫、浓雾障眼的山口,我们只能偶尔瞥见未必正确的路径。我们待在那儿不动,就会被冻死;若是误入歧途,就会摔得粉身碎骨。我们无法确知是否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该怎么做呢?“你们当刚强壮胆”,往最好处努力,不要说谎,我们要睁大双眼,昂起头颅,走好脚下的路,不管它通向何方。如果死神终结了一切,我们也拿它没办法。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就以大丈夫气概坦然走进下一幕,无论它是什么样子,不要做巧舌之辩,也不要掩饰自己的真面目。

    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 当一个人接受了偏见,就会选择性地继续强化偏见,并把这种偏见传递给身边的人。

  •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 你们以为杀人能禁人指摘你们生平的过失,可想错了。这种止谤的方法绝不可能,又不光彩;最光彩、最容易的不在于禁止,却在于自己尽量做好人。

    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 爱神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去追逐永恒,在爱人身上发现我们原初的美好。爱其实就是寻找美的过程。所有人都爱的美好,就是美的源泉,那永不变化的美本身。

  • 人常常通过语言来掩饰自己的缺乏。我们一定是缺乏爱,才会去追寻爱。
  • 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年纪,都希望大家有一颗孩童般的心,能够心中向善,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正义的渴慕。
  •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六、对话
  • 其实我们的少年和青春时期真的很像一块橡皮泥,在痛苦和梦想当中揉捏成各种样子,而青铜让我们的人生第一次有了金属的质感。
  • 所以就是感觉到越是免费的东西越是宝贵的,像阳光、空气、父母的爱,这些都是钱买不到的。
  • 所以人生很多特殊的时间节点,你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
  •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保持谨慎
  • 卑微的起点会促使你开始一件事,但是让你坚持下来的,一定是热情和使命。
  • 人其实不需要被教导,人只需要被提醒。我们需要有一种声音不断提醒我们,行走在正道。

读后感

法外狂徒张三,犹如中国学生生涯中英语作文的李华,近几年突然出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关于罗翔老师的访谈都非常喜欢,《十三邀》篇,B站访谈中的,能够简单的看出,不仅是法学功底的深厚,哲学贯穿在他的讲课,访谈之中,浅显阅读此书,主要是了解是如何发现自我,如何从学生角色转换到现在的角色。更多是学习到哲学,看书,寻找自我,要尽量摒弃自己的伪善,从我小时候逐渐生成的价值观中,我一直尽量的展现真实,也是时常跟朋友讲起的做人的最基本的信条,希望自己能够多读书,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