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bypes4kox.feishu.cn/docs/doccnyituRWxGlPaKJ8WHfawaXg#
对于日历这样比较成熟的工具,设计师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虽然每个地方都有日历,但是应该针对产品去做适配去做差异化,比如一些b端的项目查看的日历模块,可以看具体的场景考虑是否折叠,是否需要针对项目的进度在日历上做出颜色的区分。有时候还需要看用户群体,比如领导看到的更多是整个项目的流程,但是销售的话会更关注短时间的工作安排进度因为需要实时跟进客户,这样的话设计考虑了产品场景,用户在产品的体验上会更好
不会的题目不能沉默,反问面试官,找到更多信息
回答题目最好有总分总的结构
准备面试题:
你最成功的项目,你最失败的项目;
如果和领导沟通有困难如何解决;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行业;
和竞品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你有什么战略上的规划;
入职之后你要怎么样开展工作
目前各大直播平台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各大平台的现状是怎样的? - 值男科技观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04841/answer/1282589226
印象笔记
https://app.yinxiang.com/fx/da282483-dcb3-462b-ad7f-65849032047c

1.社交直播,娱乐直播,电商直播的区别

娱乐直播来说,娱乐直播的本质是娱乐,它是给你带来一个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让你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消费。为这种愉悦感买单就像你们玩游戏,愿意去为一个皮肤或者说一个装备去花钱是一样的,他能给你带来那种优越感带来快感,你愿意去消费。只是说他通过直播的形式来展现一样。
带货直播的本质其实是电商直播,只是电商的一个渠道,就像他们平时卖产品。有的可能是在某宝、拼多多或者通过朋友圈营销,这些都是他们的一种手段。直播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社交直播其实就是通过社交的方式进入直播,主播与观众之间达到一种陪伴的状态。
哪些直播算是社交直播?
现在很多直播平台,都已经加入了社交模式,比如陌陌,一直都是以社交为主,增长乏力后涉足于直播,又进入了“第二春”。还有问世以来就主打相亲直播的伊对,以直播的方式进行社交,也是最近几年来最火的直播平台

2.你们平台的直播,和淘宝直播和抖音直播相比,有什么优势吗?

1,可以放微信号
这是很多做引流的人无法想象的,面对快手谈“微”色变,直播中哪怕提一个字都会被封号的,微信竟然可以明目张胆的放微信,更甚至是画面中还可以放二维码,都是可以的,微信此举很明确,就是帮大家导流,卖货
2,无需下载
这句话其实是从微信生态下说的,毕竟微信12亿日活量,淘宝:2亿,快手:2亿,抖音:2.5亿,远不及微信,所以,如果你想针对你微信号的老客户,一直关注你家产品的意向客户,刚刚从抖音上引流来的几千客户,给他们上一节产品介绍课,你会选择哪个平台?抖音?快手?有些人可能还需要去下载,我甚至看到还有用微博的一直播讲课的,大家要知道,你的客户形形色色,他们可能没有微博,不会用微博,可能没有快手,不会用快手,但是,他们一定有微信。
微信直播就是小程序,作为用户,无需下载,无需关注公众号,无需任何操作,只要一键扫码,直接一步进到直播间。简单、方便、快捷、省事,没有比这个更强的了
3,直播回放
其他任何平台,直播完就是完了,结束了。但是微信直播会给你留存直播回放记录,一般开课前会发布直播间二维码,开课时扫码一键进入直播间,课程结束后扫码,一键进入直播视频回放,可快进,方便一些没有赶上直播的人回看,非常人性化
4,消息提醒
进入直播间的,系统会给用户提醒点击:订阅,而点了订阅的用户,在你下一次开直播的适合,会以朋友消息提醒到对方的微信,这个点开率是非常高的。

我开播了,没有人来怎么办?

首先,如果你开了微信直播,没有人来,说明你微信私域流量的运营,你的朋友圈,你的个人ip做的真不咋地,你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其次,上面第2点讲到微信直播的便捷性,如果你的直播课程够干货,你的个人ip打造的足够好,可以邀请好友帮你朋友圈转发和分享,或者做分享裂变的活动(后面会有专门课程教大家)
第三点,微信直播有一个优惠券玩法,可以达到快速的朋友圈裂变,增加你直播间的人气,而且引流至微信直播间的是你粉丝的好友,这种关系也要强于抖音等公域流量的普通粉丝
第四点,微信直播的公域流量,除上面讲到的三点之外,微信官方也会提供中心化的流量入口给到优质主播,让优质主播得到更大的曝光量和转化率

3.为什么主播端不直接做在C端里,而是要单独的独立出来?

每个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职能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他们的使用需求去划分,让系统使用者不会被其他事项干扰或者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所以这就需要B端产品能够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去“自定义功能”,就是系统的设计要灵活,系统管理者可以灵活配置自己想要的权限以及管理自己的员工。

4.你是怎么做用户分层的?

整个商家分层结构其实是2:3:5的比例
在头部,我们需要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比如他在内容生产能力指数大于50,直播场次每周10次以上,通过各项比例的权重来计算得分情况,取前20%的作为头部商家。
在腰部占比大概是30%左右,整个腰部的业务指标贡献是20-30%的,是你商家结构的中坚力量,你的指标能不能完成就看这部分商家整个业务贡献了,因为这部分商家相比较头部是不稳定的。
经过上面的划分和筛选后,剩下的都是尾部商家,这部分商家是你重点关注的,也是最能体现运营的价值。
(1、头部分层
我们需要的头部是有一定的产值要求的,例如年产值5000万以上,内容生产能力指数>50,商家配合度5星,平台业务对商家的影响比例是60%,直播场次每周10次以上。
上面只是简单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这类商家是有机会成为头部商家的,我们通过各项比例的权重来计算得分情况,取前30%的作为头部商家。具体的权重根据运营的侧重点,例如我会查看商家的平均得分情况,如果商家某项是做的较差的,一般会排除这部分商家,我理想的头部是一个更加综合的商家,要去掉品牌公司。
2、腰部分层
这部分商家的占比大概是30%左右,整个腰部的业务指标贡献是20-30%的,是你商家结构的中坚力量,你的指标能不能完成就看这部分商家整个业务贡献了,因为这部分商家相比较头部是不稳定的。
基本要求:
年产值1000万以上,内容生产能力指数>30,商家配合度4星以上,平台业务对商家的影响比例是40%以上,直播场次每周10次以上。
同样的划分比例已经明确说明了,所以我们这时候按照头部权重计算出商家的得分情况即可,比例划分出来,同样的这里的品牌公司不计算在内。
3、尾部商家
这部分商家是能贡献你的10%-20%的,是你商家结构的基础,商家的占比也大致在50%左右或者40%左右。
基本要求:
年产值100万以上,内容生产能力指数>10,商家配合度3星以上,平台业务对商家的影响比例是30%以上,直播场次无要求。
这里其实要想讲一点就是,经过上面的划分和筛选后,剩下的都是尾部商家,这部分商家是你重点关注的,也是最能体现运营的价值。)

5.你们的直播流量分发漏斗是怎么样的?

(用户精细化运营)
1、直播间UV价值:GMV / 总观看人数
2、直播间互动率:评论、点赞、转发
3、直播间转粉率:关注人数 / 总观看人数
主要是以以上三个去衡量的,那么在我的设计中,对于这三个指标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是在于我的粉丝勋章会员体系,通过设置用户的等级,和配合互动任务的设置,在观众和主播的互动上,停留时长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因为互动任务就是引导用户进行这个操作和观看时长去进行等级的提升。

6.新手主播的首次直播有做什么引导吗?

在软件的页面上首次直播会有探照灯,分步骤指引用户直播
平台有直播使用教程
平台会员会有一个交付指导的服务阶段,咱们有专业的交付导师,他将结合主播的业务场景来协助咱们完成第一阶段落地。

7.脚本页面的信息比较多,你是怎么保证主播的阅读体验的?

首先注意信息层级的划分,一般不超过两级,缩短用户和目标信息之间的触达路径。
在颜色方面,参考了《web内容无障碍指南》中提供的指导意见,使用AA级的对比度标准,文本的视觉呈现以及底层元素对比度至少要有4.5 :1,大文本至少有3:1的对比度。有很多在线工具可以帮助检测颜色对比度以及是否达标,比如color.review

8.你们是怎么衡量主播的信息接受效率?

为了让用户方便快速的得到有效信息,在信息的布局上我们尽量做好文字简洁,交互高效,以一些简单的点击,滑动去降低用户学习成本,以及在一些关键信息上添加图标标识更加直观

9.数据反馈是怎么样的?

在后台的一个数据监控中,在引入了营销脚本之后,商家的直播场数和有效直播场次,时长有明显提升。包括活跃主播直播占比也有提升。

1.你从上家公司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上家公司确实成长了挺多,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项目工作,尤其是在B端设计上的经验,我之所以离职是因为公司内部做了调整年初公司原有的几个平面都离职了,老板希望我们部门支持公司的平面和视频制作工作,原以为是顺带的配合,后来演变成全职平面)我觉得我在UI上的能力没办法发挥,对于未来我的发展规划希望是在一个行业垂类去深耕业务,不仅在设计能力上,而且在业务能力上有所提升,选择来这里面试也是因为觉得公司契合我未来的走向,(对于公司的垂类市场里,看中他哪点好,并且比上家公司好)希望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发挥我的长处

2.你在离职的都在做什么呢?

在离职的时候重新复盘了一下过往的工作项目,同时在平时会看一些行业的文章,学习一些最新的经验,为下一份的工作做准备

优秀的 B 端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哪个能力更重要?”

全局思考的能力、化繁为简的能力、提炼总结的能力。B 端和 C 端的很多设计理念和方法是通用的,但 B 端要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业务的复杂度会更高一些,全局化思维也要更强一些。从 B 端产品独有的特点来看,B 端产品的系统复杂度是毋庸置疑的,全局观也是必要的。所以我认为 B 端设计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一定是在界面细节的表现手法上下功夫,而是学会站在全局,用系统性思维看待项目,用全局化思维去理解你的整个业务。如果你能从单张页面中跳脱出来,你会发现需要你做的设计内容,可能不仅仅是细节交互或者视觉感受优化,而是用设计思维为整个产品的系统流程做优化,是更全面的产品体验升级

产品迭代的流程和节奏是?

AntD 目前己经发展的比较稳定,小的修改和优化,是以周为单位进行迭代,大的优化和升级则是以月/年为单位。优化流程是:发现问题点 - 做调研对问题进行分析 - 提出解决方案 - 做调研对方案进行验证 - 方案评审 - 沉淀成通用组件 - 补充编写规范 - 上线

  • 我们的产品首先会对接客户,然后整理需求到需求池,对需求进行排版,然后会和开发设计这边去开会,确定目标和工作内容,设计这边完成工作后,会有一个评审。然后再交接到开发,上线前会做一些设计的走查,确定没问题之后就进行上线

    3.你是怎么对接产品的?

    在每次跟产品经理沟通时,我会首先跟他们一起明确此次项目要达成的okr指标。这样,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他们会很放心跟设计师合作,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作为设计师,我也会考虑到在评估设计方案的时候,哪个才是既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也可以达成商业价值。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项目排期允许,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可以每天都有站立会议(daily stand-up)来同步每天的进度、是否有需要双方协调资源以及有哪些因素有可能会有风险,需要双方马上协调解决。如果公司的文化支持多部门协同合作,也可以邀请开发、用研和测试团队参与,把项目的进度和状态告知所有人,让大家一同为达成最终结果而努力。

    4.为什么用OKR而不用KPI呢?OKR具体讲的是什么呢?有哪方面的论证呢?

    okr自14年传入中国以后很多大企业包括百度,字节跳动,华为等都逐步开始使用okr这套运营管理体系,不过阿里成立到现在20多年,一直用KPI体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华为和阿里的业务类型与业务重心不同,华为任正非的理念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中,追求的是倍速增长,而非线性增长,这时候团队的创新能力 ,就显得尤为关键,相对于KPI体系 okr对团队合作工作自由度,发挥个人特长,组织开放度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更好,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当然华为目前也没有全盘引入okr,,华为针对不同部门的情况,进行评估,在一些非创新驱动部门,并没有急于推进OKR,,例如在市场营销部门,KPI仍然保有其优势,但是在阿里,他的业务重心,偏运营、销售,他更在意的是如何保持稳定的收入,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求没那么高,因此需要的是更硬性的标准,来约束员工能够完成任务,所以KPI体系,就会更加适合阿里。

    5.如果改版是你发起的,你是怎么立项的呢?怎么得到技术及其他方面支持的呢?

    7.请教下,十字法法分类是什么意思?(kano模型)

    9.我看你做了场景插画,我们B端很少见这种,你是具体用在哪些页面中呢?或者说为什么要做个这个呢?

    B端产品因其自身特征集中于解决产品的可用性与稳定性问题,而忽略了情感化部分的设计。然而,正是因为它的产品特征与工作环境更为枯燥,恰恰使B端产品更需要情感设计的补充与协调来消解紧张与压力。
    B端产品聚焦功能、讲究效能,对产品链路有着高流畅度与高效率的诉求。因此,要求我们尽量遵循产品链路,用心权衡情感设计,避免打断用户的使用流程,确保流畅、优质的用户体验。
    2)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机会点:本能、行为、反思。这个是经典理论,直接记住。
    3)本能层:就是美观性。常用手法就是贴合场景的插画、趣味小动效,激活大脑第一时间的感知。往届部分同学的作品集有用到。
    4)行为层:翻译成人话就是易学、易用。用户在特定场合操作产品时候,给予的文案、交互、视觉、语音设计,上等一切能提升当下操作效率的细节。注意工具类产品不一定要做大刀阔斧的改动,-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提升不少体验。
    5)反思层:赢得用户对产品的深层认同和依赖,巩固并强化情感关系。
    6)注意点:设计B端产品情感化需要结合体验、价值、业务需求、资源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考量,比C端的设计更难。情感化系统的表达方式、表现程度,都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与用户的场景定义,找到体验与温度的平衡点,才能发挥B端产品情感化的最大价值。

    11.你崇拜大厂吗?

    我个人并没有特别的大厂情怀,但是我对我之前的设计总监比较欣赏的,首先他非常的自律,起码在我在职的期间,他每天都是部门里最早到的,那另外呢他还非常注重细节,像我们平时一些汇报的工作上也会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还有就是在开会的时候,他确实能够一针见血直至要害,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虽然他有时候很强势,但是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工作能力的。

    12.你最近看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文章,有什么映象比较深的点可以分享下吗?

    15.你和产品的关系怎么样?

    我和我产品的关系还不错。有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会充分和产品沟通,尝试站在产品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形成共同语言,建立共同信任。有时候一些疑问,我会及时和产品沟通,并不会影响团队氛围。

    16.你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当时在做这个项目中后期的时候,同事会习惯说自己的任务很急,麻烦帮我快速做一下,为⾃⼰增加了很多⼯作量,导致⾃⼰时间管理不佳,现在接收其他部门任务前规划好自己的任务排期和优先级,再安排设计时间。

    17.产研内部是怎么产出一个项目?

    答:不同公司的产品的成熟阶段都不一样,但是大部分都是功能需求,如果全是体验需求,那你这个产品的成熟度是非常之高了,我们现在说功能需求,首先我们要做需求评审,看需求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解决痛点,是否能打通大部分的
    还是看市场需求,由产品经理去定版本,在定版本之前我们有一个产品路线图,去计划我们今年上半年做什么,下半年做什么,都是有整体的规划,那么产品经理会根据这个规划去做自己的计划,另外我们产品经理也是需要去到现场,接受一些客户的需求,或者市场的反馈,再把这个整理成我们的需求池,从而进行排版,这是产品的一个规划,那么在这里面的话其实相当于说,每个版本都会有一个立项的过程,从需求到设计到开发,这个过程看版本的大小,一些小变动,一两周可以完成,

    18.设计的还原度不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在产品开发链路中,设计师完成设计稿的交付后就任务这个任务告一段落开始着手另一个任务,而后续环节中的队友对设计意图、设计细节理解不足或者产生误解,将关注度仅集中在重要功能的开发上。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设计师要设立设计验收环节,进行设计输出和产品实现的比对和检测
    建立设计和开发双组件,既能保证视觉的还原度,也能降低开发成本
    看解决程度,其实这一块也是比较重要的,取决于验收的标准,比如你已经验收过了,但是上线之后实际不是很好,就是设计师这边的一些问题,但是一般这个问题出现的比较少,另一个的话看我们的紧急程度,如果这个功能非常紧急,我们先上了,但是我们对于一个设计还原度比较高的,我们在每个项目最终必须UI验收通过了,测试没问题了,才能上线的,

    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设计的好坏呢 比如易用性评估 用过吗?那为什么不调查满意度呢?

    我们会做一些易用度或者说是费力度测试,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的
    相对于易用度,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较多,比如内部的协作关系、服务类支持、需求响应都会影响满意度的评分,而易用度只针对于产品的功能的容易程度,范围较小,用户评价的时候更聚焦

    满意度评分表和易用度评分表的区别?

    满意度相对于易用度来说,有着很强的可替代性
    满意度的不可控因素居多
    合作关系:你是开发、我是设计,担心给你满意度分值打低了,之后就不能好好合作了
    中庸之道:满意度调查国人都是倾向于打中上分
    易用度问的是完成工作的容易程度,范围更小,用户评价的时候也更聚焦。满意度问的是整体是否满意,范围更大,用户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服务类支持、上下游协作、需求响应等

    21.在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领导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怎么让她接受你的方案?

    在领导不是专业人士的情况下尽量做出多方案让她进行选择,如果只有一个方案,那么你的领导怎么知道这个方案就是最好最适合的方案呢?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让她抉择结果,而不是给你挑毛病,每个人的职责不同,在坚持设计底线的情况下,可以做取舍

    22、你为什么希望到我们公司工作?

    因为我认为公司涉及的行业发展前景好,是未来的趋势,想来到这里历练自己,同时公司提供的岗位与我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相匹配,希望自己能够再不断的提升过程中,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公司共同成长。
    你是怎么想加入我们公司?
    我之前所从事的工作呢是一个B端设计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交互与视觉,这两个板块的东西反馈都是觉得不错的,同时我希望下一份工作继续是B端的工作,我希望在这个行业深耕下去,成为这个行业的设计专家,目前为止我看到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头部的一个公司,可以看到地位还是蛮高的,且现在的业务是我接触了解觉得还是匹配我的能力的,这两点,前面的面试官也跟我透露一些信息,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所以,从我的个人意愿和个人优势,咱门公司都是觉得不错的,所以我想加入我们公司

    24、请问你有什么样的工作观?

    回答:
    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
    第一、为了买现目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第三,解决自已的生活间题(指的是满足目己的衣食住行)

    25、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1. 可以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展开工作。

    26、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首先,我很喜欢贵公司,因为……(表示对公司很感兴趣,阐述具体的原因,可以从喜欢公司的文化,喜欢员工工作氛围等方面切入)
    第二,我了解到我们公司……(表达对公司的了解,可以从公司的发展现状、主营业务方面入手)
    第三,我认为我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因为……(用过往的实际例子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符合岗位要求,并且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贡献)
    所以,我很期待可以加入贵公司……(再次表达自己的诚意)

    27.你觉得设计师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在互联网公司发挥设计价值?

    互联网环境下,要求设计师更多的与各种角色一起去共创,我们从体验视角给不同的角色提供有效的输入。设计师就不仅仅是一个输出图的工具人了,需要把自己的体验策略以及对用户的理解叠加在业务策略或者产品策略中,去发挥更大的价值。

    28.对于很多项目缺少设计数据验证,很难衡量设计产出的价值,关于这一点你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衡量这件事分两个维度: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就像你说的,可能没有很清晰的数据反馈,另一方面就是定性评估也和业务的发展阶段非常相关。新启动的创新业务不可能有大量的数据,这时候做设计验证需要重点关注定性的反馈。我们会跟产品保持非常密切的配合方式,设计师会高频的去做可用性测试,和产品共创出一些思路和构想,然后非常快速的落地为可交互、可操作的原型,拿到我们的目标用户面前,由他去操作,让他去发生思考。询问他在用这个功能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有什么是他想要什么的还没有被满足……收集完反馈再去快速迭代——持续地在产品不同的节点进行快速的测试,收集定性的反馈,再反哺产品。

    31.项目进度比较慢,你是怎么处理的?

    项目进度比较慢,可能是之前评估的有问题,第一个首先梳理我们的目标,哪一些需要精简的,哪一些是没必要的,可以去做一些目标上的优化,第二个的话,团队上去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技术的评估,和工作量都需要重新改进,那么在UI和产品上怎么去更好的配合。

    33.组件库搭建(平时怎么和技术合作的/怎么提高开发效率的/怎么解决视觉还原度低的)

    我们的组件库基本上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了,如果有需求,在不需要设计的情况下,技术直接拖组件完成,如果需要设计,设计评审时看是否有新组件,如果没有,开发同学直接开发,如果有新组件,设计同学设计好后,给到技术进行组件开发,再进行页面开发,保证双组件的完整性

是我设计的,在之前我们公司是由组件库的,但是产品开发的前期我们以功能的铺设为主,我们的所有的东西都在做功能的快速迭代上线,所以组件库一直年久失修,一直没什么人管,但是组件库其实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它能够极大提高协作效率,这个是大家都知道,所以在这个版本结束后,整个大版本稳定下来后,我组织我们设计师,一同进行了组件库的设计工作,首先对组件库重新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为一下四类
第一类:基础组件
第二类:业务组件
第三类:数据可视化组件
第四类:常用模块
拆解完成之后就进入到具体的设计阶段了

34.设计怎么和测试协作?

我们经常会看他们的一些测试用例,帮助设计进行页面和场景的补全

35.体验项目如何推进?(体验需求闭环)

体验设计师和服务人员/销售去做需求调研-场景评审环节(有没有价值去做)-设计师写改版体验文档出来(和产品一起做)- 评审改版文档 -设计评审-详细评审(给开发做宣讲)- 技术评审(以0.5个小时估时,估时列表加和) - 测试验收(测试用例,在技术实现一半后,整个由测试和设计一起验收) - 上线运营(灰度上线,一周或两周)-全量上线(一个月后看数据,看结果验证,写复盘)
16.如果现在新加一个功能,是6个字的,不能再精简,在导航里应该怎么布局呢?
19.这种样式的组件,你们一共有多少种呢?具体运用在哪些页面中呢?

这次审批改版是你发起的吗?怎么得到开发支持的?

是我和一个产品,我们改版原因就是eteams要和ecology合并,这是集团战略考虑,改变不了,而这两个产品原有的底层框架是不一样的,所以开发是必须得重新改过的,我们也只是在开发要改的同时加上我们的改版点,并且重新优化了设计组件

讲一个你觉得做的最好的项目,为什么觉得这个改版是最好的?

作品集中的SaaS系统就是我觉得做的最好的项目,这个项目的设计是我全权负责的,我和产品花了很长时间去准备和调研,并且整理记录相关数据和反馈,中间内部评审的时候也调整过很多次,到后期设计验收也是我负责的,所幸最后改版后数据反馈还是很好的,并且在内部和外部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所以感触比较深

有自己发起过一个项目吗?被产品或其他部门质疑怎么办?

有的,改版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无论是谁提出的需求,需求的好坏、难易程度都是需要一个团队合力完成的。项目评审前,我们就要站在不同成员的角度去看问题,了解他们具体关心的重心,才能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引起质疑。
我们经常面对的是产品和研发,产品更注重这个项目对产品有哪些指标的提升,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产品功能、对后期迭代是否有拓展性等等,而研发可能更注重实现成本、数据的逻辑、开发成本和回收效益是否成正比等
除了项目评审以外,可能还会需要涉及到一些跨部门的资源协调,比如数据获取、图片资源配置等,我们在跨部门的沟通上也需要注意措辞,比如,你好,我是部门的,我们计划对审批模块进行改版,主要想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表单完成效率,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调研部分。辛苦您提供下新建表单和表单提交页面的UV和PV,还有审批筛选项的点击率,能否在这周五前提供下,谢谢!(背景+目标+需求拆解+具体时间)

描述一次您应用数据制定战略的经历

拿我们的审批模块举例,比如我们之前有确定过北极星业务指标——就是我们产品的日活, 产品和整个业务都是要看这个数据的,具体为什么要看日活,我也问过我们产品,产品说:日活决定了将来续费怎么样,将来业务走向以及留存率
现在日活没有达到预期,日活不高,针对大盘数据我们做了客服的调研,拉取客服周报月报看了一下,发现客诉率还蛮多的
针对这个模块的相关问题做了数据分析,包括PV,UV,没有达到预期,和大盘数据以及客服给到的数据相重合
就是说审批模块活跃度不高,的确也是功能难用
然后我们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以及任务流程走查确定设计目标
我们和不同的ka客户都有一个群, 经常会收到的功能操作太麻烦了,我们在基于大量用户反馈的基础上,去做的数据埋点,后面通过查看数据,用户的任务完成时长较长,有的直接没完成就退出了,有了用户和数据的支撑,我们对**功能进行了优化,服务团队去通知用户完成了优化或者直接教他们怎么用,做了前后数据的比对,这个时间会拉低比较长,毕竟用户有学习的成本,在经过前后一个月的比对,一开始数据是不好的,在第18天后,数据开始直线上升,在月底数据平稳,平稳后和优化前的数据比对,是有一定的提升的。

如何验证设计的好坏?证明设计对你的业务有价值?

一致性走查(整体样式、框架、常用场景及组件)——————一致性走查
任务效率(功能使用率、任务完成率、任务完成效率)——————用户行为数据埋点
易用性(易操作性、易学性、易见性)———————启发式评估
对功能使用及使用过程的满意度——————满意度问卷
有些东西其实是很浅显的,大家觉得都是对的,当然我们有他的设计理由,第二个是不是那么显现化的,设计师只是按照他的思维去考虑的,但实际上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我们产品都是有做数据埋点,可以去后台查看数据
设计在我们公司有三个角色,一个角色就是跟着项目走,比如一些项目的产出,取决于产品的判断,他从UI角度上,更好的提升一些用户体验带来的一些更好的效果,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话,就是我们公司的平面类的设计,第三个模块就是UED驱动的过程,他除了负责项目以外,他还能从用户体验,用户研究的基础上去分析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自身的体系有哪些可以改进的,这个是在UI这个部门我们给他的这个支持,当然这块我们做的比较差
数据背后是成交,做了设计做了产品给客户,本质上是一种交易

体验度量的价值?

1、提升产品体验 产品迭代优化时,用户体验不能将“好”或者“更好”来判断,究竟有多好呢?将体验具像化后,能帮助设计师科学的进行优先级判断,有迹可循的进行体验管理
2、提高团队效率 统一的度量标准能帮助设计师团队不必纠结组件的尺寸大小,较少团队的重复工作。度量标准也可以帮助设计师从全维度的进行设计与走查,防止设计场景的遗漏。
3、量化设计价值 当产品体验游了数据的量化指标,那么设计师进行的设计探索和突破时,设计的价值也能被大家看见,个人能力也能随之体现

如何体现以下人才观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
乐观积极
自驱力
产品思维

你给自己的视觉能力和体验能力打多少分,满分10分?

你是怎么定义体验能力和视觉能力呢?现在的设计师已经不能拨离开产品交互思维独立去看视觉,所以视觉作为体验设计师而言,已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技能去存在了,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工具人的状态,但是我自认为是一个能从用户体验出发,最后能找到视觉解决方案的设计师,能够给到适配业务和用户需求的视觉,而不是单纯的视觉能力,我是这样看待两者的关系的 ,如果把这两者当作一个系统能力的话,我给自己打8分,因为我觉得我还是具备全链路思维的,在市场上也是有竞争力的,我已经面过几家了,也有拿到两个offer了,所以不管是从我自己的主观认为还是从市场上客观给我的评定来看,我是都觉得可以打到8分的

你认为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其实就是用户使用产品期间的主观感受,优化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从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满意度方面去优化,那么好的用户体验肯定是超过用户预期的,就比如我这个项目的首页配置,如果单纯想满足这个功能,只需要和竞品对齐就行,但是我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使用角色是多样的,就算是同一个角色也会有不同的使用习惯,满足个类的用户使用习惯就是提升我们产品用户体验的重点,通过把产品的灵活度做的更高,提升用户工作台的操作效率,包括我们这个图表配置,原有图表只有名称,没有示例,我们考虑到用户对图形的识别远远大于对文字的识别程度,所以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示例,后面就有很多用户反馈整体的工作台使用起来特别丝滑,而且门槛也低,我认为这就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还支持灵活的自定义,能够千人千面的适配用户的使用习惯,往往其他产品在做这种自定义功能的时候都会把配置这个过程做的很难用,而我在设计的时候处理好了这一点,能让配置和易用度二者兼得,这就是我对于打造好的用户体验的心得

你认为什么是好的交互设计?什么是好的易用性?

交互其实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任何产品的体验递进都可以简单化分成三层:1、可用性;2、易用性;3、满意度(视觉美感或者情感上的认同)
为什么用户会觉得一个产品不好用,不是因为必须功能没有做,也不是因为不够漂亮美观,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中间的易用性没做好,易用性究竟是什么,核心可以简化成一句话:在用户能够完成核心任务的前提下,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而效率的提升意味着,要么提高用户一次操作的收益,要么降低用户一次操作的成本
结合我们的工作来看,用户的一次操作收益是固定的(达成某个确定结果,不存在高低之别),所以提升易用性的主要方向是降低用户操作的成本

怎么看待UI和交互,两者的关系

UI是交互的外现,交互是UI的内撑,就如皮肤和骨架的关系,交互的结构布局决定了UI思考方向;在常见的产品设计配合中一定是先有交互,后有UI
交互的价值在于: 从业务需求梳理信息结构,从产品场景搭建用户操作流程,为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负责。
而UI的价值在于:围绕产品定位塑造风格与形象,为产品、用户创建情感连接,从而更好的实现业务转化与增长
交互设计是指人与产品或系统之间创建的一系列对话;最终目的是思考产品“可用性”和“易用性”,梳理业务流程、搭建结构、建立一套完整的互动与操作机制
UI设计是指软件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目的是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
从产品定位中挖掘视觉风格,对界面元素(按钮、控件、字体、图标)进行优化,完善设计细节

降低用户操作成本

寻找的成本(寻找&定位某个元素——比如创建按钮或者提交按钮)
理解的成本(理解内在含义——比如”一键本地导入”是什么意思)
辨别的成本(区分和对比的成本——比如windows经典的:你确定要取消该操作吗?确定、取消)
浏览的成本(阅读易用性——比如文字忽大忽小、段落不对齐、字体和颜色驳杂)
操作的成本(比如需要操作的距离很大、勾选还是点击、单选多选还是下拉、按钮还是链接、或者需要沿着某种特别的顺序依次操作)
预期匹配的成本(比如看起来是个单选框,点完之后直接跳转到了另一个页面,这就与用户预期不符带来额外成本)

B端设计和C端设计的区别?你未来的规划是什么(B/BC都有)?

纯B端:深耕B端领域
BC都有:我自从入了B端这一行,会发现只要把B端掌握好,深刻的理解产品业务,再去做C端其实容易的多,只不过C端的视觉表现方式比较多,不过我对于这一点还是有自信的,我也期望我自己的个人定位不要被B或者C框死,我也认为一个优秀的体验设计师是可以无缝切换自己的思维的,站在用户的视角去看问题的

你认为B端设计师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设计的主要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提升性能
理解业务、处理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业务赋能
我们在项目协作期间,通过对业务透彻的了解,分析业务痛点寻找目标突破口、才能提出合理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如果只是简单的业务需求支持,脱离了业务,设计变得毫无意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工具人,更不用谈产品的优质体验,为业务赋能了

怎么看待社区团购(竞品:线下零售店铺和线上电商平台)

社区团购最近还是很火的,尤其是疫情之后,社区团购主要看重的还是流量价值,因为社区团购本身就是基于社区邻里信任关系的零售模式,凭借团长的私域流量,社区团购可以实现低成本获客
原因是将传统电商的公共流量变成了小型的私人流量,并借用“团长”来获得更准确的用户流量池
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整合,再加大优惠补贴力度,养成用户社区团购的习惯,进而慢慢改变用户生活方式
人员管理与把控也难以系统化
另一方面,社区团购主要集中在生鲜品类,如何形成社区商业生态
未来用户与平台间信任基础建立、群成员规模也相对稳定后,平台的“去团长化”也将逐步成为主流,因为一旦想要实现规模化,必然要实现流水线化、体系化的运营
用户特征: 社区团购特征
1、方便省时,送货上门 1、预售、次日达、自提
2、具备社区关系、熟人 2、线下熟人团长营销
3、价格敏感度高,愿意比价 3、低价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提升⾃⼰的设计实⼒的?或者说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式来获取设计的相关知识?

平时会看⼀些海盐社、腾讯ISUX、Alibaba Design、大厂的项目复盘等设计类公共号,通过语雀整理设计类⽂章,通过eagle整理设计素材。

你在团队有推进过什么提升效率的工具或者工作经验吗?

推进sketch和sketch插件,为保证信息机密性,公司不让用蓝湖、或者其他外部工具,我在网上找了很久发现可以通过sketch library+局域网的方式去共享组件,不需要联网就可以共享组件。

你们团队的规模和人员划分

我们部门有六七个UI设计,没有专门的交互设计,产品承担部分交互工作,UI针对页面再做具体的布局和交互优化

设计流程是什么样的?

需求分析——用户调研——交互设计——需求评审——UI设计——设计评审——开发阶段——设计验收——项目复盘
易用度问的是完成工作的容易程度,范围更小,用户评价的时候也更聚焦。满意度问的是整体是否满意,范围更大,用户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服务类支持、上下游协作、需求响应等

你认为初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和资深设计师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初级设计师,只需要熟练使用绘图软件,没有设计决策权
中级设计师的话,除了画图会参与一定的产品层面的工作,有一定设计决策权,通常工作经验超过两年,可以和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用研和开发进行激烈讨论
到了资深设计师,这一层次的人会有丰富的成功设计案例,通常工作经验超过5年,有主流大公司工作经验,以及有大型项目的设计管理经验,业内有一定的名气。

项⽬被延后或提早之后的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也很常⻅。有时候中间会插⼊⼀些其他的更重要的设计任务。这个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把现有的项⽬停下,然后把现在的进度报告给应该报告的⼈,这样做到双⽅⼼中都有数。接下来就应该对新来的设计任务进⾏时间评估,并把这个时间给到对应的⼈,并安排在⾃⼰的设计进度表中。这个任务做完之后及时汇报,并询问下延后的项⽬还需不需要做,如果需要就继续做,如果不需要就进⾏其他的设计任务

项⽬紧张的情况,你该怎么处理?多项⽬并⾏的时候,时间不够了,你该怎么处理?

优先级排序,比如突然要加功能,那就先做优先级最高的,在保证能用的情况下,先跑起来,后面再做功能易用和视觉优化
产品初期和中期,这种事情很常见,我们不可能跟大厂相比,小公司就是这样的,初期功能堆叠,做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去优化,能上才是硬道理
敏捷开发——重点功能快速上线

设计的还原度不高怎么解决?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在产品开发链路中,设计师完成设计稿的交付后就开始着手另一个任务,而后续环节中的开发人员对设计意图、设计细节理解不足或产生误解,将关注度仅集中在重要功能的开发上。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设计师要设立设计验收环节,进行设计输出和产品实现的检测
走查跟进,盯着开发
有内部项目管理的工具,给到测试的时候也会有设计验收的任务,如果有缺陷的话,会列一个表给前端去改,然后这个状态是可以改的,然后这个改动如果还没改的话,就一直停留在待修复,就不会说我们就不改了

向上级沟通设计方案时,被推翻怎么处理?(也不是沟通协作的问题,单纯老板不喜欢)

跟上级沟通方面,我理解的是向上管理,而向上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时间管理或者预期管理,其实每个人在个人事务上都能完成的很出色,能正常完成自己的预期,但是到其他人的事情上,预期可能会随着时间或者场景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随时与上级沟通,反馈项目进度,就会大幅减少修改返工成本。

  • 首先要向设计决策人去表达设计方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他设计的一些好处优点是什么,或者缺点是什么,讲清楚他的利害关系,一些设计驱动,再把决策权交给设计人手里,这样的话他会觉得你是有在用心去做设计,而不是凭他看一眼去判断。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为我们的设计去发声的,而不仅仅是把它做出来。

    比如我现在是你的客户,我不喜欢页面的蓝色,在坚持自己的决策时,说动我呢?有什么理论支撑吗?或者说哪些设计师的理论做支撑?

    好不好看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在面对非专业的人去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拿出一些伪专业的东西,为啥说用伪专业,就是让外行人觉得我们的论证是非常专业的,比如我这个颜色是根据品牌调性企业文化决定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图片整理,做了自己的情绪版,将图片进行高斯模糊,大量的数据得出来的颜色。

    您的上级对你的工作这些有过评价吗?有具体的一些评价性的话语吗?他私底下不会跟你说就是从设计的角度那些方面做得好或者为了怎么提升之类的?

V大夫

对产品的改进主要是哪一些方面呢,是在一些新的功能呢,还是说一些视觉呢,还是说一些规范的东西,视觉上提升了哪些不一样的东西

拿到一个产品功能的话,你怎么去分析一些比如UI设计的一些排版,或者一些交互,或者是一些视觉上的一些选择,最后是什么样子

视觉上你会做什么分析呢

能否分享一下你在上半年的目标还有就是你的完成情况是什么样子

方案一有哪些问题呢,你现在来评估一下,从一个UI设计师的角度,来分析,会有什么问题呢

家庭情况可以介绍一下吗?

南方日报

没有提前了解公司业务,根据职位的招聘要求,以及公司的产品及经营现状等,大概了解或揣测自己的工作内容。

你们专业学的是一些什么东西

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信息的沟通与传达为专业方向,着力培养从事视觉空间设计、品牌设计、平面设计、编辑设计、网络交互设计、及视觉整合设计的高级设计人才。

为什么想要去外包公司

你觉得你的作品是属于怎样的风格呢

你觉得像政务类的APP设计上要注意些什么呢

这两个B端看起来都挺像的

对于你界面上的一些icon是有怎样的设计考虑的呢

你对于改版点的视觉上考量是怎样的呢,okr是你自己定的吗还是产品定的

看到你对banner说到就是选择用更冷静的语言,具体是怎么样去设计呢

这个视频是公司的项目吗,是什么类型的项目,能搜得到吗

你在前公司有收获吗?

有的,

能不能看一下原有的页面是什么样子?产品给到你的原型图是什么样子?优化之后是什么样子

你是外包公司然后做的saas吗,对方的团队是怎么样?他们有自己的团队为什么要邀请你们呢,你们的团队有些什么人呢?

当时是因为,对方的公司工作量太多所以一部分外包出去,核心的东西还是他们来做。像一些obs推流的内容还是他们自己做。而我们是做一些用户体验,提升留存转化的内容升级。其实我们公司还有接一些像东风日产这些大公司的外包,他们也是因为工作太多外包出去,所以还是蛮常见的。

你和其他的设计是怎么协作的,怎么安排任务

凡科

不要说可能,肯定一点

你是怎么定义你在团队的角色的,是一个骨干,还是偏执行的人,还是说去推动规范的人

如果说设计部的骨干的话,总监在公司承担的多一些,我主要是偏向执行,同时一些设计规范的推动,我平时也会阅读一些行业内的最新文章,吸取同行的经验,也希望说把团队带向更专业的方向去走,同时自己也能在其中进步。像一些用户调研,易用度

我看到导航这一块把整个框架改了,都是谁去推进

是我和产品去商量的,其实并不是大改,他只是针对一些功能去做的前置,

你在创建直播页面把功能前置,会不会有信息的冗余情况出现?

他在这里,一些必须输入的操作是有重点的标记的,在下面是可填可不填的,然后在页面下方是固定保存的按钮,所以不需要这些功能也是可以的,

在客户详情这一块,不是用这种常规的表格去展示,会不会有一些信息在这里没有展示到在这里的,他需要点击查看才能看得到,他可能想要去在列表,看到用户的标签,但是现在要点击才能看到,有没有考虑这种情况,有没有调研过用户想要去展示哪些信息,然后再展示出来?

因为用户的标签会有很多,所以放在详情的话会更合适一点,没做调研。

会有客户反馈说想要做一些报表之类的,将这些数据导一个周的报表,然后你们是给一些参考的结论这样子

因为在这里面是可以点击进去的,可以查看里面的详细数据,然后会有导出的功能

组件是基于哪个组件库的,前端的框架是用蚂蚁吗

有没有哪些组件是达不到你原先的标准,然后你做了修改的?我们也有遇到一些情况就是他给出的组件是比较简单的,然后我们B端的场景是很复杂的嘛,然后有一些功能就是要去变通

在这里的的折线图,在蚂蚁上就是比较简单,我们需要看的维度也比较多,我们在这里会给他增加一些按钮做切换,包括一些漏斗图,也是自己去做,会比原生的更清晰

如果漏斗图要漏的东西很多,你会怎么做

这个你们是有帮对方公司一直迭代的项目吗?上线之后会反馈数据给你们吗

有在一直迭代,会有客服月报去给我们反馈

你刚刚有提到,解决用户学习成本高的问题,其实就是通过一些交互或者设计的手段去进行,会不会有增加一些具体的辅助的帮助中心之类的放到具体的一些模块里面去,那如果去pc端的话怎么去检测,他需要这些帮助

假设找不到某些功能,之前优化过导航,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觉得对于用pc端的人在意的功能模块,和移动端有什么区别

面对两个端,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操作复杂程度进行取舍,一些较为复杂的功能譬如查看教程,导出信息,都能在电脑端比较流畅的实现。
但对于手机端而言,移动设备受到屏幕尺寸和单线操作流程限制,复杂功能需要被删减。查看教程功能需要前往教程页面再回到操作页面,若用户无法一次记住教程步骤可能还需要在不同页面中来回跳转,效率不高。因此,该功能不在手机端中进行保留。此外,一键导出全部中奖者信息在电脑端会自动生成Excel表格,信息量过多,也不符合用户在手机端进行轻量操作的特质。因此,我们在手机端相比pc端来说更注重交互操作的高效简洁。

如果在沟通的时候,想要去改这个原型的东西,你会放在什么时候去跟产品沟通呢(方案二)

我会一起就做了,这样可以有方案的比对,能一起讨论,如果说这个方案得花点时间,看具体工作排期,时间多的话就做得高保真一点,时间少的话,就是会画一个原型图,因为两版的功能差不多,所以在沟通上是足够的了。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假如我有幸⼊职这个岗位,我会负责哪⼀块⼯作,汇报对象是谁?
在公司可以组织岗位相关⽅⾯的分享和学习吗?

面试CEO

提问:您对我应聘的这个部门的规划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下半年的目标是什么样子

在过去一份工作中你犯过哪些错误?你和前端同学协作的时候有什么难点?

估时不准,有时候说两周完成,但是做了一个月才完成,然后我就组织建了一个方案评审会这个环节,给所有开发同步,比如说组件上新增了组件,或者新增了页面,新增交互跳转,这个会解决了估时不准的这个点

你是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的?

我首先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一些看起来比较花时间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请教别人来解决,或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适配自己的方案,其次如果我认为这个能力短板价值比较高,我会寻找一些途径来系统学习弥补他,从书本上,从一些课程上都可以。平时也是多和行业内的人交流,也能从中学习到不少,以达到不断进步的状态。

你觉得你现在的项目哪里还有值得优化的点?

我觉得我的项目中像一些列表还可以再优化一下,比如在信息量很大的情况下,又有必要露出这么多的信息,我们的用户可能要划好几秒才能到底部,那这时候就可以在列表顶部加一个简易的分页器,包括一些信息类目,可以给权限给用户自定义,因为我们的平台面对的客户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不是ka核心客户的他们的需求会有点不太一样,这时候也要照顾到。包括可以做用户角色的权限分层,有些信息可以不给一些工作角色看到,一方面是提高商业的保密性,一方面是给用户认知减负。

你平时是怎么自我提高的?

我平时会阅读一些行业的文章,去了解一些最新的专业知识设计理念,去知道现在同行是怎么做的,比如京东,淘宝,腾讯他们的一些公众号我都有关注阅读,并且我会把我觉得好的文章,整理在我的语雀,一个阿里的云空间。方便复习和与同行交流,我自己呢也会有一些设计的群,群上面偶尔会有人提问,我看到会的也会进行解答跟他们交流。包括我在设计上我的导师,有时候也会和我们交流行业的经验,理念,也是一直自我迭代进步这样。

你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未来有什么规划呢?

对于未来的规划,希望从两个方向去综合提升自己,一个是我在未来计划往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去发展,除了在视觉方面做的设计符合产品调性,也能在交互上更符合产品逻辑流程,在业务上做深耕成为一个了解业务的设计师。让用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和易用度提升,包括一些用户研究,体验地图,数据反馈,我最近都有通过阅读一些行业内的文章去学习。而对于在设计师能力我也有在平时关注一些行业的设计流行趋势,像一些app或者网站界面做的比较好的,我会去截图保存做成自己的素材库。平时也有做一些练习,尽量保持和行业共同进步。
第二个呢就是我希望能在落地,实现,提升团队效率方面做提升,这个我认为也是现在很多的设计师所欠缺的,在前面产品视觉主要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比较多,在落地这方面主要是一些算法的实现,了解前端怎么做,开发中要用的东西,常用的一些交接的形式对接方式。这样子,我可以在做设计的时候知道怎么更容易实现,减少成本,更好贴合框架,提升开发效率。
在未来三年也希望能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习,让自己在专业领域上更有影响力。

周围的人怎么评价你的呢?

我周围的朋友觉得我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因为我一旦答应给他们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做到,否则我不会轻易承诺他们,之前和同事们相处的时候,他们都很喜欢和我一起做项目,因为我性格比较随和,而且我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

你觉得你有哪些缺点?

我的执行力还可以,通常领导交代给我的任务呢,我都能完成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主动深入思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一些,更多是关注了行动,如何站在更高格局上看待项目,这类深度的专研,我还需要加强。

你有哪些积极向上的品质?你有什么优点?具体说说?

首先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积极乐观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他,平时呢也比较自律,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强,喜欢制定一些计划,也享受这些计划被一项一项划掉的成就感,像工作上比较忙的话,我会规划好自己的任务排期和优先级,再安排设计时间,这样时间管理就会比较好。

你觉得你这份工作对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觉得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因为我有看到公司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我需要花时间去了解熟悉,而且我有看到职位描述上有说到一些行业比较前沿的理念模型,据我了解,很多公司也是在实践中,在推这个东西,他的实际应用也不是那么的广泛。同时我自己对这些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想一些工作设计理念走在行业前面,所以平时也会阅读些行业的经验文章,尽量和行业看齐。

你有哪些爱好?

我现阶段的爱好是打羽毛球,因为有时候工作比较忙累的时候,打完球会一身轻松,我在以前也会加入一些社团去和朋友打球,还拿过一些团体和个人的奖项。
常见提问

说说你的理想的工作?

我知道现在很多公司对于设计来说,多数是一个执行层的定位,他的话语权不高。我希望如果有幸加入贵公司的话,在了解熟悉贵公司业务和目标的前提下,能够在项目上给与一些作为设计师的专业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协助项目前进,或者提供新的创意。同时我也希望我的理想工作团队是一个和谐共同进步的团队,可以定期分享工作的复盘或者方法,帮助团队提升效率和质量

你为什么来应聘我们公司?

我之前所从事的工作呢是一个B端设计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交互与视觉,这两个板块的东西反馈都是觉得不错的,同时我希望下一份工作继续是B端的工作,我希望在这个行业深耕下去,成为这个行业的设计专家,目前为止我看到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头部的一个公司,可以看到地位还是蛮高的,且现在的业务是我接触了解觉得还是匹配我的能力的,这两点,前面的面试官也跟我透露一些信息,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所以,从我的个人意愿和个人优势,咱门公司都是觉得不错的,所以我想加入我们公司
我有了解到公司是在xx,我自己对这一行业也挺感兴趣的,希望在未来的几年能在这一个行业去做深耕,成为一个了解业务的设计师。我希望能有机会加入**团队,一起共创出更多高效益的价值项目产品。

你还在面试其他工作机会么?

现在还有几个公司给我发面试的邀请,安排在后几天,还是看这边的进展,如果这边通过的话,其他的就不太考虑了

你现在有几个offer?

现在面试两周了,接了有3个工作的offer了
5.你的期望薪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