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ies 和乡亲们,大家晚上好嗷~
这里是隔壁四班神兽,对,就是那只上下乱窜啥都知道但啥也不会的神兽~

课程进行一周之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开始习惯咱们社群的消息频率—分分钟不看就会99+,这里,有大家互相交流的心得,也有老师们主任大大们班委大大们的加餐,那如果你还在焦虑这些加餐内容,怎样吸收效率更高,怎样整理才能把它真正吃到肚子里,神兽把自己的方式介绍给你,或许会助你一臂之力嗷~

拆解与整合都是什么

拆解—-拆分了解,将大段带有修饰类内容拆分结构,分离肉体保留骨架
整合—-整理合并,将拆开的骨架重新梳理,合并成自己能看懂的结构
整个过程其实是对大家的结构感与逻辑感两种感觉的训练,毕竟职场中,大家更希望做个有逻辑的小星星,而不是啰里啰嗦八百字流水账找不到重点的小迷糊

为什么要进行拆解内容,进而整合结构?

我不知道大家目前亲身参与了几次加餐活动,也不太清楚大家对这几次活动的感悟收获是什么
但我能确定,大家一定见过收藏过浏览过这样状态下的消息
image.png
那这里神兽想问一下大家。。大家还记得这些合集背后的加餐主题是什么吗?
再问个问题,大家现在还有印象这些合集里具体部分的内容吗?
再来最后一个问题,加餐中的方法你用起来了吗?

灵魂三问,不要被神兽太扎心嗷~
其实以上这个消息变合集的操作是必要的并且是一定要有的,但它更重要的是要为后续的动作做铺垫,没有后续的动作,单纯这样罗列消息记录,嗯,可能最后也就是消息记录了~正如你看到一篇文章觉得不错随手点了收藏再也没打开一样:去吧皮卡丘,去我的收藏夹里吃灰吧~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做拆解与整合—-为了让你有系统的消息框架,为了让你真正对这部分内容有认知,为了让你的大脑有一个初始印象,为了让你自己成长的更好,为了让你多一层见闻,为了你自己能够真正的输入且输出,为了你不白花钱不白来——为了让你明白一些道理,尽可能将此生过的好一些

怎样实操这一思维与社群加持?

直接使用上周五晚20点长信主任的加餐给大家做拆解
(我拆解了要通过拆解分享方式来达成拆解文稿进而速记内容的过程).

使用工具:电脑或ipad,一个你习惯的笔记软件或导图软件(手机端,分屏的话太小,来回切换会疯)

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

第一步:建立一个一人群
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面对面建群—随便输入数字-建立一人群—改名并置顶
image.png
第二步:整合消息
通篇浏览信息,整合成消息记录—-选中第一条—多选—向下滚动选择完整的47条分享消息—转发—到一人群
image.png
第三步:将你的电脑分成“两半”,一半放消息记录,一半放软件
image.png

然后是重心实操阶段

第一步:通篇浏览信息,梳理大概框架
一般来讲,群内分享出来的稿件都会经过前期准备,那经过准备的稿件,势必会存在它的逻辑(要是遇见没逻辑的稿件…..亲爱的辛苦你了咱们给加个逻辑吧)
拆一下长信大大分享内容的框架
NO.1 找主题
没有主题的分享….安装一个主题!
image.png
确定主题,再次明确内容—关于拆解能力的分享—-转移到自己的软件上
NO.2 盘内容框架
这里强调一下,框架,也就是脉络。一般来讲,加餐的脉络在无形之中都会遵循这种方式
用拆解思维助你整合知识结构,告别信息焦虑(用拆解技能和大厂学运营) - 图6
那如果是你的笔记之类的,会在冥冥之中遵循这种感觉
用拆解思维助你整合知识结构,告别信息焦虑(用拆解技能和大厂学运营) - 图7
实在不知道框架是什么,没事,咱们自己整理~~
主题我们知道了—运用“拆解”技能,和大厂学运营—操作方向的分享,然后填充内容
1、前景(背景)
看内容,从第二条到第九条,都是属于“引文”内容,也就是背景—(这个过程在脑子里完成嗷)
image.png
引文部分能摘取出什么?
情况—报一长串训练营;结果—课程知识没学到,运营技能收获多;转折原因—-先拆解后实践
其他部分怎样,就是例子,去掉~
就能成为这样的骨架
image.png
那具体怎么摘取?找动词,报、学、拆解……然后加修饰词,明白这个动作是什么,就可!
2、内容
结束引文,自然而然你会想到什么?—-引出主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延伸
image.png
通过选课方向的概述,为后文的分享做铺垫—想要拆解,先需要的基础是什么—拆解能力第一步,选课入群
明确这部分的主旨,然后我们就可以罗列整合你眼里的重点
这里怎么整合?以选择大厂出品课程的原因部分做例子,大家看我画出来的重点
image.png
整合一下之后就能形成这样的框架—表示状态的词语基本上形成以动词开头+名词的短句
image.png
那整体这个部分,经过这样的找重点,形成此类框架
image.png
完成内容第一部分,接下来完成第二部分
image.png
整体查看这部分,哦,是根据案例来具体描述什么样的社群值得拆并且后续会介绍从哪些方面拆解
image.png
出现了所以,标明原因—这部分一定是开始解释为什么选这类营进行拆解
image.png
承接上面的原因,能感觉到这部分是在补充说明引流营拥有什么所以值得拆解,那就和上面的放一起
最后可形成这样的框架
image.png
然后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暗示啥嘞~暗示这可以开始讲述拆解步骤了
image.png
并且注意,这里有第一个这三个字,警钟一下,这部分是按照逻辑顺序,可以罗列~

image.png
然后可以通过对词语的替换,整合,形成以下框架
image.png
按照这种方式,整理后面的全部内容,形成这样的框架
image.png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原始的消息记录应该会有20条,你滑动手指可能需要两个手机屏幕,整合后这样一张图就OK了~
3、复盘(感悟)
还记得上面的框架最后一步是啥子咩~~加餐复盘~
这里其实对应,可以放自己的复盘,也可以放加餐人给出的提示点

image.png
对应,总结性的填到你的整理中
image.png
这样填充结束后,形成整体的一个框架
image.png

最后是调整输出

整合.png
当然如果你输出的话,除了单纯用这种框架,还可以直接使用文字稿
image.png
你看,47条消息,最后可以很快整理出这样的一个脉络,是不是比上下滑动记录要来的直观~

那整个过程,与其说是速记,不如说是快速整合,抓脉络找框架,然后反馈成你能够看明白的笔记
这个能力,需要大家先抓住这样做的动力—-将分享真正内化成自己能用的部分,再去坚持这个快速整合的操作,进而形成习惯,最后都能成为社群里最快反馈的那个小星星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