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shMap
1.1 概述
在JDK1.8之前,HashMap采用数组+链表实现,即使用链表处理冲突,同一hash值的节点都存储在一个链表里。但是当位于一个桶中的元素较多,即hash值相等的元素较多时,通过key值依次查找的效率较低。而JDK1.8中,为了解决hash碰撞过于频繁的问题,HashMap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8)时,将链表(查询时间复杂度为O(n))转换为红黑树(时间复杂度为O(lg n)),极大的提高了查询效率。以下没有特别说明的均为JDK1.8中的HashMap。
1.2 特点
- 键不可重复,值可以重复
- 底层哈希表
- 线程不安全
- 允许key为null,value也可以为null
1.3 原理
1.3.1 数据结构
在Java中,保存数据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和链表。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但插入和删除容易;所以我们将数组和链表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使用一种叫做拉链法 的方式可以解决哈希冲突。1.3.2 JDK 1.8 之前
JDK1.8之前采用的是拉链法。拉链法 :将链表和数组相结合。也就是说创建一个链表数组,数组中每一格就是一个链表。若遇到哈希冲突,则将冲突的值加到链表中即可。
1.3.3 JDK 1.8 之后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jdk1.8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默认为8)时,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以减少搜索时间。
1.3.4 JDK 1.8 与 1.7 的比较
JDK1.8主要优化了以下问题
- resize 扩容优化。
- JDK1.7采用的是头插法在多线程情况下会造成死循环
- JDK1.8采用的是尾插法解决了多线程死循环问题,但仍是非线程安全的,多线程时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问题。
- 引入了红黑树,目的是避免单条链表过长而影响查询效率。 | 不同 | JDK 1.7 | JDK 1.8 | | —- | —- | —- | | 存储结构 | 数组 + 链表 |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 | | 初始化方式 | 单独函数:inflateTable() | 直接集成到了扩容函数resize()中 | | hash值计算方式 | 扰动处理 = 9次扰动 = 4次位运算 + 5次异或运算 | 扰动处理 = 2次扰动 = 1次位运算 + 1次异或运算 | | 存放数据的规则 | 无冲突时,存放数组;冲突时,存放链表 | 无冲突时,存放数组;冲突 & 链表长度 < 8:存放单链表;冲突 & 链表长度 > 8:树化并存放红黑树 | | 插入数据方式 | 头插法(先讲原位置的数据移到后1位,再插入数据到该位置) | 尾插法(直接插入到链表尾部/红黑树) | | 扩容后存储位置的计算方式 | 全部按照原来方法进行计算(即hashCode ->> 扰动函数 ->> (h&length-1)) | 按照扩容后的规律计算(即扩容后的位置=原位置 or 原位置 + 旧容量) |
1.3.5 继承关系图
HashMap继承抽象类AbstractMap,实现Map接口。除此之外,它还实现了两个标识型接口,这两个接口都没有任何方法,仅作为标识表示实现类具备某项功能。Cloneable
表示实现类支持克隆,java.io.Serializable
则表示支持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