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
简单说明:

  • buf是有缓冲的channel所特有的结构,用来存储缓存数据。是个循环链表
  • sendxrecvx用于记录buf这个循环链表中的发送或者接收的index
  • lock是个互斥锁。
  • recvqsendq分别是接收(<-channel)或者发送(channel <- xxx)的goroutine抽象出来的结构体(sudog)的队列。是个双向链表

源码位于/runtime/chan.go中(目前版本:1.11)。结构体为hchan

  1. type hchan struct {
  2. qcount uint // total data in the queue
  3. dataqsiz uint // size of the circular queue
  4. buf unsafe.Pointer // points to an array of dataqsiz elements
  5. elemsize uint16
  6. closed uint32
  7. elemtype *_type // element type
  8. sendx uint // send index
  9. recvx uint // receive index
  10. recvq waitq // list of recv waiters
  11. sendq waitq // list of send waiters
  12. // lock protects all fields in hchan, as well as several
  13. // fields in sudogs blocked on this channel.
  14. //
  15. // Do not change another G's status while holding this lock
  16. // (in particular, do not ready a G), as this can deadlock
  17. // with stack shrinking.
  18. lock mutex
  19. }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hchan中各部分是如何使用的。

先从创建开始

我们首先创建一个channel。

  1. ch := make(chan int, 3)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2
创建channel实际上就是在内存中实例化了一个hchan的结构体,并返回一个ch指针,我们使用过程中channel在函数之间的传递都是用的这个指针,这就是为什么函数传递中无需使用channel的指针,而直接用channel就行了,因为channel本身就是一个指针。

channel中发送send(ch <- xxx)和recv(<- ch)接收

先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goroutine以先进先出(FIFO)的方式进入一个结构体中,你会怎么操作?
加锁!对的!channel就是用了一个锁。hchan本身包含一个互斥锁mutex

channel中队列是如何实现的

channel中有个缓存buf,是用来缓存数据的(假如实例化了带缓存的channel的话)队列。我们先来看看是如何实现“队列”的。
还是刚才创建的那个channel

  1. ch := make(chan int, 3)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3
当使用send (ch <- xx)或者recv ( <-ch)的时候,首先要锁住hchan这个结构体。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4
然后开始send (ch <- xx)数据。

  1. ch <- 1

  1. ch <- 1

  1. ch <- 1

这时候满了,队列塞不进去了
动态图表示为: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5
然后是取recv ( <-ch)的过程,是个逆向的操作,也是需要加锁。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6
然后开始recv (<-ch)数据。

  1. <-ch

  1. <-ch

  1. <-ch

图为: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7
注意以上两幅图中bufrecvx以及sendx的变化,recvxsendx是根据循环链表buf的变动而改变的。
至于为什么channel会使用循环链表作为缓存结构,我个人认为是在缓存列表在动态的sendrecv过程中,定位当前send或者recvx的位置、选择send的和recvx的位置比较方便吧,只要顺着链表顺序一直旋转操作就好。
缓存中按链表顺序存放,取数据的时候按链表顺序读取,符合FIFO的原则。

send/recv的细化操作

注意:缓存链表中以上每一步的操作,都是需要加锁操作的!
每一步的操作的细节可以细化为:

  • 第一,加锁
  • 第二,把数据从goroutine中copy到“队列”中(或者从队列中copy到goroutine中)。
  • 第三,释放锁

每一步的操作总结为动态图为:(发送过程)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8
或者为:(接收过程)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9
所以不难看出,Go中那句经典的话:Do not communicate by sharing memory; instead, share memory by communicating.的具体实现就是利用channel把数据从一端copy到了另一端!
还真是符合channel的英文含义: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0

当channel缓存满了之后会发生什么?这其中的原理是怎样的?

使用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当channel缓存满了,或者没有缓存的时候,我们继续send(ch <- xxx)或者recv(<- ch)会阻塞当前goroutine,但是,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知道,Go的goroutine是用户态的线程(user-space threads),用户态的线程是需要自己去调度的,Go有运行时的scheduler去帮我们完成调度这件事情。关于Go的调度模型GMP模型我在此不做赘述,如果不了解,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Go调度原理)
goroutine的阻塞操作,实际上是调用send (ch <- xx)或者recv ( <-ch)的时候主动触发的,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 //goroutine1 中,记做G1
  2. ch := make(chan int, 3)
  3. ch <- 1
  4. ch <- 1
  5. ch <- 1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1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2
这个时候G1正在正常运行,当再次进行send操作(ch<-1)的时候,会主动调用Go的调度器,让G1等待,并从让出M,让其他G去使用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3
同时G1也会被抽象成含有G1指针和send元素的sudog结构体保存到hchan的sendq中等待被唤醒。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4
那么,G1什么时候被唤醒呢?这个时候G2隆重登场。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5
G2执行了recv操作p := <-ch,于是会发生以下的操作: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6
G2从缓存队列中取出数据,channel会将等待队列中的G1推出,将G1当时send的数据推到缓存中,然后调用Go的scheduler,唤醒G1,并把G1放到可运行的Goroutine队列中。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7

假如是先进行执行recv操作的G2会怎么样?

你可能会顺着以上的思路反推。首先: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8
这个时候G2会主动调用Go的调度器,让G2等待,并从让出M,让其他G去使用。
G2还会被抽象成含有G2指针和recv空元素的sudog结构体保存到hchan的recvq中等待被唤醒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19
此时恰好有个goroutine G1开始向channel中推送数据 ch <- 1
此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20
G1并没有锁住channel,然后将数据放到缓存中,而是直接把数据从G1直接copy到了G2的栈中。
这种方式非常的赞!在唤醒过程中,G2无需再获得channel的锁,然后从缓存中取数据。减少了内存的copy,提高了效率。
之后的事情显而易见:
channel的整体结构图 - 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