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对答案、记答案?

作者 201803李盛忻

千万不要,小心和别人得数不一样,把心态崩了。如果有人执意要和你对答案,还把答案念出来了,如果不一样,就认为他错了、你对了。不要对答案的原则在高中三年的每一次重要考试中都应该做到。
记答案也没用了,从2021年高考开始天津市不公布试卷与答案(作文除外),没有办法考试后对照参考答案估分,赋分制下估分也意义不大。当然,如果有闲心,倒是可以在晚上回来把一些试题默写出来,造福后来群众(虽然他们老师不知道怎么的都拿到试卷了,应该是教育局给各个学校发了,但是不让学生拍照,也是怕外传了)。如果有心思,也可以试着把语文作文默写出来,作永久的纪念。

出分后怎么报志愿?

作者 201803李盛忻

前排声明: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尚未正式步入大学校园,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不会很全面,请见谅。

先在这里恭喜大家挨过了出分之前的煎熬与考试院土豆服务器的不稳定,顺利查到了自己的分数。无论大家考的如何,报志愿是切不可小视的问题。有人甚至说,“志愿报好的重要性不亚于为高考而奋斗高中三年。”(批注:我自己说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想去学医,分数也很高,但就是缺了那么一两分,北大医学院是进去了,但是只能学护理,乃至医学英语;进了军校,却发现生活不如意/进校后体检不合格,只能办理退学,重开高四。多遗憾啊!如果志愿报的更合理,就没有那么多遗憾了(因为真能100%不遗憾的也没几个)。

在谈及挑选志愿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当今的高考志愿投档方式进行说明。
目前来说,可以大致按照“强基—本科提前AB批—本科A批—本科B批—专科批”的顺序投档、出结果。需要补充的是,艺体类本科批与提前批同时出录取结果,提前批B和咱们没关系,本科A批大致为以前的一二本,本科B批大致为三本,专科批……南开中学的学生如果不幸考砸到这个程度,复读吧……
强基的事宜在高考前就要进行准备,回来在前面写一写。一般来说,出分之后,如果通过了审核,就要去相应学校进行笔试、面试,他的结果也会先于提前批给出。当然,如果不想走强基这条路了,虽然学校说“不去笔试面试的话会通报咱们教育局”,但多数也没影响,比如南京大学的老师就曾说“不来没事”;如果真的不能不去考试,也无所谓,到那之后,卷子胡写乱写、交白卷就是了,顺便去那里玩一玩,也是极好的。

下面,在介绍各批次之前,先介绍两种提档投档方式——“顺序志愿”与“平行志愿”,并介绍调剂等内容。
首先是录取方式。
顺序志愿这几年逐渐退出舞台,我个人认为这是当时计算机不发达的产物。对于所有考生,A大学先把所有一志愿填报A大学的学生的档案拿走,按招生计划数,筛出来相应数量的档案,然后提走,剩下的还回去。ABCDEFG各个高校都是如此。对于剩下的被还回去的档案,如果有学校一志愿没有招满,剩有名额,就把二志愿的考生档案提走。如此如此。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虽然水平与梦想高校相差不大,但因为一志愿已然招满,非常无奈,其他志愿的学校也在一志愿招满了,错失一本。(所以当时有这样的说法:一志愿最为重要,一志愿录不进去,该批次就废了。)故而,二本的天津财经大学每年都会招到很多985水平的考生,导致财院当时获得了还可以的社会认可度。顺序志愿亦出现了其他问题,在此不表。
关于顺序志愿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这段视频:高考志愿填报系列 | 平行志愿vs顺序志愿
当然,现在随着计算机的发达,平行志愿逐渐占据主流,这是对学生的极大利好。相较于各个学校首先看一志愿,顺序志愿可以理解为分数优先,即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志愿,一个个往下排。比方说,如果今年北京大学在天津招生100人,全市前100全部报考了北京大学并被提档,而你是第101位,一志愿填了北京大学,二志愿填了清华大学。此时你虽然不是一志愿,但不会因为其他成绩低于你的人在一志愿填写了北京大学而把你挤走,相反,你会被北大录取。换句话说,目前中考后的志愿填报、投档方式就是“平行志愿”,可以参照理解。
关于平行志愿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如下视频:【志愿填报】平行志愿的具体录取流程和规则是什么?【视频】高考平行志愿解读

其次介绍调剂的相关内容。
在一个专业组内,如果没记错,可以填报六个专业(当然可以不填满)。但如果很不巧,你被A大学提档,但是这六个专业都没满足,这个时候学校会关注你是否在“服从调剂”一项挑勾。如果你选择“服从调剂”,那么学校会在有剩余的名额的专业内,选择一个给你(具体怎么选,细节还是咨询学校吧),你就成为了光荣的A大学学生,虽然不是你心仪的专业;如果不服从调剂,那么你就被退档了。投档有一原则,“(同一批次内)一次投档,不再补档”,假设你在本A批被退档,下次投档就是本B批了,变成三本很可惜……
你说,假设我被M专业组提档,但不服从调剂被投档,我不能去同在本A批里更靠后的N专业组吗?
很遗憾,不可以。考试院先将所有学生的档案发给各学校,直到所有能投出的档案都被投出,然后各专业组内再按照成绩分配志愿;如果你被退档了,你想拿着档案去别的专业组,可是他们都满了,放不下……
所以,对于本A批,我们强烈建议你把每个专业组都勾选“服从调剂”。当然,提前批可以不勾,大不了本A批,没问题的;像我这种100%会被提前批所报志愿录取的考生,本A批从第三个开始都是整活的,连一个“服从调剂”都没勾……
对于以上内容,可观看此视频:【知否KnowHow】为什么大学会降低你的高考分?志愿填报前了解一下!。我觉得他讲的比我好,也更细。

现在开始介绍各批次相关内容。受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所限,对艺体类考生的相关内容不作介绍。
提前A批一般是艰苦的专业(如军校警校,要去乡村等地区的公费师范生专业,很可能要去外国的小语种专业,需要体测、面试、政审的一些专业,如飞行员、航海、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与部分综合评价试点高校(如部分香港学校、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有些学校有类似“自主招生”的活动,表现优异者可以获得只能在本校使用的加分)。原来有的学校会把招生情况差的专业(比如部分“天坑”)放进来,这样就不会影响该学校的分数线(因为只统计本A批),面子好看,俗称“超短裙”。但现在查的严了,这么搞的没几个了。提前B批是天津市部分高校面向郊县地区考生的优惠,与咱们100%无关,不多介绍。
提前批采用顺序志愿。因为考试院不知道加分、面试等情况如何,只能让学校先确定某个投档线,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发到学校手上,学校再综合加分、面试等情况,筛出来最终的录取名单,剩下的档案退回考试院(所以可以放心地不选“服从调剂”,大不了本A批还是一条好汉)。但不用担心提前批会遇到顺序志愿一志愿二志愿区别的问题,因为提前A批(除飞行员)只有一个专业组的栏……
本A批采用平行志愿,可以填足足50个专业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滑档了,好耶!
本B批及其他专业组与本A批类似,不多作介绍。
填报时间上,提前批、艺体本科批、本A批同时开始填报,但是提前批和艺体本科批会比本A批早两天结束。还好结束的早,不然我们家阴暗忧郁的气氛还得多持续两天。本B批、专科批会在后期逐渐开始报名。
大家统一在网上的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志愿填报,不用去学校确认。填报后,我们建议输出一份志愿填报清单,以备后期查验,这件事系统可以做到。在报名截止前,我们建议再次登上志愿填报系统,以防被家长、同学乃至陌生人篡改了志愿,这种事情知乎上很多见,不可不防。

最后说一说怎么选大学吧。但我决定专门开一个新的部分来写,因为实在是过于重要了,可以说的东西很多。马上再会!

怎么选大学、专业?

作者 201803李盛忻

首先,首先,不要逼着自己去学那些明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就算毕业后可以有不错的待遇。比如说,我对医学兴趣不大,虽然母亲是医生,工作后可以给我很大的助力,医药行业待遇也不错,但我还是不愿意报考医学院校,不敢面对那“蓝色生死恋”。同样的,我也不愿意去学习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我对于他们提不起兴趣,我不知道我该怎么撑过这四年。我熬了十二年了,我就想学点自己感兴趣、愿意深钻的东西。于是我学了相当感兴趣的计算机(因为我编程经验满打满算有六年了,还是有信心不掉队的),同时就业时也能收获一个不错的报酬(逃)。也很感兴趣的城市规划,想了想,它还是比不过对计算机的兴趣,我也不想面对熬夜画图的悲哀(说的跟计算机就不用熬夜一样),最终还是没有填报相关专业,转为在“城市:天际线”这款游戏里怀古。

再扔个结论:我认为专业>学校>地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三点就是99%需要考虑的了。这点后面会详细地讨论。
比如说,一个用烂的例子:北大清华的古生物学专业,和南京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执念,只看钱,他会选哪个呢?多数人会选NJU吧。所以说,在没有什么专业倾向性(比如“我一定要学物理学”)的时候,学校水平降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清北和华五,最后就业又能有多大差距呢?虽然不是清北,某些单位可能会进不去,但是清北好专业你本来也考不上啊……清北比较坑的专业,他们毕业生反而还进不去一些不对口的单位了。当然,像我这种抛弃了nju去双非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报考上海科技大学的学生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同时,有的学校坑的地方还在于其不合理的专业分配。饱受诟病的是北航的工科试验班,大一新生进去学同样的东西,大二之前根据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因为其人数太多(班额太大)、好专业名额又有些少,导致内部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去年就差点猝死了一个(虽然据报道是大二分流后的计算机学生,但也足以反应workload极大)。类似坑的还有同济、上交(这两所学校大类里竞争压力大)与中山大学(他们21年大类设置极其离谱,土木、材料、航空航天都归入计算机大类)等学校,不坑的有中科大、南京大学(因为这两所学校转专业相对轻松)与上海科技大学(该校满足考生第一志愿,高考报志愿时报什么专业就让你学什么专业)等。下面说说大类招生其利其弊。

大类招生,大类招牲

大类招生,正如字面意思,在高考报志愿时,有些专业组是“xxx类”“xxx实验班”,大一进校后,所有学生的主课相同,在大一末根据GPA(学分绩or绩点,反映学习总成绩)的高低顺序,来选择志愿。因为各专业容量不可能无限,GPA高者经常会把好专业都选完,导致GPA低的学生只能分流至较坑的专业,导致大类招生内卷严重,喜提“大类招牲”“高四”等雅名。
但是也有好处。有的大类内部竞争不激烈,基本上可以做到如愿分流(也有可能大佬都在转专业);同时,大类招生常用的宣传是,“大一的课程以通识课程为主,大家学习的东西广而不专,可以有更宽阔的视野,分流时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这一点还是不能否认的;但也可能意味着极大的workload. 具体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请自行至报考学校官网查询,一般在“本科生培养”里有。
对于大类招生其利其弊,请读者自行平衡、抉择。如果想进去拼一拼,大类招生也没有那么不堪;如果想轻松一些,不建议进入大类,可以考虑换个学校,能保证稳进心仪专业的那种。当然,这又涉及到不同学校的学习压力了,等会接着说吧。

我该怎样了解一个学校?

  1. 上年度招生指南是必要的。如果该学校没有你心仪的专业,其实是不大可能第二年开办的。(也有例外:北大、北外部分小语种,以四年为单位招生一次;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这种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可以,当然,要区分开“计算科学”,那东西本质是数学;等等。)比方说复旦今年似乎然地没有招计算机,于是……财大牛逼!我就不去了。
  2. 关注学校公众号、本科生招生号(如同济的“同济招生”,你科的“上科大招生”)等等,及时了解招生动态,也会有对学校基本情况、宿舍食堂情况等的官方介绍。同时,如果官方公众号每天都在发表学校的新科研成果,那么就说明,这学校肯定科研导向;同理也可以观察。这件事可以在高考前展开。
  3. 利用官方宣讲团,以及热传递(也包括玩得好的)的学长学姐,乃至学校组织的直播等等,了解学校的情况,以及诸如学习压力、培养方案等思路。具体的看还是前面“高三”那里的内容吧。
  4.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般招生公众号会有,如果没有,自行在搜索引擎搜索即可。如果想深造,可以关注学校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深造(深造率=保研率+考研率+国外读研率,一般高于60%的都可以认为重视科研了,75%以上就是很认真在搞科研了),深造的学生都去了哪些学校,名校的比例有多少,保研比例有多少(保研的本名是“推荐免试生”,通过选拔者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统一考试。985保研率一般可以达到30%,上游985甚至可以40%+,部分科研导向的新型学校可以达到30%);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就业,可以关注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比如,华为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诸如此类。贴些例子吧:上海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5. 学校官网、课程网站、信息公开网等。一般来说只有极深度挖掘的同学才会走到这一步,不过也可以找到一些很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各个学科的官方网站(搜SI100B,就可以看到你科学子的信息科学导论课的课件、作业、试卷时间安排等等,体验一下大学生活),以及一些有趣的惩罚原因,比如外出piaochang会被严重警告……
    举例:SI100B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ring 2021, Computer Architecture
    Spring 2021
    . 希望未来这些网页还能打的开。
  6. 排名网站。比如计算机科学里,最有公信力的排名是CSRankings,它基于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排名,没有“国际化水平”等干扰项。其他学科的我还真不了解,可以问问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综合排行榜就基本都是找乐了,公信度不足,“软科”还算有水平的了。其他的……别看了。
  7. 评课社区。比如中科大的USTC评课社区、我科的CourseBench,可以从学生评价中了解到学校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水平,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学校的有趣知识(黑历史)。但是,评课社区也有参与度低、评价片面等问题,比如我科评课网站已经半年多没人评论了,给分也都偏低……有的时候学校内“跳蚤市场”等群可以一定替代其作用,但不是该学校大学生的你也进不去啊……
  8. 知乎。作为一个知乎六年用户,我可以毫不留情面地骂知乎就是垃圾山,但我也必须承认,垃圾山里有大量的金子。在知乎的匿名功能下,有很多不便公开说的黑料也得以表达。想当年,我熬夜到两点,把关于你科的99%问题都看完了。虽然经受了剧烈的心理震撼(不亚于报考东南大学的同学听到学校有计次早操时的绝望),但也综合各个用户的正面、负面评价,对学校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
  9. “学科分野”。这个事情体现在某个学校某学科的特长上,比如我科的Computer Vision很强,数据挖掘与推荐却缺人才;经济学领域,南开大学侧重A,北大侧重B,等等等等……建议咨询招办老师与学长学姐,有机会也可以去学校探访(实验室规模大、实力强的,这方向就差不了),有的网站,如CSRankings,也可以查到。
  10. bilibili、微博等公众平台。不用太关注,没啥意思,如果有学校、学院的宣传片可以看看。有时招生宣讲会在此处进行直播。如果微博关注了@上海交通大学,可以考虑同时关注@江江bot、@江图社,毕竟sjtu有著名校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是2021/08/16,明天嘛……谨祝生日快乐、万寿无疆。

专业,学校,城市?

学校水平相差不大的时候,建议优先选择心仪专业,如果这些学校里水平最高的恐怕上不去,那就去差一点的学校好了。实际上差别也不大,毕竟还得有大学四年的努力,很容易弥补。
学校vs城市的话,也得看情况。假设说你志在科研,虽然合肥经济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报考中科大绝对不是错误的选择,因为该校与合肥科研资源十分丰富,不次于其他地区。而如果你想学传统工科,天津、西安等制造业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学金融、管理、计算机等集聚效应显著的专业,可以考虑北上广深等金融业、信息产业中心所在城市的学校(离的近的也行,比如天津、苏州与南京),这样一来,如果你想本科毕业后不深造,选择就业,那么大三暑假及大四的实习就会很方便,省下很大成本。同时,人脉资源也会更为丰富,因为同学校的学长学姐会更倾向于在该城市工作(相应的,你科因为每年在全国招的本科生还不如南开中学一个年级多,并且多数人选择毕业后深造,导致就业群体的人脉、人数优势还没有很好的形成)。
当然,像我这种人对于城市还有其他的考量。我身体不好,鼻炎、咽炎发作,可以让我整天难受,无法工作,而西北华北多风沙、冬天干燥,外加我极度厌恶北京(如因为其“首都”的城市治理理念、政治地位等),于是乎我把清华抛来的橄榄枝拒掉了(什么)。当然更多也是知道自己在清北里巨佬如云的竞争压力下不会有太多的好成果,资源也难以倾斜到我身上。东北是冬天太冷,不敢去,但夏天极度怡人,鼓励大家去旅游。西南与湘赣地区吃辣很厉害,我却吃不了辣,外加好学校不多,不考虑。湖北冬天室温低,熬不住,不考虑。华南太远,回家不便,不考虑。于是江浙沪成了最优解。
如果打算出国(尤其特指美国),有的学校上了黑名单,虽然很无奈,但也不是很建议去:“国防七子” + 北邮,等等。

最后说一个小众的思路吧。我校有位刘朋昕老师,他认为城市比专业、学校重要,因为他倾向于认为本科教育教不了什么,不如大学四年开开眼,大城市里机会也多。他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仅供参考。
太晚了,过了0点了,虵的生日到了,就此停笔。祝他生日快乐,万寿无疆,我们会继续贡献我们的每一个一秒钟。

录取结束了,剩下的暑假应该干什么?

作者 201803李盛忻
  1. 好好玩,好好玩,好好玩。有的学校有暑学期,7月份多数时间要在学校里上课,暑假相当于只有一个月了。可能以后就没有这么久的暑假了。
  2. 预习一些大学课程,比如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经济学原理、CS50等等,具体看什么,可以去各自学院查询自己学科的培养方案,里面会写明。
  3. 学一些以前没时间学的东西,比如Photoshop等等。
  4. 做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用unity做个简单的游戏、做一些vlog、开始做个人博客等等。
  5. 遇事不决睡大觉。
  6. 其他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