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载:将一个设备文件(通常是存储设备)挂载在已经存在的目录上,我们要访问存储设备的中的文件,必须将文件所在的分区挂载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上,然后通过访问这个目录来访问存储设备。
    卸载:解除挂载的关联关系
    Note:挂载点下的原有文件在挂载点完成之后都被临时隐藏(提示:挂载点选用空目录)
    mount:挂载命令
    mount:显示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所有设备
    mount: 显示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所有设备
    [root@test ~]# mount —help
    Usage:用法
    mount [-lhV]
    mount -a [options]
    mount [options] [–source] | [–target]
    mount [options]
    mount []

    : 指明要挂载的设备

    1、设备文件:/dev/sdb 1
    2、卷标:-L”Lable”
    3、UUID
    4、伪文件系统名称:proc | sysfs | configfs
    directory: 挂载点
    事先存在;建议使用空目录
    常用选项:
    -t fs_type:指定要挂载的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类型
    -r:readonly只读形式挂载
    -w:读写形式挂载
    -n:不更新/etc/mtab
    -a:自动挂载所有支持挂载的设备(定义在/etc/fatab文件中,且挂载选项有自动挂载)
    -L:以卷标的形式挂载
    -U:以UUID的方式挂载
    -B:绑定目录到另一个目录去
    Note:查看内核追踪到已经挂载的所有设备:/proc/mounts
    -o:指定挂载文件系统的选项
    options:
    async:异步模式
    sync:同步模式
    atime/noatime:包含目录和文件
    diratime/nodiratime:目录的访问时间戳
    auto/noauto:是否支持自动挂载
    exec/noexec:是否支持将文件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运行为进程
    dev/nodev:是否支持在此文件系统上使用设备文件
    suid/nosuid:是否支持suid特殊权限
    suid:suid是一种对二进制程序进行设置的特殊权限,可以让二进制程序的执行者临时拥有属主的权限
    remount:重新挂载
    ro
    rw
    user/nouser:是否支持普通进行重新挂载操作
    acl:启用该文件系统上的acl功能
    Note:上述选项可以同时使用,彼此之间可以使用逗号分隔符
    默认选项:defaults
    包含的特性: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卸载命令:
    umount
    交换分区管理:
    swapon:启用交换分区
    swapon [option] [devcives]
    选项:
    -a:激活所有的交换分区
    -p:priority:指定优先级
    swapoff:禁用交换分区
    swapoff [options] [device]
    Note:临时方式;系统重启又失效
    相关命令:
    内存使用空间状态:free
    free [options]
    -m:以MB为单位
    -g:以GB为单位
    [root@test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内存总量 使用量 空闲量 共享内存空间 buff/cache使用量 可用量
    cache:缓存区,高速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内存之间的容量较小但速度很快的存储器,因为CPU的速度远远高于主内存的速度,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需等待很长的时间,而 Cache保存着CPU刚用过的数据或循环使用的部分数据,这时从Cache中读取数据会更快,减少了CPU等待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其中要注意的是Cache并不是缓存文件的,而是缓存块的(块是I/O读写最小的单元)。
    Buff:缓冲区,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者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通过buffer可以减少进程通信需要等待的时间,当存储速度快的设备与存储慢的设备进行通信时,存储慢的数据先把数据放到Buffer中,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存储快的在读取buffer中的数据,在此期间快的cpu可以干其他事情。Buffer:一般是用在写入磁盘的,例如:某个进程要求多个字段被读入,当所有要求的字段被读入之前已经读入的字段会先放到buffer中。

    文件系统空间占用等信息查看工具:df

    -h:human-readable
    -i:inode代替blocks
    -p:以Posix兼容格式输出
    (Posix兼容可移植的操作系统)
    -T:输出文件系统类型信息
    查看某目录总体空间占用状态:du
    -h:human-readable
    -s:summary
    dd命令: Copy a file, converting and formatting according to the operands.
    作用: 测试磁盘IO及数据迁移等工作
    用法:
    dd if=/path/from/src of=/path/to/dest
    bs= : 复制数据的单元大小(block size)
    count= : 复制多少个bs
    磁盘的拷贝:dd if=/dev/sdb1 of=/dev/sdb2
    备份MBR:
    dd if=/dev/sda of=/tmp/mbr.bak bs=512 count=1
    测试:/dev/null:数据黑洞
    /dev/zero:吐0机
    注释MBR: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是位于磁盘最前边的一段引导(Loader)代码。它负责磁盘操作系统(DOS)对磁盘进行读写时分区合法性的判别、分区引导信息的定位,它由磁盘操作系统(DOS)在对硬盘进行初始化时产生的。
    实例1:测试一块的硬盘的IO速率
    dd if=/dev/zero of=/dev/ #生产环境中,千万不要吧目的地搞错
    添加磁–>磁盘格式化(选择分区格式)–>分区–>通知内核重新获取磁盘分区->文件系统格式化–>du(测试IO)
    磁盘格式化:
    磁盘格式化介绍
    格式化,简单来说就是清除数据,恢复磁盘到初始状态。
    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就是处理磁盘的物理表面,在磁盘上重新建立标准的磁盘记录格式,划分磁道和扇区,低级格式化对磁盘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尽量不要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
    高级格式化(逻辑格式化),就是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FAT32WIndows的/NTFS/EXT2linux的文件系统等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然后初始化磁盘或者某个分区,清除磁盘或者分区中的文件数据。而高级格式化又分为快速格式化和一般格式化,快速格式化顾名思义,速度会更快,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何差异呢?
    快速格式化介绍
    有时候我们不小心格式化了硬盘,总会求助电脑高手来帮我们恢复文件,为什么格式化后还能恢复数据呢?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使用快速格式化,快速格式化仅仅是清楚掉表面数据而已,是可以通过某些手动恢复的。
    快速格式化需要的时间非常少,如果硬盘有坏道,它也不会提示,只是将磁盘中的文件删除,但是这个删除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删除文件,快速格式化是通过清除FAT表(文件分配表),让电脑认为磁盘上没有数据了,并不是真正的格式化数据,所以电脑会显示磁盘是空的,但是其实数据都在,只要通过数据恢复工具就能恢复数据,这就是为什么叫快速格式化,只是清理文件分配表而已。
    一般格式化介绍
    一般格式化和快速格式化完全相反,一般格式化除了清除数据之外,会对硬盘进行检测,所以时间比较长,如果检测到硬盘有坏道的话,还会进行提示。如果你的硬盘数据经常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一般格式化进行检测。
    使用一般格式化进行数据清除的时候,会将磁盘上所有磁盘扫描一遍,并清除所有内容,且不可恢复,所以,在格式化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想吃后悔药的话,最好勾选快速格式化。
    总结
    如果只是平常的电脑维护,那么使用快速格式化就可以用了,而且万一删除掉了重要的数据还可以进行恢复。如果是想清理一些比较隐私的数据,那么最好还是使用一般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