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查

本文来自于作者自身的选品经验和总结,仅供参考。

要做好一个跨境项目,离不开“产品+内容+渠道“。若追求短期利润,三者中缺一尚可,如爆品站铺货模式就是”内容+渠道“,”供应链+亚马逊“则是”产品+渠道“。但长久来看,要实现持续稳定的竞争力,三者都不可缺。

这篇文章侧重讲解【产品】板块,【内容】和【渠道】板块我之后再找机会分享。

一、流量

好的产品=好的流量!好的产品=好的流量!好的产品=好的流量!
在互联网世界就是流量为王,谁能在繁杂的信息流中被看到,并且点进来!谁就可以在同等的大流量池里面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所以要了解产品,先要了解流量;
对于电商领域的新客而言,流量无非就两种,一种是搜索流量,一种是推荐流量。两者并不完全割裂地存在,而是一般以“三七开”分布。搜索的排序带着推荐,推荐的结果又参考了搜索的记录;

搜索流量

特征:转化率高

我们在百度搜索商品,在淘宝搜索商品,在亚马逊搜索商品,其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和购买这款商品,所以用户本身的意向是很高的。所以搜索流量的转化率一定会很高,以亚马逊为例,全网累计约有80%。如果你的很低,无论是【曝光-点击】环节还是【点击-成交】环节很低,那你的客户一定是被同行转化了,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尝试不断地去【搜索-对比-优化】,来迭代自身的展示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流量的获取:永远地SEO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e),搜索引擎优化。即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提高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利用平台的规则,在平台上抢排名;
SEO适用于任何平台!只要它有搜索!所有做小红书,淘宝,闲鱼以及各种互联网平台的项目,尽管他们的规则不尽相同。比如美团注重地理位置,淘宝注重销量,闲鱼注重信誉。但是!他们都一个做法是相通的,就是优化关键词,这又是个很高深的学问,这里不做展开,只讲核心思想:让客户能想到和你相关的所有词语都在你的产品页面出现。
换而言之,你会发现有的sku是很难被精准地搜索到的,比如下面这只【透明的内部有金属配件的朋克风熊吊坠】,这种产品极度不推荐在淘宝等搜索主导的平台售卖,它更适合推荐类平台;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
还有一些神器,像下面这款【手摇切丝机器】,在你看到产品前都不知道这种东西存在,更不会去搜索,所以这类产品也不建议在搜索为主的平台销售。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2

推荐流量

特征:随机性强

在推荐的算法研发中,人类只制定规则,结果由机器判定,所以出来的结果人无法精准预测。
以抖音为例,它会把你的视频推给你标签近似的10个人,作为第一个用户池子。如果10人里面有3个人点赞,就推给有100个人第二个用户池子,以此类推。
这种情况下,如果就是碰巧!前面10个人没人点赞,这个视频就不会再被传播。所以抖音经常会出现两个一样的视频数据完全不一样的局面,于是也就有了“多个账号发同一个视频,来搏跑出一个”的做法,结果往往是能跑出1-2个的。这个案例能很好地体现推荐的随机性,不过后来抖音优化了查重机制,重复的视频会被限流,所以矩阵视频的玩法也走不通了。

流量的获取:标签(精准人群)+内容

从上面的机制来看,要提升推荐流量获取有两种方式: 一是让每一批用户更准确;二是优化内容,提高点赞率;
上述的【手摇切丝机器】,其产品使用过程本身就是好的内容,教你如何轻松切菜,所以很适合用于推荐流量,尤其是短视频这种内容承载量大的媒介;

以上的分析除了自然流量外,同样适用于广告。

二、差异化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3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图,里面的格子相同,每只格子里面的小鸭鸭其实都不尽一样,但我只看到了蓝色的那只。
这在淘宝里面也是一样的,有些产品实在是太过于标准化了,以至于和其它产品完全拉不开差距,这样一页铺开直接就被忽略了。淘宝还可以在宣传图上做些功夫吸引注意力,而亚马逊只能放白净的抠图。。。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4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5
(搜索数据线,左边是淘宝,右边是亚马逊)

所以外观上的差异化是商城货品的突破口!尤其是搜索类商城,因为它会把一堆同类品摆到一齐,让人选择困难。
说到数据线,必须要提一嘴老大哥anker,看看别人是怎么做亚马逊的。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6
和上面的亚马逊产品列表对比,从颜色,到设计,到材质,再到凹出来的造型,各个维度都碾压上面那一批白色的公模产品。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7
(anker的数据线有8种颜色可选)
所以做商城,就多在外观的差异化上下功夫,做到差异化。

三、竞争度研究

我知道好的项目很多,能赚钱的方法很多,但结果都是做的人太多了导致僧多肉少,最后大家吃得太猛蛋糕不够分,收益顶不上自己的辛苦费。
举个例子,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卖早餐,本来生意很好,但别人看你生意好又在周边开了10家,经营的工作没有减少,收益却变成了1/10。
而在互联网,更多的是另一种情况,一个流量大的地方,只有一个铺位能租,谁租到了就能拿下所有流量。于是10个人竞价抢租,有人算了加房租后能赚10%,干了;有人算了再加房租后还能赚5%,干了;又有人算了再加房租后还能赚1%,目前好像没有别的出路,也干了。最后1%利润的人拿下来,又累又赚不到钱,收入都用来交租了,房东钵满瓢满。
在电商行业,平台方就是房东,你们竞争越激烈,它赚的越多,最后除了平台方之外大家都是输家,所以选品的时候,要严格考虑竞争度。
由于两种流量差异大,这里还是区分开两种流量来研究。

推荐流量

卖家的时间一般不充裕,没办法经常浏览国外的软件看他们推荐的产品,得到充分的选品思路。那么这个时候就只能使用广告监控软件了。举个例子poweradspy就是一个典型的广告追踪软件,你可以在上面批量查看广告。像这类广告数据化软件有非常多,可以让你非常直观的查看热门广告,相关的点赞数和评价数。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8
(选品需要用到的广告工具)
有时候,你可能会在这些广告间谍软件里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热门产品,但是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认为一个产品很酷炫就盲目选择这个产品,有时候这些广告不过是特效广告,而真实情况下是没有这样的产品存在的。这个在COD模式中非常常见。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货源。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在1688上面找到的。所以如果你对产品的预期过高,而供应资源没办法跟上,也不过是在空谈。
目前2022年,这类广告间谍软件已经是比较落后了,因为太多的卖家在使用同一款软件,看类似的数据。最终的情况就变成了,大家都没办法赚到多少钱,因为每个产品爆款的生命周期都太短暂了。

关键词难度

关键字研究的工具很多,最好用的应该是ahrefs和semrush,不过这两个工具很贵,我每个月都会花5000左右在这些工具上面,但我觉得作为个人能力的补充其实也值。
Shopify选品是可以通过针对关键字进行开展的。核心逻辑就是找到搜索量高但是竞争较低的核心关键字,然后进入市场中做这个产品。必须得说这个策略是最难的,因为我相信80%的关键字都已经是血海一片。既然想要找到剩下的蓝海市场是非常非常难的,但是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就能找到。
这里核心关注三个指标:keyword difficulty (KD),月搜索量,趋势;
keyword difficulty (KD)
反映的是竞争激烈程度,范围在1%-100%,越高竞争越激烈,一般认为80%以上想都别想,60%-70%的是仍具有市场空间,40%-60%未来可期,40%以上前途无量。事实上40%以下的词已经很少了,常常是品牌词或者长尾词,如果顺着这些词找到他们品类最标准的词,往往都在80%以上;
月搜索量
反映的是市场需求,一般认为近似词累计1k以下的市场完全不值得做,当有一种情况是头5个词的搜索量都接近且很大,因为这商品没有一个标准的叫法,叫什么的都有,这时你只要能在一个叫法上做到第一名,能分到的流量就很多了;
趋势
反映的是这个市场的未来,如果是慢慢增长,那说明还有未来;如果是迅速增长且到了一个平台,那等你入场的时候这款产品的红利期大概率是过了,下一个红利期一般又要等三年。如果是下降的趋势,就好好考虑一下还要不要进场。
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些周期性的产品,永远有机会入场,比如泳衣,在今年夏天前大量推广前两年的爆款,还是可以获取到不少流量和收益的。

四、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ift Time Value)(有点超纲)

LTV指的是你的用户中,平均每人一辈子能在这里的购物金额是多少?
如果做的是3C,或者是自有品牌,那这个板块如果设计好,会成为超级大招,直接让利润翻几倍。

1、搭卖

一个买衣服的人,近半数都会愿意再买条裤子来搭这身衣服,如果有的话,还可以再卖一顶帽子,这时再配一双鞋子就实现完全代入了。
当然这是极致理想的情况,但一般情况来说,这样的方式一定比单卖一件衣服来得利润高;
搭卖的做法不仅在产品上需要设计,在店铺的布局和运营上也需要有完美的布局,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用户二次加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搭卖的产品必须符合目标人群高度统一,才能提高每次加购的可能性。小米是很典型的案例,虽然它做的品类很多,但都是围绕着,【朴素却追求智能】的这波男性用户来进行产品设计的,所以会让人买了又买。

2、软件增值:

如果做的是3C类产品,而恰好你是品牌方,而又恰好产品需要个app,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脱离了3C制造业的低利润陷阱了。
3C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成本高,服务成本还很高,所以利润普遍很低。而且还耐用,正常一个小家电都能用三五年,所以导致复购率也很低;
但是,如果你的app里面能提供那么一丢丢的增值服务,这个事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海康威视的监控系统,本身一套下来的价格才几百元,如果我要加一个【人脸识别】的功能,则每个月租用云服务的费用是20元,再加个【车牌识别】的功能,每个月又要加20元。对于用户来说,如果真的有需求,每个月这一点费用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品牌方,这个机制下很容易实现第一年的利润翻一倍,而且明年还可以继续收费。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9
还有一个案例是华为手表,整个手表定价不过1500元,但买回来之后下载app,发现上面还可以买表盘,最贵的定价直接到了88元。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0
这里需要回归到用户画像来看,对于华为的用户来说,一般购买力都是不弱且支持国产的,所以花88元支持一下国产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耗材:

如果一个3C品牌,想要让用户源源不断地想起你,源源不断地购买你,那么耗材一定是最性感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其实不是在跨境电商,而是飞利浦的电动牙刷。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1
这只牙刷价格560元,应该是加上了产品设计费和品牌溢价,所以第一批的利润估计也还勉强可以,但是,他的刷头是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换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款产品。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2
这种产品的批发价格,说实话在国内9元3支就差不多了,但是因为它是飞利浦的专用牙刷,而且上面那款牙刷的用户其实客户群体消费力都很强,所以根本不愁这一百元的差价,刷头高价也不愁卖。
这里我们计算一下利润,三个刷头毛利润100元,大约可以用一年,而电动牙刷毛利润我估计在300左右。于是利润就变成了【300+100*年数】,那就解决了一个卖家的痛点,3C产品耐用导致复购低的问题,这个模式用得越久,复购率反而越高,换刷头这个机制也容易让客户接受。

但是!这里有两个点要注意的,否则耗材会被大量平替,让别人抄刷头而流失掉一部分用户。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3
第一个是耗材要包装得有点技术含量。比如什么【纳米材料】,【tritan耐热科技】等,用这些词来抬起价格壁垒,因为便宜货说自己有什么科技,即使是真的也没人信的,哪怕这个科技本身其实很便宜。
第二个是定价要回归用户人群。再次提到了这个点,如果说飞利浦的牙刷定价是200元左右,那么客户人群就会更追求性价比,这时如果要卖119三个的刷头,客户就回去找40元左右的平替;

类似的模式,蓝月亮也玩得很溜。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4
如果洗衣液用完了,客户会想“该换一瓶洗衣液了,想想该买什么牌子的。”
但是,如果你知道有下面这个东西。
5000字讲解跨境电商选品逻辑 - 图15
决策就会变成“我什么时候该去买一瓶补充液”,这个方式直接斩断了客户选择竞品的可能性,毕竟只要上一瓶用得不算太差,那么补充液总是要比新买一瓶便宜点的。

以上就是我用5000字分享了我对跨境电商选品的思考。

我是理查,做过软件产品经理,做过硬件产品经理,现在在做跨境DTC。欢迎想要交流的伙伴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