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ter 渲染过程
可以分为这么三步:首先,
- 通过 Widget 树生成对应的 Element 树
- 创建相应的 RenderObject 并关联到 Element.renderObject 属性上
- 构建成 RenderObject 树,以完成最终的渲染。
Element 树存在的意义
因为 Widget 具有不可变性,但 Element 却是可变的。实际上,Element 树这一层将 Widget 树的变化(类似 React 虚拟 DOM diff)做了抽象,可以只将真正需要修改的部分同步到真实的 RenderObject 树中,最大程度降低对真实渲染视图的修改,提高渲染效率,而不是销毁整个渲染视图树重建
Widget/Element/RenderObject三棵树
声明式开发
Flutter 的视图开发是声明式的,其核心设计思想就是将视图和数据分离,这与 React 的设计思路完全一致。
对我们来说,如果要实现同样的需求,则要稍微麻烦点:除了设计好 Widget 布局方案之外,还需要提前维护一套文案数据集,并为需要变化的 Widget 绑定数据集中的数据,使 Widget 根据这个数据集完成渲染。但是,当需要变更界面的文案时,我们只要改变数据集中的文案数据,并通知 Flutter 框架触发 Widget 的重新渲染即可。这样一来,开发者将无需再精确关注 UI 编程中的各个过程细节,只要维护好数据集即可。比起命令式的视图开发方式需要挨个设置不同组件(Widget)的视觉属性,这种方式要便捷得多。
总结来说,命令式编程强调精确控制过程细节;而声明式编程强调通过意图输出结果整体。对应到 Flutter 中,意图是绑定了组件状态的 State,结果则是重新渲染后的组件。在 Widget 的生命周期内,应用到 State 中的任何更改都将强制 Widget 重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