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工厂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2.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这三种模式从上到下逐步抽象,并且更具一般性。
GOF在《设计模式》一书中将工厂模式分为两类: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与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1. 将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看为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两者归为一类。

区别
工厂方法模式:
一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抽象工厂模式:
多个抽象产品类,每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多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区别:
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
两者皆可。

简单工厂

例子

建立一个工厂(一个函数或一个类方法)来制造新的对象。
分布说明引子:从无到有。客户自己创建宝马车,然后拿来用。

  1. public class BMW320 {
  2. public BMW320(){
  3.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320");
  4. }
  5. }
  6. public class BMW523 {
  7. public BMW523(){
  8. System.out.println("制造-->BMW523");
  9. }
  10. }
  11. public class Customer {
  1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3. BMW320 bmw320 = new BMW320();
  14. BMW523 bmw523 = new BMW523();
  15. }
  16. }

客户需要知道怎么去创建一款车,客户和车就紧密耦合在一起了.为了降低耦合,就出现了工厂类,把创建宝马的操作细节都放到了工厂里面去,客户直接使用工厂的创建工厂方法,传入想要的宝马车型号就行了,而不必去知道创建的细节.这就是工业革命了:简单工厂模式

UML图

我们建立一个工厂类方法来制造新的对象。如图:

简单工厂与工厂方法 - 图1

产品类

  1. abstract class BMW {
  2. public BMW() { }
  3. }
  4. class BMW320 extends BMW {
  5. public BMW320() {
  6. System.out.println("制造320");
  7. }
  8. }
  9. class BMW523 extends BMW {
  10. public BMW523() {
  11. System.out.println("制造523");
  12. }
  13. }

工厂类

  1. class FactoryBMW {
  2. public BMW createBMW(int type) {
  3. switch (type) {
  4. case 320:
  5. return new BMW320();
  6. case 523:
  7. return new BMW523();
  8. default:
  9. break;
  10. }
  11. return null;
  12. }
  13. }

客户类

  1. class Customer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FactoryBMW factoryBMW = new FactoryBMW();
  4. factoryBMW.createBMW(320);
  5. }
  6. }

总结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重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一定很简单。它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1. 先来看看它的组成: <br /> 1) 工厂类角色: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用来创建产品<br /> 2) 抽象产品角色: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 <br /> 3) 具体产品角色: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但是工厂部分好像不太理想,因为每增加一种新型车,都要在工厂类中增加相应的创建业务逻辑(createBMW(int type)方法需要新增case),这显然是违背开闭原则的。可想而知对于新产品的加入,工厂类是很被动的

于是工厂方法模式作为救世主出现了。 工厂类定义成了接口,而每新增的车种类型,就增加该车种类型对应工厂类的实现,这样工厂的设计就可以扩展了,而不必去修改原来的代码。

工厂方法

产品类

  1. abstract class BMW {
  2. public BMW() { }
  3. }
  4. class BMW320 extends BMW {
  5. public BMW320() {
  6. System.out.println("制造320");
  7. }
  8. }
  9. class BMW523 extends BMW {
  10. public BMW523() {
  11. System.out.println("制造523");
  12. }
  13. }

创建工厂类

  1. interface FactoryBMW {
  2. BMW createBMW();
  3. }
  4. class FactoryBMW523 implements FactoryBMW {
  5. @Override
  6. public BMW createBMW() {
  7. return new BMW523();
  8. }
  9. }
  10. class FactoryBMW320 implements FactoryBMW {
  11. @Override
  12. public BMW createBMW() {
  13. return new BMW320();
  14. }
  15. }

客户类

  1. class Customer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FactoryBMW320 factoryBMW320 = new FactoryBMW320();
  4. BMW320 bmw320 = (BMW320) factoryBMW320.createBMW();
  5. FactoryBMW523 factoryBMW523 = new FactoryBMW523();
  6. BMW523 bmw523 = (BMW523) factoryBMW523.createBMW();
  7.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