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用于解释kotlin官方文档中的示例代码。希望能帮助到你。

基础

官方文档地址 https://www.kotlincn.net/docs/reference/coroutines/basics.html

作用域构建器
  1.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
  2. fun main() = runBlocking { // this: CoroutineScope
  3. launch {
  4. delay(200L)
  5. println("Task from runBlocking")
  6. }
  7. coroutineScope { // 创建一个协程作用域
  8. launch {
  9. delay(500L)
  10. println("Task from nested launch")
  11. }
  12. delay(100L)
  13. println("Task from coroutine scope") // 这一行会在内嵌 launch 之前输出
  14. }
  15. println("Coroutine scope is over") // 这一行在内嵌 launch 执行完毕后才输出
  16. }

程序的运行结果:

  1. Task from coroutine scope
  2. Task from runBlocking
  3. Task from nested launch
  4. Coroutine scope is over

解释:

  1.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
  2. //main方法一启动就创建一个协程,因为这个协程直接把主线程阻塞了,就叫CoroutineBlock吧
  3. fun main() = runBlocking { // this: CoroutineScope
  4. //创建一个新的协程,叫做CoroutinebA吧 1
  5. launch {
  6. //挂起当前协程200ms 2
  7. delay(200L)
  8. println("Task from runBlocking")
  9. }
  10. //挂起当前协程 3
  11. coroutineScope { // 创建一个协程作用域
  12. //创建新一个新的协程,叫做CoroutineB吧 4
  13. launch {
  14. //挂起当前协程500ms 5
  15. delay(500L)
  16. println("Task from nested launch")
  17. }
  18. //挂起当前协程100ms 6
  19. delay(100L)
  20. println("Task from coroutine scope") // 这一行会在内嵌 launch 之前输出
  21. }
  22. println("Coroutine scope is over") // 这一行在内嵌 launch 执行完毕后才输出
  23. }

我在上述代码中用数字做了标记,现在结合这些标记,逐行代码进行分析。

  1. 1处,创建一个新的协程,叫他CoroutineA,并执行协程,立刻返回。

  2. 然后执行到3,coroutineScpoe()是一个Kotlin协程库中的挂起函数,此时挂起当前协程,当前协程是什么?当前协程正在执行runBlocking{}函数中的代码块,因此此时外部的CoroutineBlock协程被挂起,并调用3处创建的代码块。

  3. 此时走到4处,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协程CoroutineB,因为不是挂起函数,所以创建协程后启动并从代码块返回。

  4. 此时走到6处,遇到挂起函数delay(),那么挂起当前的协程CoroutineBlock。

  5. 前面两个launch()方法启动了两个协程,分别是CoroutineA和CoroutineB,他们分别走到了 2处 和 5处。并各自调用了一个挂起函数delay()

  6. 仔细数一数,此时挂起的协程已经有三个了:分别是JobBlockJobAJobB。但是根据他们挂起函数挂起的时间,那么从挂起函数恢复的先后顺序是6处,2处,5处。

  7. 于是根据挂起函数恢复的先后顺序,打印:

    1. Task from coroutine scope
    2. Task from runBlocking
    3. Task from nested launch
  1. 还是回到3个协程挂起恢复的地方,先是6处的协程CoroutineBlcok恢复,那么他打印完后,会再等待当前协程作用于创建的协程CoroutineB完成后,再从coroutineScope()方法返回。而当协程CoroutineB执行完后,已经打印完了3行内容。此时从3处的挂起处恢复。

  2. 继续执行协程CoroutineBlock,打印:

    1. Coroutine scope is over

这里我的疑问是:函数coroutineScope()创建了一个协程作用域并挂起,并等内部所有的子协程也完成了才立刻返回。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是否有其他创建协程作用于的函数也是这样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