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

2019 年是我阿里职业生涯的低谷,自己长期深耕的 Node.js 基础技术方向遇到很大的挑战,而 Serverless、FaaS 等新的方向又推进得很慢,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和不安全感,一度动了离职的念头。

4月26日,我拿到了自己的五年陈戒指,更重要的是在听完「大炮」一番激情的忽悠以后,我意识到阿里巴巴和我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雇主和雇员,我依然深爱着这家公司。

于是我尝试振作起来,主动寻求一些改变。这种情况下,转岗也许是最直接的一种操作。我联系好了下家,并和两边 Leader 都聊好了,可在最后关头和玉伯的一番对话又让我选择留了下来。

玉伯给了我三个选择:Cloud IDE,云凤蝶和语雀,最终我选择了 Cloud IDE

刚进入 Cloud IDE 项目组的第一个月,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坑跳入了另外一个坑:

  • 我负责的部分美其名曰叫 IDE 云化,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测试工作
  • 多方共建,常常出现互相「踩脚」的现象,比如:一个语言服务,至少有三个人在负责
  • 版本发布混乱,而且习惯性 delay,版本质量也不高

上面这些都还只是表面的问题,最让我焦虑的其实是 Cloud IDE 的产品定位一直没有共识。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相比其他 IDE 的优势在哪儿?我们做 IDE 的初心是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些同学认为这些可以先不用想清楚,埋头做就好了。但从我的角度,既然我选择留下了,就不想再浪费时间

那段时间我变成了团队内的「刺头」,也是在那段时间我又动过放弃的念头,最后曾哥和臻儿的力顶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思考、沉淀,我也基本上想清楚了 Cloud IDE 的核心价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提效上来。

Cloud IDE 项目历经了大半年的封闭开发,终于在 10 月逐步对外包同学开放。整个接入过程其实也是跌跌撞撞,中间还出现过几次稳定性相关的黑天鹅事件,不过最终我们还是算顶住了,目前 Cloud IDE 的周活已经达到 250+, 支撑了近 150 名外包同学 100% 的编码活动

一些感悟

1. 打败口香糖的是智能手机

image.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 2007 年开始,口香糖销量持续走低,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在节节升高,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行业,它们的数据变化竟然呈现某种有趣的互斥性。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取代你的可能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当干掉你的人从来没有与你打过招呼,那才是真正的门外的野蛮人。

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投入多年的技术会有感情和执念,但是时代的发展是残酷,唯有持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前几年流行做框架,我们搞了 Egg.js,到现在它还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 Node.js 框架,但是云原生时代技术的竞争已经不在框架这一层,如果还死抱着老的套路迟早会被淘汰掉的

2. 依靠团队

回顾我的阿里生涯,处于高点的时候都是有一帮坚强的小伙伴撑着,例如:最早的 Xman 团队、哥伦布团队,以及后来的 Fusion 团队、Ali Node.js 工作组等等。

而过去两年,我却主要是自己单打独斗,这一方面是因为异地和基础技术工作特点决定的,但另外一方面也和我性格中的某些个人英雄主义特质有关。

最近半年,由于 Cloud IDE 项目又让我找回了团队作战的感觉,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扛的感觉。

3. 谦卑、谦卑、再谦卑

当你的产品还很烂、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有的只有谦卑;当你的产品不错了,开始被大家喜爱,你也要尽量保持谦卑。谦卑并不是说对客户百依百顺,而是一种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

迎接「本命年」

大年初一刚过,我迎来了自己第三个本命年。在民间的说法里本命年是不吉利的,我虽不是迷信的人,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确实都不算什么「好事」:组织架构被动调整、武汉肺炎等。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们可以尽量的朝积极方面想:组织架构的调整,是为了整合资源,对 Cloud IDE 的发展也许更有利;武汉肺炎让很多人无法正常过春节,而我家的情况是:我老丈人是做小生意的,往年春节正是一年最忙的时候,无法在家过,而今年因为疫情停业,反而可以一家人团圆。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