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大多都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上班时间都很紧张,于是很多人为了多睡一会,就会用方便的方式解决早餐问题。有些人早餐可能会吃煎饼,煎饼中可以加鸡蛋,也可以加香肠,但是不管怎么“加码”,都还是一个煎饼。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现有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美化其外观,如房子装修、相片加相框等,都是装饰器模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想用一些现存的组件。这些组件可能只是完成了一些核心功能。但在不改变其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地扩展其功能。所有这些都可以釆用装饰器模式来实现。

装饰器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装饰器(Decorator)模式的定义: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结构的情况下,动态地给该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功能)的模式,它属于对象结构型模式。

装饰器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 装饰器是继承的有力补充,比继承灵活,在不改变原有对象的情况下,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扩展功能,即插即用
  • 通过使用不用装饰类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可以实现不同效果
  • 装饰器模式完全遵守开闭原则

其主要缺点是:装饰器模式会增加许多子类,过度使用会增加程序得复杂性。

装饰器模式的结构和实现

通常情况下,扩展一个类的功能会使用继承方式来实现。但继承具有静态特征,耦合度高,并且随着扩展功能的增多,子类会很膨胀。如果使用组合关系来创建一个包装对象(即装饰对象)来包裹真实对象,并在保持真实对象的类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为其提供额外的功能,这就是装饰器模式的目标。下面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image.png
Component 是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就是定义我们最核心的对象,也就是最原始的对象。在装饰模式中,必然有一个被提取出来最核心、最原始、最基本的接口和抽象类,就是 Component。
ConcreteComponent 这个是最核心、最原始、最基本的接口或抽象类的实现,要装饰的就是这个类。
Decorator 一般是一个抽象类,实现接口或者抽象方法,在它的属性里面必然有一个 private 变量指向 Component。
ConcreteDecoratorA 和 ConcreteDecoratorB 是两个具体的装饰类,就是要把最核心、最原始、最基本的东西装饰成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