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6

    1. 在古典音乐史上,有一些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刻画了一些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非常的形象、生动、有趣,音乐也非常动听。让我们一起看看古典音乐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动物(内含作品的试听链接)。

    一、著名动物
    1、舒伯特的“鳟鱼”:《鳟鱼五重奏》
    2、海顿的“云雀”:《云雀四重奏》
    3、圣桑的“天鹅”:《天鹅》
    4、柴可夫斯基的“天鹅”:《天鹅湖》
    5、肖邦的“小狗”:《小狗圆舞曲》
    6、贝多芬的“杜鹃”:《杜鹃奏鸣曲》
    7、拉威尔的“鹅妈妈”:《鹅妈妈组曲》

    二、动物和作品简述
    1、舒伯特的“鳟鱼”:《鳟鱼五重奏》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整个作品可以看作是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第一、第二乐章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
    建议欣赏第四和第五乐章。第四乐章的欣赏地址: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1/12/14/VIDA1323833107513206.shtml#4

    2、海顿的“云雀”:《云雀四重奏》
    海顿在1789年创作了《云雀四重奏》(Lark Quartet),Op.64,No.5,因第一乐章开始处小提琴奏出的云雀叫鸣而得名。这支被称为“云雀”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不仅第一乐章,就连最终乐章也充满了令人联想小鸟鸣啭的无穷动式的旋律。全曲都与云雀这一爱称相符,明朗、欢快是此曲的特点。在海顿所作的74首弦乐四重奏当中,它在音乐上最成熟,最富有海顿的气质,堪称室内乐项上的珠玉,完美演绎的经典之作。这首音乐非常轻快,适合清晨欣赏,会让一天的心情都明媚起来。
    建议欣赏第一乐章。全曲的欣赏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Q4y1M733/

    3、圣桑的“天鹅”:《天鹅》
    《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也是组曲中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视作圣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组曲中一首幽雅、温柔的小曲,与其它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曲中钢琴的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幽雅的身姿,以及安详自在的浮游时的情景。
    《天鹅》运用大提琴演奏典雅、庄重的主题旋律,附以钢琴琶音伴奏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很好地将天鹅美丽的身姿、神态、动作传达给听者,使人听到了乐曲简单的旋律美、也想象到了乐曲表现的画面美,更看到了乐曲延伸到芭蕾舞那种融洽至极的姿态美。
    乐曲由钢琴奏出琶音模仿湖面波光闪闪般的前奏,引出大提琴演奏6/4拍子节奏悠扬及高雅的旋律,流畅优美的音符通过上行与下行相互交织,营造出极其优美的曲调。第二部分(B段落)的钢琴伴奏与前奏几乎相同,无任何装饰点缀的旋律更凸显此曲的典雅、生动,与大提琴完美融合。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让人浮想联翩。
    欣赏地址: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7/02/27/VIDEEPUKkNAQXUH5U2Pn0381170227.shtml

    4、柴可夫斯基的“天鹅”:《天鹅湖》
    《天鹅湖》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典范。自1877年在莫斯科首演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成了芭蕾舞的代名词。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天鹅湖》部分片段的欣赏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E411j7jY/

    5、肖邦的“小狗”:《小狗圆舞曲》
    肖邦《小狗圆舞曲》Op.64 No.1( Minute Waltz Op.64/1)。降D大调圆舞曲(作品64号)共有三首圆舞曲,是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其中第一首(降D大调,即本曲)为肖邦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称为《小狗圆舞曲》。
    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四小节引子过后,出现快速的反复回转型,描写小狗飞快旋转追逐自己尾巴的样子。这段曲调健康活泼、诙谐有趣,把小狗的神态呈现在听众面前。第二段是优美抒情的圆舞曲主题,好像小狗奔跑了一段时间,躺下来休息片刻,悠然自得,懒散舒适。第三段又是快速的音型,就像小狗休息之后又开始追逐尾巴的游戏,一直到乐曲结束。
    欣赏地址: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3/02/08/VIDE1360311053426529.shtml

    6、贝多芬的“杜鹃”:《杜鹃奏鸣曲》
    贝多芬《G大调第25号钢琴奏鸣曲》Op.79创作于1809年。本作品篇幅较为短小,作者运用音乐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大然的热爱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其中有类似杜鹃的啼鸣而称杜鹃奏鸣曲。
    本作品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急板,G大调,奏鸣曲式,带有德国兰德勒舞曲的风格;本乐章大量运用了琶音和音阶的走向来使音乐更有渲染力,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大自然由静到动的景象。第二乐章为行板,g小调,三部曲式,语句较为柔美优雅缓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一片安详的状态。第三乐章为小急板,G大调,回旋曲式,速度稍快,整个乐章较为活泼欢快,由弱奏变为强奏,在高潮强奏之后随即变弱结束全曲。
    本作品短小精悍,运用分解和弦和音阶的形式,模仿了大自然杜鹃的叫声,这种音乐的模仿使得听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给人们带来愉悦之情。
    欣赏地址:https://v.qq.com/x/page/y0324b4mot8.html

    7、拉威尔的“鹅妈妈”:《鹅妈妈组曲》
    《鹅妈妈》是拉威尔1909年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组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1911年拉威尔把组曲,配上管弦乐器,改为芭蕾舞曲。改编成管弦乐组曲的《鹅妈妈》优雅清新,色彩斑斓,织体透明而质朴,它充分显示出拉威尔非凡的配器才能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这套组曲中并没有光彩夺目的乐句或令人头晕目眩的进行,也没有复杂的和弦堆积与豪华表现。这些乐曲的织体清晰、透明,演奏起来也不困难,但是其中生动的想象和无尽的新意,典雅的画面和朴实的叙述,复杂的和声语言和精细入微的色调变化,不但在儿童听众中、而且在成人听众中也唤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应。
    建议欣赏第一乐章。第一乐章的欣赏地址: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2/06/15/VIDA1339751887507604.shtml?spm=C98736.P88245732368.E88245801443.9#9

    三、后记
    听了一些古典音乐,发现有一些作品描述的动物很生动有趣,音乐也很好听。在互联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没有“古典音乐中的动物”这样的文章。于是就将自己所听的相关曲目的信息进行了组织整理,写成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