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TXD技术体验设计 ,作者弋南(高超)

背景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新型基础设施(简称:新基建)定义,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大数据中心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
image.png

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领域的驱动力,而运维体验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工作效率与感受。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运维体验亟待提升,催生IDC数字孪生智能运维。新的运维体验下,用户不仅可以在仿真空间下操控机房,通过界面实现对物理IDC的监控,实现无人值守。

问题定义

image.png

目前,阿里自建机房、园区越来越多,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而现有的Web端二维拓扑巡检效率亟待提升,三维化的空间设施也存在体验不一致,视觉干扰,逻辑映射断层,效果粗糙等体验问题。
image.png

根据以上问题,设计侧通过数据逻辑拓扑的可视化完整映射,三维信息降噪体验优化以及后续标准化、规模化输出覆盖来解决目前所有自建机房的监控运维问题。同时,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也可达到带来一些延伸价值,在数据中心的宣传、VR参观等等场景的应用。

数据逻辑

我们选择阿里某一自建机房进行样板间样例分析,详尽的罗列其设备拓扑逻辑。IDC系统是一个非常专业复杂的系统,其中关于设备设施就包含130多种,我们使用”系统“的思维进行整体的逻辑拆解,并从系统关系层出发串联上下各个层面。
image.png

空间拓扑

系统关系层映射到IDC系统中,即指其中拓扑层级链路。从全球IDC分布到具体某一台服务器设备的拓扑层级达到9层。
640.gif

理清拓扑链路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既要保证数据拓扑和物理逻辑完整映射,又要保证用户的触达效率,这两点冲突如何解决?这里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划分为拓扑下钻与告警事件两种类型。
image.png

用户触达

首先在视图的呈现上将不同的拓扑层级进行视角优化以及合并,合并的过程中融合转场以及视角切换,减少跳转,让用户在切换过程中体感链路缩短。从原本的9层拓扑8次点击跳转优化为3次点击跳转,充分利用三维视图的优势,让设备呈现的效率提高。
image.png

从园区到楼层的拓扑中,通过摄像机视角拉进、模型炸开的方式将园区到楼宇到楼层进行一镜到底串联。
640 (1).gif

告警事件触达

在巡游过程中,发现问题设备可以一键切入相应视角,譬如从包间到机柜视角,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可以一键进入查看详情。
640 (2).gif

在出现有明确的故障或事件,这个时候用户需要快速的查看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面板告警信息直接跳转至故障点。
640 (3).gif

进入独占的事件分析页面,根据不同的故障问题可展示事件相关上下游根因分析,快速了解其对于业务的影响面、问题根源。
640 (4).gif

系统要素

上文提到整个IDC系统中包含130+设备设施,我们将所有的设备进行分类,从设计角度出发,将模型来源划分为“设计模型”及“BIM模型”。
image.png

通过建筑施工的标准化模型输入能够大量减少设计建模成本,让设计更聚焦体验本身。
640 (5).gif

系统功能

数字孪生的过程不是将现实环境照搬至线上,通过需求、设计的层次过滤和加工,孪生的结果应该是面向业务场景需求、符合业务目标的。所以在整个转化的过程中会有增有减,增加的是物理世界所不存在的数据信息,减少的是和业务目标、场景需求不相关的。

标准化

为了后期的规模化复用,一方面进行整个自建机房部分的标准规范产出,另一方面通过典型模型的产出以及bim模型解析的方式,覆盖自建机房。
image.png

在整个规范化的过程中,所有的色彩根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标识体系规范》进行优化产出,对于电器设备、空调设备、建筑装修等材质色彩,由于不同供应商所产生的材质差异化,进行差异化抹平对齐。采用同一套标准色彩材质,同时使用同样的告警配色;对于特殊标准色设备使用其原色相保持不变。
image.png

区别于其他场景,监控运维场景下,用户的注意力始终聚焦于告警信息。如果将真实场景的材质照搬到web端,告警信息会被丰富的色彩、材质所淹没,信息层级拉不开。这里我们对材质进行降噪处理,如下图左侧为整个建筑效果图,右图为优化后的效果。
image.png

基于某一视角下,用户需要进行环境中各种数据的对比查看,这个时候的视觉呈现更加专注,页面将切换进入一个独占的视图进行热力、风力模拟、机柜利用率等。
image.png640.gif

多端多主题

整体色彩倾向更轻透明亮的效果,减少厚重感。视觉风格包含亮色、暗色两种风格,适配不同平台对于监控内嵌的需求。
image.png

产品化

在整个数字孪生的过程中,比较耗费人工成本的部分就是建模。通过样板间的打造,一方面建立了整个IDC的视觉风格规范;另一方面建立IDC场景的标准模型库,对于整个IDC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覆盖,配合建筑模型bim的解析和抽离,可以完整覆盖所有建模需求。后期,可以快速的覆盖所有自建机房的数字孪生。
image.png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