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设计的初衷是通过纯文本加上一些标记来使得文本的阅读更舒适,通过简单的标记来将文章的一些重点内容和骨架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从而方便用户阅读和编写。一旦编辑完成后,渲染为 HTML 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排版并发布出去。

    它不适合用于做任何复杂的工作,只适用于 README、changelog、备忘录、实时聊天等对格式和排版要求不高的简单场景。

    markdown仅仅是标记语言,它们只是用来排版的,跟创作没什么关系。一个软件声称自己支持markdown有多了不起,别听他胡扯,对你而言,只是方便迁移纯文本数据,不用重新学习新的笔记记录格式而且坦白说,加粗你是会用*foo*,创建代码块还是Ctrl+B呢。代码块是用``,还是/dm···(中文格式),/code`呢。我们只是用它来快速排版,而且越来越习惯用富文本的方式来处理markdown。富文本的排版功能其实更强大,但有点难排版好,一不小心就加个各种对比度特别强的颜色,土到掉渣。markdown的好处在于主题已经帮你设计好了好看的样式,你不用怎么管配色,更关注内容,尽管拼积木似的拼凑套用这些样式就好了。

    我们需要的是类Markdown的方便、快捷排版,但不一定非要用Markdown格式来存储笔记,因为它很有限,而且方言很多难以统一,目前依旧是简单的GFM统一江湖。Kramarkdown,Hexo Next主题的note方言,确实可以满足许多排版需求,可是折腾、不通用啊。

    所以Markdown作为笔记载体的话适合的是用于分享,保留大部分格式发布到网络或是以文件方式发送给别人,单纯以Markdown格式作为笔记软件的存储格式,用户又需要各种各样的格式,只会走上另一个极端,这大概也是思源把格式改为更容易解析的json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