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3年的时候注册了bilibili账号,它就基本上承包了我无所事事的业余时间。当然一个网站本身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最重要的还在于其中的创作者和观众。下面我会介绍几个我最喜欢的 UP 主,在我看来,他们一直以最认真的态度带来最优质的内容,一次又一次地帮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眼见为识
第一个介绍的是眼见为识,这是一位以介绍物理概念为主的科普 UP 主。我一直觉得做科普不是一个简单事,尤其是涉及到现代物理学的话题。因为这些理论往往都极其抽象,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要么出现一大堆生涩的词语,从科普变成催眠;要么由于用词的简化和各种各样的比喻,让观众对物理概念形成粗糙且错误的印象。
眼见为识出色的地方在于,用很强的手工、可视化和思维能力,勇敢地探讨一些最为抽象的概念。并且只要你尽力跟上他,在只有基础数学能力的情况下,也能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尤其是他关于高维空间的一系列科普视频,在传达知识的同时更说明了物理学上常用的一些思维方法。我记得我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他几乎全部的视频,那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
2.马督工
马督工是社会时政领域我最喜欢的UP。原因无他,在于真诚。他本人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之后转行做媒体。早些年他在知乎写过许多回答,后来还参与了观察者网的创建,不过最后还是做起了自己的节目,也就是上面截图中的睡前消息。
无论是早年间的知乎还是现在他在B站的节目,此人争议都很大。有人批评他在一些问题上过于理想化,有人认为此人屁股不正,还有人指出其事实错误。我本人也并不赞同他所有的观点,但我仍然愿意听他讲话,主要因为他重证实据的精神和诚实的态度。睡前消息是我目前看到求证、数据工作做的最好的社会话题自媒体之一。当其他人都在用“据说”的消息炒作话题时,睡前消息总是能积极地做自己的调研并给出可靠的来源信息(比如文件、法案名称等)他自己说,自己可能是“唯一一个相信自己讲的所有话的自媒体”。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而言,此言恐怕不虚。而他持续保持对国内问题的聚焦和分析,在当下更是难得。
所以,不管你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的,我都推荐你看看他的视频。我一直觉得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并不在于一个确定的结果,而在于证据和过程。哪怕你不喜欢他的观点,能看到一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也算有所收获了吧。
3.吴晓隆
如图,吴晓隆是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师,他讲解的主要话题是摄影。与许多专注于摄影技术,靠器材、软件知识和绚丽的画面吸引观众的UP不同,吴晓隆是比较难得的,主要讲解摄影师和摄影内容的UP。
21世纪毫无疑问是摄影的民主时代,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了这样的创作当中。而其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把眼光锁定到了器材上,通过花钱来满足炫耀的欲望,对照片本身的关心却越来越少。时间长了,我们被淹没在这种泛滥和牵强附会的“创作”中。手机上纵然留下了几千张照片,回看的次数还不如小时候家人拍下的胶片。而昂贵的器材,最后不过是为了在朋友圈收获一些点赞。
我看到他的第一个视频是关于肖全《我们这一代》的解析。在这之前我对肖全几乎一无所知,也没有看过这个影集。但在那个午后我看完视频的时候,泪水还是涌了出来。他好像把我从现在的泛滥和欲望中拔了出来,让我重新感受到摄影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是这样吧,如果我们都不会欣赏,还谈什么创作呢?
4.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主要关注地理、人文方面的问题。其中,我印象最深刻是关于气候、海洋的一系列科普。
我们生活在一个气候剧变,极端气候频发的时代。而中国又极大受到季风影响,自古以来气候灾害频发。现在生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了解气候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个人来说虽然不足以改变什么,但至少会安心一些,对于必要的环保政策,也会有更明智的看法。
地球知识局的内容特点与眼见为识多少是相似的,或者说,也许优秀的科普栏目正应如此:严谨、冷静、逻辑链相对完整、不哗众取宠,优秀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呈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他们了解这些知识,好好保护我们生活的地方。
5.银屏系漫游指南
银屏系漫游指南,顾名思义,她的内容主要关于影视。我最喜欢她的一点,在于其节目总是能深挖影视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创作技法。影视作品本身我们都能看到,但更多创作层面的视角,是更加珍贵也更精彩的。
上面的截图来自于这位UP对诺兰版本蝙蝠侠的配乐解析。我自己也曾经学习过乐器,但对外人,我却很难拍着胸脯讲,我“懂”音乐。那时的自己更多地关注演奏的技巧,对于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创作和构成的方法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观众来说,电影配乐有了画面情节的辅助,应该更容易听懂,但绝大多数观众也只能感受到其情绪。银屏系漫游指南的这期节目,则是比较深入地分析了配乐在旋律、节奏上的构成方式,明确了不同角色的曲调动机。它一方面展现出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精妙的设计与逻辑思维,另一方面甚至暗示了很多画面之外的信息。当你发现一本早已读过的书还暗藏了许多画外音,这是一件十分惊喜的事情。
现在的影视类自媒体,有一部分以讲解剧情为主,有一部分热衷于寻找彩蛋,还有一些有剧情解析,但并不深入。银屏系漫游指南的内容,并不会枯燥地重复剧情,而是直指向作品中的潜台词,和许多幕后的内容。苹果的广告中有一句话,我一直难以忘记,大意是“要真正理解事物,你必须理解它的起源和沿革”。当你看到配乐的旋律暗藏了怎样的信息,或者一个崭新的作品背后继承了几十年前科幻先驱的精神,你就会明白对于真正的好作品,看过一遍远远不够。
6.oooooohmygosh
6o老师可能是B站设计板块的先驱,至少对我来说是的。现在有不少设计区的UP都用这种动画+画外音的方式制作视频,但在我看来,6o老师仍然是同类作品里最优质的一个。
我自己曾经是工业设计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了UI设计的工作。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专业被归入工科,大家也都是高中的理科考生,所以造型能力十分糟糕。我们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概念和方法论,对于很多基本的技法,技术的源起,或者来自于平面时代的知识,都知之甚少。所以,工作之后的我非常感谢6o老师和其他设计板块的UP,他们为我们这些初入行的小白提供了一扇窗。虽然内容简短,但每一期视频都可以是一个线索,沿着这条线索,可以了解很多以往被忽视掉的基础知识。有些技术和技能在今天也许已不再重要,但正如前面说到的,“要真正理解事物,你必须理解它的起源和沿革”,是这些知识让我的作品开始逐渐有依据可循,开始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故事。
上面从我自己——一个设计师的视角来谈的。如果你并非设计师,也没有关系。毕竟,设计的受众就是每一个普通人,它不是火箭、芯片一样的尖端科学。事实上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设计UP的受众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非设计行业的朋友。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需要所有人的认可和努力。
7.峰哥亡命天涯
比起前面6位,这位UP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个。他的内容相对比较粗糙,主要是一些游记和采访。而我之所以推荐他,主要是因为他的节目会展示一些被我们忽视角落。
随着B站逐渐转型,生活区UP的数量越来越多。不过新增的内容,大多十分光鲜亮丽。有些是留学生日志,有些是去几千元一位的餐厅探店。当然,人和人都有权利分享他们的生活,只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我还是感觉到,许多普通人和落水狗的生活全然被忽视了。
峰哥自己应该是不缺钱的,他的视频主题也不是很固定。他的内容中有一些也是普通的旅拍,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对不同职业,不同处境的人的采访。里面有下岗的女团成员,有即将工作的应届生,有重新打工的精神领袖,有毛坯房里的臊子面。我很感谢他能把这些人的生活带到我们眼前,让我还能记得真实的世界里有多少欣喜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