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公司的VI系统需要建立,而产品正处在迭代阶段,需要设计的活不多,所以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平面这部分工作上。虽然对公司不再招一个专门做平面的设计师颇有微词,但也没办法,给钱的就是老大。我是做UI出身,平面不是很擅长,在老板认为做品牌的是UI,做平面的是UI,做界面的是UI的情况下,没办法,硬着头皮做吧。这篇文章想记录我做版式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想法,以及遇到的状况,以便下次遇到不会措手不及。

    其实版式也分两大类,海报、banner等等是一大类;书籍画册宣传册是第二大类。前者是偏重于视觉表现力,冲击力,目的是怎样一眼抓住人的眼球,虽然像淘宝上视觉糖放太多了也会让人不舒服;而后者更偏重于整体性,易读性,以及轻微的装饰(大多以几何形态为主)。

    网格系统
    网格系统是设计常用的一种手法,网格系统即为 Grid System 的译名,它对于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对版面(页面)进行理性规划的方法,想必做设计的都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就海报而言,网格系统用的不多,或者说更多的打破网格的排版,因为海报需要冲击力,过于平庸的版式就会稍显不足。

    但是在做画册,宣传册,书籍的时候,它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做比较正经的网页也可以(在网页中称为栅格)。网格个人认为跟写静态代码时的盒子概念很像,首先你的规划几大板块,然后再在大板块里嵌入小版块,每一个都方方正正的,把内容排布的归整有序。想要了解怎么布局网格,可以参考大师的画作,特别是蒙德里安,他的红蓝格作品正式参考最佳。

    网格系统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需花心思揣摩,并且配合软件使用,最契合的软件当属indesign,ps和ai也可以,软件灵活运用,在设计时要花心思总结即可。

    内容与形式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形式与内容的冲突经常是设计师和产品运营的矛盾点,以宣传册为例,设计前,运营通常会给大篇幅的内容,他们什么都想往上放,但册子却只有那么点篇幅,怎么办呢?我之前的做法是努力的调整排版来配合内容,因为我认为,形式终究是服务于内容的,内容才是最核心的东西,然而,这种想法近来有了改变,是受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影响。

    因为我发现,内容多了,杂了,客户也不好阅读,到最后想传达的东西一个没传达到,又有何意义。于是产品经理做主,大刀阔斧的,文字该精简的精简,板块该舍弃的舍弃,内容该合并的合并,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整洁,清爽,条理清晰,也传达了核心内容。

    这里的经验告诉我,做产品(册子也是),有些东西是可以大胆舍弃的,就像马力说过(原话记不清了,大致如下):做产品必然不能满足所有方面的需求,这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出来的作品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也展示了最重要的东西,这就够了。

    设计稿与实际产品的出入
    这点我在做平面的产品时体会更大一些,在做界面的时候当然也会出现这猴中情况,大多问题出现在适配和一些开发没有注意的细节上;平面不太一样,设计稿的实际版本和实际版本的观感差距更大。首先是字号,我们做册子的时候并没有工具可以实时预览,导致这方面很依赖于经验,比如14号字在网页上大小刚好,但印刷出来会奇大无比,显得蠢顿。

    总结一下文字的运用:打印店最小能接受6号字,所以正文在美观的情况下一般会在8~10号字;副标题12~16号;大标题20~30号。还有色彩方面,即便是用CMYK色做的,在屏幕上显示的跟实际打印出来的还是会有出入,一般会更偏深一些,所以在用色上可以比想要用的颜色偏淡。还有册子的装订,折页的折痕这些都要考虑进去,不要把文字放在折痕位置。另外,要考虑各个载体的特点,比如折页偏长,册子偏宽等。

    宣传册设计的意义
    做册子就等于公司无声的宣传,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色上思考,客户怎么看,运营向客户介绍时怎么看,老板怎么看等等。

    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是,做折页或者宣传册最重要的有两点:1,显示出公司很牛逼。2,让客户看得下去。第一点,就是要做的简洁,大气,精致。第二点,就是字少,图多,留白多,把该强调的内容强调了,该弱化的内容弱化了,人阅读视线的顺序,怎么样整合内容。文字和版式是配合的,可以相互迁就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看着舒服,还能把内容讲清楚。

    额外收获
    做宣传册,特别是产品层面的,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战略方向,我就是在昨晚宣传册和折页以后更好的了解了公司的产品,包括具体的功能点等等。且在册子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也很有意思,能了解到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不管是对工作或是自身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其实就是苦中作乐嘛哈哈)

    关于这次做做宣传册的思考就这么多,有更新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