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钻模型,是由The British Design Council提出的一种设计师所使用的思考模式。从需求提出时就开始介入。

概念

双钻模型主要分为4个阶段,主要是发现期、定义期、发展期及交付期。
前两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在找准做设计的方向,第二个阶段就是把事情做正确,就是要把设计落实到点子上,避免偏差。

image.png
△双钻模型

发现期

首先第一阶段—发现期。
此步是发散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本质原因,相当于寻根问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
在我们接到一个需求时,要抱有一颗质疑的态度,对需求质疑,对商业模式质疑,对用户质疑,质疑一切不合理的事情。

然后去列举用户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元素:比如地点、时间、人物、故事,梳理整个设计流程和节点。
针对问题再去进行研究,例如前期的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竞品分析,行业分析、现状数据摸底等等,最终得到
-系列的研究结果。此时的手段有竞品研究、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等等,这也是我们做设计的第一步,需求拆解和设计分析。


定义期

第二个阶段是一定义期。
此步是将第1步发散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把问题集中起来解决。毕竟太过于发散的问题不利于事情的推进。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需要将第一阶段发散的观点进行收缩,合并一些设计问题和发现,关注最核心的问题,形成相应的结论。
再把之前的行业分析、竞品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一起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机会突破点,并不断去探索我们还可以做的事,寻找设计价值机会点。

发展期

第三阶段则是发展期,也就是所谓的方案构思期,此步是真正开展设计创意了。
在我们日常的设计过程中也称之为设计预研。
这个阶段我们要把问题具体化,我们可以参考流行的设计趋势、好的设计网站或者好的设计效果,构思自己的设计应该如何做。
如果构思的过程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方案,那么我们应该先评估一下可行性。
经过评估之后,最终选择了2~3种ideas。
这是一个发散、选代的过程,细节和方案仍然会不断推翻和重构,但是要找出正确方案的方向,这一步是最核心的。

交付期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交付期了,此步就是我们将预研的多套方案进行了具体化,找到了一个可以深化的方案。
这一阶段将之前的方案进行开发制作,测试,选代(build, test, iterate) ,重复3次以上。即可以简单理解为设计方案的评审(主要是自己把关、需求方把关、其他相关方把关),反复选代设计方案。
淘汰中间不合理的想法和设计,最终保留精华设计。
到这一步为止,设计的分析、预研、方案制作、测试已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把我们确认的方案推向用户,回收后续反馈即可。
image.png
△结构化双钻模型

双钻石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我们抽象来看的话,主要解决设计过程里四个时期的挑战:

  • 发现期/研究阶段——主要是对问题的洞察,需要更多的讨论和发散;
  • 定义期/总结阶段——主要是聚焦问题点;
  • 发展期/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发散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交付期/实现阶段——确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到目前为止设计双钻模型也就全部理清了,概括来讲就是从前期的问题洞察,再到问题的聚焦,紧接着到概念设计,再到最后的设计实现。

这四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间都是有联系的,前面的阶段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后续的研究结论也能更好的验证前面的发现。

双钻模型的价值

image.png
▲双钻模型的价值

双钻模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思考逻辑性

双钻模型将不可见的思考过程分为2个核心部分:确定正确的问题,发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可能会经常遇到在没有剥离出「问题是什么」时,就立马对解决方案进行构思或激烈讨论,耗费团队精力和时间,双钻模型很好规避了这一点。

回归问题本源

第一个钻石模型,我们着重解决的是找到正确的问题是什么。通过第一个钻石的提出,原本易被忽略的问题环节会重新受到团队成员重视,避免设计方案发生方向性偏离。

思考过程可见

通过双钻模型设定的思考框架,原本「黑盒」的思考过程被逐渐呈现出来,增加团队成员对设计方案演绎过程的理解度,提高合作认可度和协作效率。

案例分析

vivo浏览器实战案例:https://www.uisdc.com/double-drill-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