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北》

image.png
初读贾平凹是名气颇大的《废都》更多的是想入非非当成小黄书,最近又开始觉得他的书非常有深度,读了好几本他的书。他会写一本关于西北美食的书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也是个吃货。作为一个在西安呆过四年的人读这本书其实非常亲切,醪糟、羊肉泡馍、岐山面、凉皮子、肉夹馍这些书中所写的小吃也都吃过。贾老师的描写也确实是老陕西人了,写的非常有趣,也可以看得出他对陕西有着非常深得感情。从我的经历来看,西安和太原都深得面食类的精髓,各个各样的面感觉一个月吃下来不带重样的。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孤独仅仅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而已,也写人生、写母亲、写好友、写游记等等,翻过几章也未必见到“孤独”二字,更多地通过写一二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的生活大部人都是琐屑和无趣组成,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更多是寂寞而不是孤独。而我自己也不懂孤独是什么,喜怒哀乐之外的第五情绪?怎么定义孤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辞宴》这一篇,非常的有趣,实在是拒绝无意义社交良品佳作。

《第二性》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一本大部头书,读了很长时间放下了又拿起才读完。一本我愿意称为女性“圣经”的书,无论男女都应该读一读,特别是在走向婚姻前,女性读了多少可以幡然醒悟,男性读了也自然多尊重女性几分。
虽然中国的女性在当面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地位上升”,很多男性也多少在嘲讽女性的眼里只有“高富帅”,但我个人在直观感受是女权在中国这几十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突破。真正的女权并不是男性在追求女性是的卑微而是社会地位、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个人很赞同,女权的获得必然是群体性的女权而不是个人的、小范围的。在阿里、腾讯工作这几年遇到过的女同事很多都非常优秀,经济独立也让人感觉很有力量,然后这样的人占中国女性的多少呢?即使是这样的女性也同样遭受到很多的社会性别歧视。
路漫漫而修远兮,“女将”上下而求索。读完这本书也再次加强了一个观念,工人的权利、女性的权利这种触犯另一群体利益的权利只有通过群体的力量、通过某种“暴力”形式才能获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一定要在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后再结婚,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

《金阁寺》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1.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林养贤在烧了金阁寺后剖腹自杀了,三岛在N年也自杀了。
2.鹤川如果还活着沟口会不会沦陷?柏木是不是只是沟口另一个卑鄙的自己?沟口仅仅是因为嫉妒金阁寺的美而烧了它还是他自己的幻想破灭了?
3.书中提到的《南泉斩猫》和《赵州头戴草鞋》两个公案某种程度诠释了这本书的思想,你是赵州还是南泉?
4.不推荐青少年读这本书,因为太过于压抑,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变态。我读过的日本作品大多都透露着这样一种压抑,不推荐青少年过早读的这类书。

《我在底层的生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穷人能够靠努力改变人生吗?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化身“底层穷人”分别找了餐厅服务员、家政保洁、超市理货员三份工作来维持生活持续了三个月得出了“不能”的结论。
2.没钱->住得远,花在路上时间多->没时间提升找更好的工作->重复性工作逐渐成为机器->赚不了更多的钱->陷入循环
3.中国的阶级分化没有两极化,上升通道依然存在,然而中国的穷人所面对的问题和书中的人也大同小异。这种结构性的贫穷让在里面的人为了抗争这种贫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名校和富人家的孩子考上名校所付出的家族代价天差地别。
4、太忙、太穷会使人变成傻子,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多少价值,你可能会认为你能得到的这个数是你实际的价值。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杜绝贫穷我自己的做法是:保持持续的收入,同时按照三三三原则进行储蓄、生活、投资,减少借贷;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进行预防和投资;当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时候要敢于投资;要有适当的风险预防体系比如社保、医保、存款等;持续对自己进行投资,持续提升自己。
2.这书明显标题党了,翻译成《贫穷经济学:对消灭全球贫困方式的反思》会更好些,作者调查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并运用类似心理学实验的方式研究了贫穷环境下的人们的行为偏好,从贫穷者的误区、困境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
3.穷人的误区:绝大多数人穷人并不是吃不饱饭,穷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办法获得全面的营养;穷人在医疗上没有选择低价的预防而选择了更贵的药品;在绝大多数国家,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因为穷人一般都没有社会保险、退休金、养老金,对他们而言,孩子是养老送终的唯一希望。所以,他们会越穷越生,恶性循环。
4、穷人的困境:保险难、贷款难、储蓄难、创业难。
5.解决办法:要给贫困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他们做正确的事;要推动小的社会变革,减少腐败和玩忽职守,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和慈善机构应当适当地助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穷人的信念。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image.png
1.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2.这本书举了很多极端的父母关系的例子并对这些有毒的父母进行了分类包括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语言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然后给出自己的建议来治愈这些伤害,包括重拾愤怒并想父母表达、学会对父母说不、停止自我惩罚、与父母对峙,一个核心的观点是作为孩子的你不需要为父母的行为负责,孩子应该得到关爱。看完这些例子你会觉得不幸的童年对成年后的人生、婚姻有多大的影响。
3。这本书我还是比较推荐的,对于有没有孩子的人都可以避免以后成为”有毒“的父母,对于没结婚的人可以明白脱离原生家庭有利于提高婚姻质量,对于有童年父母阴影的人也能获得一些方法。
4.书中主要针对的是”有毒“的父母关系,当然这个”有毒“其实离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远的,普通人不要随意代入自己的父母。我个人的观点这是一个举例子多过于深度建构理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