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契机

思考清楚这个问题的契机在于 RxJS Basic 课程。RxJS Basics 是一门 120$ 的 RxJS 入门课程,这大概也是我这两年以来第一次系统的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势必要根据自己想法记一些笔记。
RxJS Basics

我本来的计划是将学习资料和笔记都用语雀进行记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雀好像不是一个很好的笔记记录软件。
因为对我来说,笔记的核心目的在于未来的使用。(详见INK 笔记法——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而散落在各个页面的中的笔记如果不提取出来,以后会很难查询,因此我想到了「双向链接」,将一些要点提炼到一个大纲里去,这样以后去找就会很方便,然后尝试了 wolai 进行了笔记记录。

为什么用 wolai 记笔记?

为什么使用 wolai 呢?因为wolai 的块引用还蛮适合琐碎知识点的整合。
在 wolai 记录笔记的话,可以把重要的内容摘录出来。
image.png
然后绑定到一个大纲去。这样链起来就可以在未来作为 Ref 材料,记不起细节的时候就下钻进去看。
image.png
(突然想到自己以前学 C4D 的时候,真的应该用 wolai 这样的方式来记的。)
Q:那超链接理论上也可以实现这个效果呀?
是的,超链接是可以做到一样的效果,但是这个引用的意义在于可以自动更新。**

所以知识管理与笔记管理有啥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明悟过来,知识管理与笔记管理的区别,知识管理与笔记管理就是两码事。

笔记管理的特点

第一点:笔记基本上(不是绝对)是一个记忆钩子,帮助你快速回忆曾经学过的知识。它往往不会去呈现知识具体的模样,因为知识已经固化在你的脑子里了。不然记笔记和写教程有啥区别呢?(不排除认真的人真的这么做)
第二点,你的笔记在诞生的时候,几乎是短小精简、毫无结构,这也就导致了往往笔记与笔记之间的信息孤立。
介于笔记的上述两条特征,要想管理好笔记,必须就有的两个需求:

  • 记录方式轻量: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轻量化怎么来,最好别有分类啥的多余操作。这篇文章里列举了好几个场景,都是在描述记录如果不轻量化会导致的结果:RoamResearch 比其他笔记工具,好在哪里 - 知乎
  • 使用方法便捷:怎么方便使用怎么来,最重要的是当你要用到时,它会让你感觉就在你身边,随取随用。比如像 wolai 这样可以块引用,或者 flomo 这样的随机漫步等等。

想明白这些之后,我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双向链接会如此大火。因为可能对于 90% 的人来说,自己记下来的东西是「笔记」,而不是「知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Roam Research 这样的笔记软件就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笔记的记录与使用。

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与笔记管理最明显的一点差异是,记录的东西是「知识」而不是「笔记」。换句话说,做某个领域的知识管理本质上就是在出这个领域的教程。因为知识管理是把相关的领域知识白纸黑字的记录出来,而不是助人唤醒的「钩子」。
所以,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将有效的知识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在自己写东西不太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剪藏是知识管理中及其不可或缺的。只要有了剪藏,别人的知识就可以纳入到我的管理中,进而让别人的知识也是我的知识。
尤其是别人写的很好的知识点的文章,我有必要自己再写一篇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嘛?
那知识管理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点,我觉得是大而全:既然是知识管理,那么参考的标准其实是“图书馆”。因此分类整理和归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清晰合理的分类,才能构建起领域内知识的秩序。同时因为大而全,高效的检索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积累再多,也是无法调用的死泥潭。
第二点,我觉得是形式多样。文字、列表、图片、表格、视频、思维导图、公式、流程图、代码等等乃至各种格式的文件,这些都是承载和记录知识的形态。一个好的知识管理工具,应该可以轻松承载和记录任何形态的信息和知识,并能在一个地方进行管理和呈现。
所以针对「知识管理」和「笔记管理」,我做了下面这张表用以区分两者的差异:

笔记管理 知识管理
信息结构 结构性弱 结构性强
知识颗粒度
记忆钩子 往往不是
信息形式 往往图文即可 不一定,文字、图片、代码、思维图、表格等等

为啥我对双向链接无感?

因为我以前做的都是知识管理

我之前一直无法理解双向链有啥意义,直到这次自己记了笔记,才忽然理解这个事情。
双链非常适合那些没有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清晰整理的场景。如果你的整个知识体系被结构化过了,有没有 RR 基本无所谓,只要能够快速检索与调用即可。
因为我以前做的都是知识管理,不是笔记管理,所以我才 get 不到双向链接的意义。

与其说是对双向链无感,不如说是对「反结构」的无感

绝大部分鼓吹双链的言论,都是大谈特谈「摒弃『分类』、『结构』」,「让思维自然地去流动」。这在我看来这挺反智的,抛弃分类、抛弃结构就是拼命地奔跑在熵增的路上,只会让知识越来越无序。
结构或许不会一时半会就能构建出来,但是放弃分类、放弃架构就是放弃了对秩序的追求。分类的本质是在对领域知识进行抽象与建模。合理的分类可以帮助你准确、快速地理解领域的结构,进而帮助你更好地应用。
双链不会凭空帮你创造秩序和结构,不会帮你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帮你构建出领域的框架。它能做的事情是帮你高效构建上下文关系,进而帮助你分析和理解资料之间的联系。

最重要的一点,我不太常做笔记

我曾经写过:

如果我可以将我所有的看到过、经历过的东西全部记录下来,那么就能够完整复现我的知识经验发展脉络。 所以我很少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将「原材料」存放到我的知识系统中,待到需要取用的时候,根据这些「原材料」自然而然地推导出需要的知识。

这就是我绝大多数时候不会「记笔记」,而是优先选择剪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