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er:Zynu11/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互联网

    主机,路由,交换机等设备通过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网络与网络互相相连形成互联网

    1. 简述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模型

    课本教材使用的是五层参考模型,即在结合了OSI七层模型已经TCP/IP四层模型的基础上,将网络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为什么实际应用中没有这两层:留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如果需要这两层的服务,就在应用层面实现概要 - 图1

    1. 请简述网络各层的功能

    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以及他们的应用程序协议存留的地方
    表示层:使通信的应用能够解释交换数据的含义,这些服务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和数据描述
    会话层:提供数据交换的定界和同步功能,包括建立检查点和恢复方案的方法
    传输层:提供端系统上进程到端系统上进程的通信
    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链路层:相邻节点间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物理层:相邻节点间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运输

    1. 什么是协议

    两个或多个端系统通信时所要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则

    1. 网络边缘,接入网,网络核心

    网络边缘:端系统以及运行在端系统上面的应用程序接入网:将端系统物理连接到边缘路由器的网络网络核心:由互联网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路由和链路构成的网状网络

    1. 什么是分组交换,什么是电路交换,二者有何区别

    分组交换:从源端向目的端发送报文,报文被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电路交换:通信前在两台主机之间创建一条专用的端到端连接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 连接建立时间长
    2. 计算机间的通信具有突发性,使用电路交换浪费的片比较多
    3. 可靠性不高?
    4. 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通信效率更高
      1. 电路交换网络中的复用

    FDM:频分复用TDM:时分复用

    1. 什么是虚电路image.png

    有连接,不仅仅体现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上,而且体现在中间所经过的所有节点之上区别于TCP面向连接,面向连接仅仅体现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TCP实体上,中间的路由器不维护他们之间的状态

    1.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

    时延的类型:

    1. 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该分组应该发往何处的时间,时延固定
    2. 排队时延:在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时间,时延随机
    3. 传输时延:路由器推出分组到链路上所要的时间
    4. 传播时延:分组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的链路上传输的时间
      1. 丢包

    当路由器上的接收缓存已满时,之后收到的分组将被丢弃

    1. 吞吐量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内主机收到的文件除以所用时间 瞬时吞吐量:某一时刻主机收到文件的速率

    1. 网络为何要分层

    模块化可以使得更新系统组件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