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抖音为什么这么牛?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当下最牛的APP,就是抖音了,只需要一个指标,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那就是他占据的用户时间最多。 抖音的总用户数量已超过8亿,日活7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

02 谁是抖音的真正对手?
抖音在各领域都在碾压BAT。 快速崛起的电商,在侵食阿里电商的市场份额,抖音站内搜索超过了百度,广告业务超越了腾讯。 但真正挡在抖音面前的企业是腾讯。 阿里的前景其实堪忧。 还记得当年马云疯狂地向微信发起挑战吗?因为马云知道,如果错过移动社交网络,阿里的未来流量不知道在哪里。 阿里这么多年来,找了很多流量来源。 微博的收购就是为了电商的流量,阿里大文娱,也是试图从娱乐时间中找流量来源,但这些流量来源要么不够大,要么处于萎缩的状态。 阿里系的核心是以各种电商业务的集团,但如果这些业务得不到流量支持,那面对新的竞争对手,是很难招架得住的。 几年前,淘宝就与抖音合作,在短视频中置入淘宝的链接。 但好象因为合作费的问题,中止了合作,抖音走向了独立电商业务的道路。 饿了么此次与抖音合作,其实也是这个路了,为饿了么找流量入口,整合本地生活业务,通过抖音来建立流量池,但这个合作是否能长久,恐怕也是个问题。 传闻抖音与淘宝的合作,开出年费上百亿,淘宝受不了这样的流量费用最后终止业务。 在流量费用越来越高的时代,抖音作为流量聚合者,他必然会为流量开出越来越高的价格,最后让饿了么绝大部分利润被拿走。 最后,流量起来了,抖音再自建地面团队承接本地生活业务。 这很有可能就是结局。 抖音如日中天,但眼里有一根刺,那就是腾讯。 因为腾讯手握流量第一利器,那就是微信。微信的使用时间远远比不上抖音,但他的杀伤力在于,在可见的未来,人们看不到有任何一款产品能替代微信,或与它竞争。 微信才是忠诚度极高,用户更换成本极高的一款互联网应用。 但抖音呢?如若算法被学习跟进,内容供给者全部转移平台,用户也会随之而去,一秒钟都不会留恋。 在移动IM时代开启时,张小龙的保守策略让微信这个产品极度克制,追求即用即走的极简性,让微信大获成功,成为唯一的霸主。 但也正是这个保守性,使得张小龙没有在短视频上跟上时代。 微信几乎是拥有所有抖音的生态系统。 庞大的公众号系统,对应了今日头条,小程序电商也有很强大的私域电商能力,朋友圈的社交粘性远强于抖音的社交功能,而群聊、企业号、直接通讯等基础功能,则是牢牢锁定用户的超级工具。 而且,微信现在有了视频号。 只不过张小龙还是保守,虽然视频号业务开展的不错,但我认为,不够激进,没有对内容创造者进行疯狂的补贴和服务,还是让视频号的内容生态低抖音N个级别。 腾讯似乎是没有意识到用户时间被占领的可怕,还在不紧不慢地追赶。 但这已经让抖音发慌了。 就算是这种不紧不慢地追赶,也让抖音当下的辉煌变成岌岌可危。 如若视频号接近抖音,那将会从量变导致质变,因为微信的私域能力和强大的小程序生态,一旦和优质流量结合起来,将会产生爆炸式的增长。 而抖音是不具备这些基础的。 阿里与抖音之所以多次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腾讯 。 腾讯的保守和多次业务的失败,腾出了大量的市场空间,但如果腾讯补上这一块呢?那真正的无敌存在,只有腾讯。03 巨头们争斗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将产品分为两种,一种叫资本品,一种叫消费品。 资本品是服务于人们提升效率的需求的,比如你买一台工作电脑,比如你购买一套办公软件。 而消费品,是服务于人们的直接感官需求的,比如粮食,比如电影,比如奶茶。 巨头们卖的是什么呢?卖的是面向企业的资本品。 阿里上的店铺是企业,阿里的主要业务并不直接卖货,而是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提升销售的效率,这是阿里的产品核心。 而字节也是一样的,其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企业的付费,企业在字节各平台上投广告,搞直播,开帐号,最终完成服务消费者达成收入的目标。 而搞企业资本品,不是腾讯之所长。 腾讯的主要产品是服务于个人的资本品和消费品,比如微信,就是个人的消费品,也是资本品,既能聊天打发时间又能用于工作提升效率。 再比如腾讯的另一个主产业——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