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flask高级摘要
01-cookie
1.1 什么是cookie?
cookie技术产生源于HTTP协议在互联网上的急速发展,在浏览器发展初期,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技术上推出了各种保持web浏览状态的手段,为什么要保持web浏览器的状态呢?
一般web通信是基于HTTP的,HTTP是无状态的协议,也就是说,在一次请求响应结束后,服务器不会留下任何有关于对方状态信息,所以需要保持web浏览器的状态。
比如:对于有些web应用来说,客户端的某些信息必须被记住。比如用户登录过后跳转页面依然要保持登录的状态,进行其他的业务访问,而当这个登录过的用户再次访问web服务器的时候,web服务器并不知道这个用户已经登录过了,所以无法进行其他需要权限的业务访问。所以cookie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ookie的具体实现过程:当一个用户访问web服务器后,web服务器会获取用户的状态并且返回一些数据(cookie)给浏览器,浏览器会自动储存这些数据(cookie),当用户再次访问web服务器,浏览器会把cookie放到请求报文中发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就会获取到了用户的状态。基于这次用户的状态方便用户进行其他业务的访问,并且web服务器可以设置浏览器保存cookie的时间,cookie是有域名的概念,只有访问同一个域名的时候才会把之前相同域名返回的cookie携带给该web服务器。
附注:1993年,网景公司雇员Lou Montulli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实现了个人化网络。发明了今天广泛使用的Cookie。
关键词:
web通讯一般基于HTTP协议,HTTP是无状态协议。Cookie技术是用来保持web访问状态,Cookie技术通过在请求和响应报文中添加Cookie数据来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 服务器可以设置
cookie的有效期,浏览器会自动清除过期的cookie。 cookie有域名的概念,只有访问同一个域名,才会把之前相同域名返回的cookie携带给该服务器。1.2 如何在flask中使用cookie?
1.2.1 设置cookie
设置cookie的时候是由我们web服务器设置,也就是在Flask项目中生成cookie,经由响应报文返回给浏览器保存cookie,下次浏览器再访问web服务器的时会在请求报文中把cookie携带过来,所以cookie产生的起点是在web服务器中,也就是我们的Flask项目中。
在Flask中如果想要在响应中添加一个cookie,最方便的做法是使用内置的Response类提供的set_cookie()方法。1.2.1.1 表- set_cookie()方法的参数
| 属性 | 说明 | | —- | —- | | key |cookie的键(名称) | | value |cookie的值 | | max_age |cookie被保存的时间数,单位为秒。 | | expires | 具体的过期时间,一个datetime对象或UNIX时间戳 | | path | 限制cookie只在给定的路径可用,默认为整个域名下路径都可用 | | domain | 设置cookie可用的域名,默认是当前域名,子域名需要利用通配符domain=.当前域名| | secure | 如果设为True,只有通过HTTPS才可以用 | | httponly | 如果设为True,进制客户端JavaScript获取cookie|
1.2.1.2 实例:设置cookie
项目目录
│ app.py│├─static # 文件夹└─templates # 文件夹
app.py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sponseapp = Flask(__name__)@app.route('/')def hello_world():resp = Response('设置cookie给浏览器')resp.set_cookie('user_name', 'mark')return resp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
解读 app.py:
(1) 首先导入Flask内置的Response类,用于在响应报文中设置cookie
from flask import Flask,request, Response
(2) 在视图函数实例化Response类并传入返回的内容,Response类实例化出的对象调用set_cookie()方 法,set_cookie内的第一个参数是设置cookie的key,第二个参数是用来设置cookie的value,然后返回该对象,就会携带着设置好的cookie返回给浏览器保存。
@app.route('/')def hello_world():resp = Response('设置cookie给浏览器')resp.set_cookie('user_name', 'mark')return resp
1.2.1.3 在浏览器中查看cookie的三种方式(以Chrome浏览器为例)
基于2.2.1.2实例
第一种: 右键检查——->Network——>找到访问的域名——>找到Response Headers——>Set-Cookie
第二种:点击url输入框左边的信息icon,然后找到响应的域名,展开查看cookie。

第三种:设置——>高级——>内容设置——>Cookie——>查看所有cookie设置——->根据域名搜索对应的cookie信息





1.2.2 设置cookie的有效期
注意:Flask服务器默认设置cookie有效期为关闭浏览器后cookie失效。
1.2.2.1 基于max_age参数设置cookie有效期
再设置cookie的调用set_cookie()时候传入关键字实参 max_age= 值,这个值代表多少秒后过期。
注意:max_age参数设置过期时间不兼容IE8一下的浏览器
...@app.route('/')def hello_world():resp = Response('设置cookie给浏览器')resp.set_cookie('user_name', 'mark',max_age=60)return resp...
1.2.2.2 基于expires参数设置cookie有效期
再设置cookie的调用set_cookie()时候传入关键字实参 expires= 值,这个值代具体的过期时间,一个datetime对象或UNIX时间戳。
使用expires参数,就必须会用格林尼治时间(也就是相对北京时间少8个小时,因为浏览器会默认把服务器传来的时间值当做标准格林尼治时间,并根据当地的时区做调整 。
@app.route('/expires_demo/')def expires_demo():resp = Response('设置cookie给浏览器, cookie设置过期时间为一个月后')expires = datetime.now()+timedelta(days=30, hours=16)resp.set_cookie('user_name', 'mark', expires=expires)return resp
1.2.3 在Flask中查询cookie
基于2.2.1.2 实例
查询cookie 是通过请求对象的cookies属性读取,读取的过程是使用设置cookie时的key来读取到设置cookie的value
...@app.route('/get_cookie/')def get_cookie():user_name = request.cookies.get('user_name')if user_name == 'mark':return '{}的信息'.format(user_name)return 'cookie验证失败'...
1.2.4删除cookie

基于2.2.1.2实例
删除cookie是通过Flask内置的Response类实例化出的对象调用delete_cookie('key'),删除的过程是使用设置cookie时的key来删除cookie信息。
@app.route('/del/')def del_cookie():resp = Response('删除cookie')resp.delete_cookie('user_name')return resp
02-session
2.1 什么是session?
session的基本概念:session又称之为安全的cookie,session是一个思路、是一个概念、一个服务器存储授权信息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服务器,不同的框架,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实现,session的目的和cookie完全一致,cookie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处理的非常粗糙,cookie在浏览器保存的时候以及传输的过程均使用明文,导致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session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cookie存储数据不安全的问题。
注意:session是一个思路一个概念,session的实现是基于cookie的,session并不像cookie是一项真实存在的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粗糙的cookie在服务端通过加密,永久化等方式提高cookie的安全级别。
2.2 实现session的两种思路
第一种
- 客户端携带用户信息请求服务端验证。
- 服务端验证成功后生成随机的session_id与用户信息建立映射后存储到数据库中(注意:数据库可以是任意永久化保存数据的机制,如redis、memcached、mysql、甚至是文件等等)。
- 服务端把刚刚生成的session_id作为cookie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以session_id为内容的cookie信息保存到本地。
- 客户端再次请求的时候会携带以session_id为内容的cookie去访问服务端,服务端取出session_id去数据库校验得到用户信息。

第二种
- 客户端携带用户信息请求服务端验证。
- 服务端收到用户信息验证成功后,服务端再把用户信息经过严格的加密加盐生成session信息。并且把刚刚生成的session信息作为cookie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
- 客户端收到以session信息为内容的cookie保存到本地。
- 客户端再次请求的时候会携带以session信息为内容的cookie去访问服务端,服务端取出session信息经过解密得到用户的信息。

注意:flask使用的就是第二种思路,利用加密解密的方式实现session,实现安全的cookie,服务端并不会做永久化的储存。
2.3 如何在flask中实现session?
2.3.1 设置session
Flask提供了session对象用来将cookie加密储存,session通过秘钥对数据进行签名以加密数据。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sessionimport osapp = Flask(__name__)app.config['SECRET_KEY'] = os.urandom(24) # 配置session使用的秘钥@app.route('/')def set_session_info():session['username'] = 'mark' # 使用用户信息配置sesion信息作为cookie,并添加到响应体中return '设置session信息'
解读
通过app对象 通过SECRET_KEY配置session使用的加密秘钥
app.config['SECRET_KEY'] = os.urandom(24) # 配置session使用的秘钥
session对象像可以字典一样操作,内部是把字典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然后添加到相应体中作为cookie,响应的时候会自动返回给浏览器。
session['username'] = 'mark'session['userphone'] = '123456' # 可以指定多条session信息,统一放到响应的cookie中返回给浏览器
2.3.2 设置session有效期
后端Flask跟浏览器交互默认情况下,session cookie会在用户关闭浏览器时清除。通过将session.permanent属性设为True可以将session的有效期延长为31天,也可以通过操作app的配置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来设置session过期时间。
案例 3.3.2.1:开启指定session过期时间模式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sessionimport osapp = Flask(__name__)app.config['SECRET_KEY'] = os.urandom(24)@app.route('/')def set_session_info():session['username'] = 'mark'session['userphone'] = '123456'session.permanent = True # 开启设置有效期,默认为31天后过期return 'Hello World!'...

案例 3.3.2.1:开启session指定过期时间模式后指定具体的过期时间
基于案例3.3.2.1,通过设置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指定具体的过期时间
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deltaapp.config['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 = timedelta(hours=1) # 设置为1小时候过期
2.3.3 获取session
在Flask中获取设置的session信息通过session对象获取,session对象是继承了字典类,所以获取的时候是字典的取值方式。其内部会把浏览器传过来的session信息解密。
@app.route('/get_session/')def get_session():username = session.get('username')userphone = session.get('userphone')if username or userphone:return "{},{}".format(username, userphone)return "session为空"
2.3.4 删除session
session对象调用pop()可以根据具体的session的key清除掉指定的session信息。
session对象调用clear()可以清除此次请求的浏览器关于本域名的所有session信息
@app.route('/del_session/')def del_session():session.pop('username')# session.clear()return '删除成功'
03 flask模板上下文处理器
app对象调用context_processor作为模板上下文处理器,视图函数在每一次调用render_template(‘’)的时候都会为模板传入@app.context_processor装饰器所装饰函数的返回值,该返回值作为模板变量,但是返回值一定要为字典,如果不想返回任何值,可以返回空字典,否则会报错,返回值可以设置为模板经常要使用的变量,减少了代码的冗余,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实例 3.1
...@app.route('/')def hello_world():context_dict = {"username": "马克"}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 **context_dict)@app.route('/detail/')def detail():context_dict = {"username": "马克"}return render_template('detail.html', **context_dict)...
实例3.2
实例3.2 利用模板上下文处理器避免了一些代码的冗余,利用该处理器,可以为视图函数每一次返回模板的时候传入设置好的变量,实例3.2实现的效果同实例3.1完全一致。
...@app.route('/')def hello_world():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app.route('/detail/')def detail():return render_template('detail.html')@app.context_processordef context_processor():return {"username":"马克"}...
适用场景:比如登录网站后用户信息始终显示在页面的右上角,我们可以利用模板上下文处理器,做到每次返回模板的时候都为其传入用户信息,减少了代码的冗余,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4 闪现
4.1 在模板中获取闪现信息
Flask 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使用闪现系统向用户反馈信息。闪现系统使得在一个请求结束的时候记录一个信息,然后在且仅仅在下一个请求中访问这个数据,强调flask闪现是基于flask内置的session的,利用浏览器的session缓存闪现信息。所以必须设置secret_key。
4.1.1 简单的在模板中实现获取闪现信息
实例:
server.py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lash, redirect, render_template, \request, url_forapp = Flask(__name__)app.secret_key = 'some_secret'@app.route('/')def index():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def login():error = Noneif request.method == 'POST':if request.form['username'] != 'admin' or \request.form['password'] != '123':error = '登录失败'else: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error=error)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
注意:这个 flash() 就可以实现在下一次请求时候,将括号内的信息做一个缓存。不要忘记设置secret_key
这里是 index.html 模板: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 %} # 获取所有的闪现信息返回一个列表{% if messages %}<ul class=flashes>{% for message in messages %}<li>{{ message }}</li>{% endfor %}</ul>{% endif %}{% endwith %}<h1>主页</h1><p>跳转到登录页面<a href="{{ url_for('login') }}">登录?</a>
注意:{%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 %} # 获取所有的闪现信息返回一个列表
这里是login.html 模板
<h1>登录页面</h1>{% if error %}<p class=error><strong>Error:</strong> {{ error }}{% endif %}<form action="" method=post>用户名:<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密码:<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p><input type=submit value=Login></p></form>

简单的在模板中实现获取闪现信息小结:
设置闪现内容: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模板取出闪现内容:{%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 %}
4.1.2 模板中的分类闪现
当闪现一个消息时,是可以提供一个分类的。未指定分类时默认的分类为 'message' 。 可以使用分类来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反馈,可以给用户更精准的提示信息体验。
要使用一个自定义的分类,只要使用 flash()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status")flash('您的账户名为admin',"username")
在使用get_flashed_messages()时候需要传入with_categories=true便可以渲染出来类别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with_categories=true) %}{% if messages %}<ul class=flashes>{% for category, message in messages %}<li class="{{ category }}">{{ category }}:{{ message }}</li>{% endfor %}</ul>{% endif %}{% endwith %}

模板中的分类闪现小结:
分类设置闪现内容: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status")flash('您的账户名为admin',"username")模板取值: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with_categories=true) %}{% if messages %}<ul class=flashes>{% for category, message in messages %}...
4.1.3 模板中过滤闪现消息
同样要使用一个自定义的分类,只要使用 flash()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status")flash('您的账户名为admin',"username")
在使用get_flashed_messages()时候需要传入category_filter=["username"]便可根据类别取出闪现信息。中括号内可以传入的值就是类别,可以传入多个。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category_filter=["username"]) %}{% if messages %}<ul>{%- for message in messages %}<li>{{ message }}</li>{% endfor -%}</ul></div>{% endif %}{% endwith %}

小结:
分类设置闪现内容:flash('恭喜您登录成功',"status")flash('您的账户名为admin',"username")模板取值: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category_filter=["username"]) %}{% if messages %}<ul>{%- for message in messages %}
4.2 在视图中获取闪现信息
4.2.1 简单的在是视图中获取闪现信息
-设置: flash('xxx')-取值:get_flashed_message() # 注意这个不同于模板取值,这个是从flask中导入的-注意:在视图中获取闪现信息不必非得是两次连续的请求,只要保证是第一次取相应的闪现信息,就可以取得到。
实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flash, get_flashed_messagesimport osapp = Flask(__name__)app.secret_key = os.urandom(4)app.debug = True@app.route('/login/')def login():if request.args.get('name') == 'rocky':return 'ok'flash('第一条闪现信息:用户名不是rocky填写的是{}'.format(request.args.get('name')))# flash('第二条闪现信息:用户名不是rocky填写的是{}'.format(request.args.get('name')))return 'error,设置了闪现'@app.route('/get_flash/')def get_flash():#get_flashed_messages()是一个列表列表可以取出闪现信息,该条闪现信息只要被取出就会删除掉。return '闪现的信息是{}'.format(get_flashed_messages())@app.route('/demo/')def demo():return 'demo'if __name__ == '__main__':app.run()
(1)会触发设置闪现内容
(2)取出闪现内容
(3)再次取出闪现内容,发现闪现内容取出一次后就为空了
小结:
- get_flashed_messages()是一个列表,该列表可以取出闪现信息,该条闪现信息只要被取出就会删除掉。
4.2.2 在视图中实现分类获取闪现信息。
-设置:flash('用户名错误', "username_error")flash('用户密码错误', "password_error") # 第二个参数为闪现信息的分类。-取所有闪现信息的类别和闪现内容:get_flashed_messages(with_categories=True)-针对分类过滤取值:get_flashed_messages(category_filter=['username_error'])# 中括号内可以写多个分类。-注意:如果flash()没有传入第二个参数进行分类,默认分类是 'message'
实例1
@app.route('/login/')def login():if request.args.get('name') == 'rocky':return 'ok'flash('用户名错误', category="username_error")flash('用户密码错误', "password_error")return 'error,设置了闪现'@app.route('/get_flash/')def get_flash():return '闪现的信息是{}'.format(get_flashed_messages(with_categories=True))
把所有的闪现类别和闪现信息返回。
实例2
@app.route('/login/')def login():if request.args.get('name') == 'rocky':return 'ok'flash('用户名错误', category="username_error")flash('用户密码错误', "password_error")return 'error,设置了闪现'@app.route('/get_flash/')def get_flash():return '闪现的信息是{}'.format(get_flashed_messages(category_filter=['username_error']))
返回页面只显示了 "username_error"的分类内容。
